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卷

浙江省精诚联盟2020届高三语文适应性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三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请战书叠成厚厚一(luò),汗水浸湿全身,摘下口罩露出印痕、压疮……这一帧帧感人的画面,让我们相信雾霾终将消散,(jì)月必定到来。 B . 无论是叱(zhà)风云的匈奴、骠(piào)勇强悍的鲜卑,还是质朴狂野的羌族,都可以从其生活的北方草原找到命运的根源,并发现他们不同的生存决择。 C . 故宫博物院“珍秘翰墨——清宫藏善本碑(tiě)特展”精选了大量清代宫庭摹刻、传(tà)的名品展出,吸引了广大书画爱好者和文史研究者前来观摩。 D . 曾国藩主张“乱世应以严为主,而济之以宽”,一方面推行赈救灾民、清理狱讼等举措,另一方面大力(shān)夷盗贼,严刑峻法,导致“(yòu)民”血流成河。
2.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院心有一井,井水清冽有加,人称“范公井”,据说为范仲淹所修。(甲)民间相传范仲淹用井中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治民痼疾,颇有奇效。宋人有诗云:“甘情汲取无穷已,好似希文昔日心。”

    正东有祠堂,祠中不只供奉范公像,还供着欧阳修和富弼,他们都是当年推行庆历新政时的主持。院南有千竿翠竹,蔚然成林。竹后有碑廊,廊中刻有范公的名文《岳阳楼记》。(乙)我能想见,一个老人在这小院中、在井亭下、竹林中是怎样的焦躁徘徊,自责自求,忧国忧民。他回忆着“浊酒一杯家万里”,戎马倥偬的繁忙生活; 回忆着“居庙堂之上”,伴君勤政的艰辛; (丙)回忆着贬谪地方,见到的民生疾苦。他总结历代先贤和自己一生的政治阅历,终于长叹一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声大彻大悟的慨叹如名刹大庙里的钟声浑厚沉远,振聋发聩。这一声大叹悠悠千年,激励着多少志士仁人,匡正了多少仕人官宦。

  1.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只 B . 蔚然 C . 戎马倥偬 D . 大彻大悟
  2.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 B . C .
3.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 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教育、文化等各种手段,提高青年群体对于禁毒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增强青年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是打赢禁毒这场新时代人民战争的关键。 B . 法律对虐待儿童行为进行了刑法规制,然而,虐童事件仍屡屡发生,究其原因,除了虐待方式通常较为隐蔽,还与社会监督和干预的严重缺位有关。 C . 欧洲科学家团队报告称,全球海平面在不到 400 年的时间里明显上升了 12 米至 14 米,其原因是大约 14650 年前,欧亚冰盖局部发生崩塌所导致。 D . 中国银保监会负责人表示,金融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信用,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行为如果得不到遏制,就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资本市场的发展就失去了基础。
4.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张文宏医生倡导孩子“不要喝粥”的建议引爆网络,网民为“粥”吵成了一锅粥。这其实反映出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饮食习惯与营养科学知识普及之间存在不少落差。比如,喝汤 是中国人的养生方法,但许多专业人士都表示, ,喝骨头汤不仅不能补钙,而且煲的时间越长嘌呤含量越高。,很多人往往习惯拿“传统”加以驳斥,称其为“崇洋媚外”,坚持“老一辈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可见,,才更需要权威专家站出来进行科普。

5. 语言表达
阅读百度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图片_x0020_100001

  1. (1) 用一句话概括上面两张图的信息,不超过 25 个字。
  2. (2) 有人认为,疫情过后,“线上云办公”会形成新生态,你怎么看?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 80 字。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类最早的医学文献见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一块距今约 4000 年的泥板上记载了苏美尔人的 15 个处方,包含 40 多种药物,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医学文献。其中,植物药包括李树、松树、柳树、枞脂、没药、百里香、无花果、灯芯草等,动物药包括鳖甲、水蛇、蝙蝠 粪便等,矿物药包括河泥、泥沥青、盐等。在古希腊医学家、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的著述中,出现了 400 多种药物,大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和矿物药。印度的传统医学被称为“阿育吠咜(Ayurveda,又译作阿输吠陀)”或“生命吠陀”。在距今约 2000 年的《阇罗迦集》中,出现了500 多种药物。除了大量的植物药,也有动物药和矿物药。非洲、美洲的传统医学同样以植物药为大宗,兼及动物药与矿物药。

