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2. 单选题
下面诗句重读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同学少年 B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C . 到中流击水,遏飞舟 D . 粪土当年万户侯
3. 单选题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      我们终将分离。

②欣赏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在你得到欣赏的同时,千万别_______你对别人的赞赏,因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共同进步。

③香溪是王昭君的故乡。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滋润,使昭君有了倾国倾城之貌和     的心灵。

A . 即使 吝惜 秀外慧中 B . 即使 吝啬 冰清玉洁 C . 虽然 吝惜 冰清玉洁 D . 虽然 吝啬 秀外慧中
4.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不是具体描写深秋景物的一项是(    )

A .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C . 漫江碧透 D . 万类霜天竞自由
5. 单选题
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 . “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B . 开头三句就点明了时间、地点、特定的情景,突出了词人卓然独立、深沉思索的形象。 C . 词中描写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深秋争相蓬勃发展,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D . 词的下阕重写景,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6. 单选题
下列选项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沁园春·长沙》中,为了适应词的格律要求,它的前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打破了一般的语言顺序,常序应为“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 . “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C .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说明作者当时还很年轻,思考问题显得有些幼稚。 D . 《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7. 单选题
下列选项对《沁园春·长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学史上一般把“