    如中医的“望闻问切”,在阿育吠咜中同样存在。阿育吠咜的医者,至今以把脉的形式诊疗病人,把脉手法与中医如出一辙。事实上,古埃及的医者便已经注意观测病人的脉搏。到了古罗马的盖伦那里,脉诊形成了复杂的体系,这又被伊斯兰医学的代表人物伊本·西那(又称作阿维森纳) 所发扬。古埃及的 metu、古希腊的 phleps、古印度的 dhamani、玛雅人的 wind  channels 都与中医的“经络”极为相似,均属于人类对人体循环系统有充分了解之前的认识。阿育吠咜还有类似于穴位的观念,称为 marman(共有 107 个),并有类似于中医针灸的针刺疗法。看起来独属于中医的拔罐,其实很早便在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出现。许多人认为中医的长处在于养生、治未病,这一点其实与阿育吠咜很接近。此外,希波克拉底也是极注重养生的,他主张食疗,推崇整体医学,强调生活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这些都与中医、阿育吠咜不谋而合。 中医的一大特色是融合了民族特色的哲学观念,如强调“天人合一”,以阴阳失衡来说明疾病发生的原理,以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来说明五脏六腑的关系。其实,苏美尔人、古埃及人、玛雅人都有类似于“天人合一”的观念。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由火、水、土、气四种元素构成,分别对应血液、黏液、黑胆汁、黄胆汁四种体液,四体液失衡便导致疾病。阿育吠咜认为人体由空、 地、水、火、风五元素构成,并认为人体健康是由气、胆、痰三原质决定的,三原质失衡便会导致疾病。这些都接近中医阴阳、五行之论,都是人类认识到致病微生物之前的理论构想。

    材料二:

    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先民看来,疾病来自神灵的惩罚。医者治疗的手段除了药物和外科手术,还有巫咒。古希腊人最初也认为生病是神灵的惩罚,故乞灵于神巫。希波克拉底则致力于让医学摆脱巫术的束缚。中医同样经历了由巫术到医术的过程。汉字的“医”又写作“毉”,从“巫”。但到了反映周代制度的《周礼》中,“医师”已经是与巫觋完全不同的王官,并区分为疾医、疡医、食医 和兽医,可见医学分科的雏形。尽管如此,中医仍保留了巫术的残余。如中医中的祝由术,其实就是通过祈祷和符咒来祈求健康,一直延续到清代。 巫术思维在动物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种流行于世界各地的原始思维是:吃某种动物,便能获得这种动物的力量。中医“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观念,便可归入此列。《本草纲目》记录了许多动物药,这些动物药的药用价值往往与动物本身的特征联系在一起:穿山甲可以钻洞,所以联想到它可以通乳、通经脉、通窍;蝼蛄也能钻洞,所以联想到它能治疗大小便不通、难产、耳塞耳聋;萤火虫可在夜间发光,蝙蝠在夜间飞行,所以联想到它们能明目,能治青光眼……在巫术中,血液和粪便被认为可以祛除邪祟,它们因此也成为各传统医学的药材。以动物血液入药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如以蝙蝠血入药,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在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人们已经用动物粪便入药。在中国古代,夜明砂(蝙蝠粪)、望月砂(野兔粪)、原蚕沙(家蚕粪)、白丁香(麻雀粪)、五灵脂(鼯鼠粪)等都是药材。现代医学虽有粪菌移植的做法,但与直接吃屎是两码事。

    材料三:

    南美的印加人用金鸡纳树皮泡水来治疗疟疾,后来这一药方被西班牙殖民者所发现、推广。康熙皇帝在 1692 年罹患疟疾,便是法国传教士用金鸡纳树皮治好的。1820 年,科学家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了奎宁(金鸡纳霜),成为抗疟神药。后来科学家又合成了与奎宁化学结构相近的氯喹和羟氯喹,最近羟氯喹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受关注。正是由于一些恶性疟疾原虫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导致疟疾在东南亚流行,越南政府在 1964 年向中国政府求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屠呦呦的研究团队在查验大量中国古代医方的过程中发现了新一代抗疟神药——青蒿素。

    大家熟悉的降糖药——二甲双胍,可以追溯到在古埃及和古代欧洲很早便入药的山羊豆(法国紫丁香)。1918 年,科学家在山羊豆中提取出了山羊豆碱,但由于它毒性太强,科学家又于 1921 年合成了二甲双胍。经过人工提取或合成的药物,与传统的植物药已然不能同日而语。在现代自然科学成熟之前,植物中哪些成分发挥作用是难以得到准确认识的。古罗马的盖伦很早便指出,植物药中含有有效成分,同时也含有有害成分。一些植物药具有毒素,如果不加以区分,反而对人体造成损害。如直接服用金鸡纳树皮,会摄入其他对身体有害的毒素,这才有从提取奎宁到合成氯喹、羟氯喹的不断改进。

  1. (1) 下列关于中医与其他传统医学相似或相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人类最早的医学文献中就可以看到,传统医学以植物、动物和矿物为主要药物来源的格局就已经确立并一脉相承。 B . 人们有能力认识并提炼有效的药用成分之前,将自然界最常见、且最便于利用的对象当作药材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C . 各传统医学的诊疗方式多有相似处,中医富有特色的脉诊、经络、穴位针灸和养生观念,在不同医学体系中也存在。 D . 人类认识到致病微生物之前的关于疾病发生的理论构想,都融合了民族特色的哲学观念,都拥有“天人合一”观念。
  2. (2)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   )
    A . 因为认为疾病是恶魔附体作祟,所以咒语被当做为一种治疗手段。医术从巫术中分离出来,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B . 传统医学在发展中一方面努力摆脱巫术的影响制约,但又很难完全独立出来,尤其是很难摆脱原始思维的影响。 C . 在巫术中,血液和粪便被认为是可以祛除邪祟,在各传统医学中,它们成为药材,两者背后的思维是一样的。 D . 传统医学中有直接服用粪便治病的,现代医学中也有菌类移植的做法,可见传统医学直接影响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3. (3) 屠呦呦的研究团队发现青蒿素,揭示了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之间怎样的关系?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蒙古人

冯秋子

    蒙古人居住的这块高原,冬天漫长,冰天雪地,寒潮频繁侵袭,夏天短暂干旱,温差悬殊,去过那里的内地人说那里“早穿皮袄午披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一到 6 月,人们就开始祈求雨水浸润他们的土地,但是雨水偏对他们极尽吝啬,牧草常年疏黄、低萎,难得葳蕤。一场大雨在人们的千呼万唤中好不容易落下了,却来得桀骜不驯、异常疯狂,无情地鞭挞草地和生灵。人们陆续走出家门,站在天空下,他们仿佛听到了神灵的召唤,在滂沱的雨水显现出远古声音的那一瞬间,洗涤灵魂的时刻便来临了。雨水浇淋他们吧……

    沉寂多日的土地先是微微战栗,而后剧烈震动,地下的蓄积隆隆滚沸,如千军万马奔腾呼啸,霎时间日灭天陷,混沌一片。牧人们深深弯下他们的腰,倾听远去的祖先悲怆的昭示,承受故人痛苦的省醒,挖掘自己已经蜕变得微茫、虚妄的灵肉,羞惭的眼泪混着雨水流下来。浇淋吧……他们诚心诚意祈求,草木的枯萎没有心灵的枯竭可怕……浇淋吧!

    …… 马背上的民族,沦落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谜。

    蒙古人的祖先习惯随着季节迁徙,在北方荒漠的土地上一代一代地走过来。后来,选定一个牧草还算肥美的地方落脚,许多小小的、兴旺的牧村就这样诞生了。然而,土地实在广阔、人实在稀少,千百年的演变未曾改变这一点。那里的山雄健、厚实,但是光秃秃的缺乏色彩,草地奈何不了天灾人祸,留给牲畜的只有山羊胡子一般的茸茸纤草,而稀疏的草地里乱石兽骨比比皆是,一派荒凉。时间淹没了发生在那里的无数故事,横亘在荒山野岭的历史早在这群人到来之前就已经是赤裸裸的了,历史袒胸露背,而他们无法装饰山头。沉缓的山涌出大地,山峰凝重地屹立,一座接着一座,山里山外都是草原和戈壁滩,曾经开垦过的土地留下了劳作的痕迹,黄土壤上一簇簇绿色马莲花随风摇荡,村庄和附近农田里的绿色植物悄没声息。回头看,还是山脉,是的,山脉。山脉富有韵律地起伏和沙漠里风势造就的一个个沙丘似的那样绵延,与天相接。天湛蓝悠远,干涩的风习习吹拂,羊群散落了半个山坡,星星点点仿佛雨后草地里冒出来的一堆堆白蘑菇,孤独的牧羊人就坐在山丘上。苍茫、悲壮的山,沉寂得的确太久了,生长在那里的人感觉到他们和那里的山一样学会了沉默。

    小时候,常看见热布吉玛额嬷跪坐在后脚弯里整理她的黑发,一条粗粗的大辫子,最后被她盘在后脑上,随后,她从衣袍里掏出小镜子前后照一照漂亮的发鬏,这件事就做完了。她露出笑容。

    把一天的活儿干得差不多以后,已是后半晌,她要唱歌了。她想说的话,都在歌声里。是不是深刻,有没有人在听,她不去想,后半晌是安宁的,她喜欢寂静的午后,她发现那段时间心地开阔、舒坦, 说不出的幸福,而内心蹁蹁欲动,就想对蓝天诉说,对不谙世事的孩子诉说,对她自己诉说,她就唱出歌来。唱完天就黑了,她又要忙碌一家人的晚饭。 艰难的生活和人的尊严,在热布吉玛额嬷的心里竟然有简单的母子关系,一个孕育另一个,她唱。她还反反复复吟诵太阳:太阳帮助我们的心灵脱离黑暗。不朽的是什么呢?她问自己。是力量。 她唱,有时她哼唱的是没有歌词的歌,也许是词语不如音乐之声更能表达额嬷的内心?额嬷的歌,出落在那片土地,出落在传统的蒙古调式里,仍旧带着无法抗拒的沧桑感,在高亢、辽远中,在自由、奔放中,在大幅度的回旋、跳跃中,仍旧潜藏着深深的忧郁。那时节,草原上行进的只有额嬷的歌,万物祥和、静谧,额嬷回过头来看望我们,我们才知道还有自己的呼吸。蒙古谚语说:“活着,我们亲如兄弟;死后,我们的灵魂一同成佛。”我就是从热布吉玛额嬷唱歌开始理解一个生命怎样孕育出她的世界,并且理解了世界上有一种哭泣,不是为着艰难、痛苦、哀戚,仅仅是你看见了你吟唱的万物,看见了上苍,你为之感动。有一回额嬷讲起她的母亲,那件事发生在很早以前,她母亲放牧归来,母羊们和圈里的幼仔纷纷团聚,有一只母山羊却大发脾气,用后蹄狠狠踹踢挤到它身边的两只小羊羔,它们刚出生四天,它们的妈妈不认它们了。额嬷的母亲喝喊那只母山羊,但无济于事。老人无奈坐在羊圈旁唱起歌来。歌声娓娓地叙述了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部落里的成年男子奋力抵抗入侵者,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血水淹没了草场。敌人驱赶着俘获的牛羊和儿童,踏着血海凯旋,为了庆贺胜利,他们宰杀了这些牲畜,而命令那些俘虏的孩子们“快去逃命”,只见背后乱箭齐发,孩子们在奔跑中全部丧生。孩子们曾经栖息的家园从此凝结成马蹄般坚硬的板块地,荒废了……归圈的羊儿静静地倾听这如泣如诉的苍老歌声,那只被邪恶迷惑了眼睛的母山羊已是泪流满面,没等额嬷的母亲唱完,揽过自己的幼子,让它们在它的怀里拱动,急迫地吮吸它的乳汁,母山羊又慈爱如初。这不是童话,我亲眼见过歌声把牛唱哭。

    我听过很多蒙古人唱歌。在北京的蒙古歌手腾格尔有一回唱起他创作的《你和太阳一同升起》,大家听他粗犷中稍带感伤、嘶哑中略显压抑的歌声,喝下很多白酒,然后笑着擦掉眼泪。

    我常想,蒙古人唱歌就是那些沉寂的山的动静。

  1. (1)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历史袒胸露背,而他们无法装饰山头。

    ②额嬷的歌,出落在那片土地,出落在传统的蒙古调式里。

  2. (2) 开头两段不避其繁,详写草原祈雨的场景,结尾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结构安排?
  3. (3) 试分析额嬷对歌唱的喜爱之情在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4. (4) 文章以“蒙古人”为题,却突出刻画了“唱歌的额嬷”这一人物形象,试联系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8.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远谋

(宋)司马光

    易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书曰:“远乃猷①。”昔圣人之教民也,使之方暑备寒,方寒则备暑。今夫市井裨贩之人,犹知旱则舟,水则资车,夏则储裘褐,冬则储絺绤。彼偷安苟生之徒,朝醉饱而暮饥寒者,虽与之俱为编户,贫富必不侔矣。况为天下国家者,岂可不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乎?诗云:“迨天下之阴雨,彻彼桑土,绸缪②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

    臣窃见国家每边境有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殍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劳思,忘寝废食忧之。未尝不以将帅之不选,士卒之不练,牧守之不良,食廪之不实,追责前人,以其备御之无素也。幸而烽燧息,五谷登,则明主举万寿之觞于上,群公百官歌太平、纵娱乐于下,晏然自以为长无可忧之事矣。呜呼!使自今日以往,四夷不复犯边,水旱不复为灾则可矣。若犹未也,则天幸安可数恃哉?陛下何不试以闲暇之时思之:不幸边鄙有警,饥馑荐臻③,则将帅可任者为谁?牧守可倚者为谁?虽在千里之外,使之常如目前。至于甲兵之利钝,金谷之盈虚,皆不可不前知而豫谋也,若待事至后求之,则已晚矣。夫四夷、水旱,事之细者也,抑又有大是者,陛下亦尝留少顷之虑乎?

    诗云:“维彼圣人,瞻言百里。维此愚人,覆狂以喜。”此言远谋之难知,近言之易行也。夫谋远则似 , 似迂则人皆忽之。其为害至惨也,而无切身之急;为利至大也;而无旦夕之验。则愚者抵掌谓之迂也,宜矣。国家之制百官,求其功也速,责其过也备,是故或养交饰誉以待迁,或容身以免过以待去。上自公卿,下及食,自非忧公忘私之人,大抵都怀苟且之计,莫肯为十年之规,况万世之虑乎?自非陛下惕然远览,勤而思之,日复一日,长此不已,岂国家之利哉?此臣所以日夜所以痛心泣血而忧也。

    昔贾谊当汉文帝之时,以为天下方病大瘇。陛下视方今国家安固公私富贵百姓乐业孰与汉文然则天下之病无乃更甚乎夫今不治必为痼疾。治之之术,非有他奇巧也,在察其病之缓急,择其药之良苦,随而之,勿责目前之近功,期于万世治安而已矣。(有删节)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猷:图谋,谋划。②绸缪:缠缚,引申为修补。③荐臻:接踵而至。

  1.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犹知旱则舟                     资:储备,准备 B . 夫谋远则似                     迂:曲折,绕远 C . 下及食                         斗食:俸禄微薄的小官 D . 随而之                         攻:治疗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使之方暑备寒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B . 忘寝废食忧之                   醉则更相枕 C . 若待事至后求之                 今人有大功击之 D . 抑又有大是者                   且立石其墓之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治国之道要长远谋划,先引用前人的话,再从商贩做生意要未雨绸缪谈起,自然引出,水到渠成,浅显晓畅,最后又以引文作结。 B . 作者提出君王应该居安思危,因为上天是不可依靠的,而且一旦发生战争或者灾荒,朝中必定没有人堪当重任的,此时再寻对策已经晚了。 C . 文章表达对百官的不满,认为他们大多苟且偷安,且目光短浅,对此作者痛心疾首,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心和责任感。 D . 文章大量地引经据典,论证“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的重要性,识见虽不能说深刻,但在当时颇算清醒,居安思危。
  4. (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陛 下 视 方 今 国 家 安 固 公 私 富 贵 百 姓 乐 业 孰 与 汉 文 然 则 天 下 之 病 无 乃 更 甚 乎 夫 今 不 治 必 为 痼 疾

  5. (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未尝不以将帅之不选,士卒之不练,牧守之不良,食廪之不实,追责前人,以其备御之无素也。

    ②国家之制百官,求其功也速,责其过也备,是故或养交饰誉以待迁,或容身以免过以待去。

9.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筹笔驿①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④。

管乐有才原不忝⑤,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⑥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释】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李商隐(晚唐诗人)罢梓州幕时途经此驿,创作此诗。② 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⑤忝:愧对,羞辱。⑥锦里:在成都城南。

  1. (1) 从诗歌尾联一词,可推知本诗凭吊的人物是
  2. (2) 何焯评价此诗“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之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请结合全诗说说本诗抑扬顿挫之处。
10. 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下列小题。

    材料一: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材料二: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材料三: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1. (1) 材料一,孔子对子路的评价,从教育的角度看,体现了的原则。孔子对“勇”是肯定的,但这里以“过我”来否定子路的“好勇”,则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
  2. (2) 材料二中的“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和材料三中的“用行舍藏”的思想是否有悖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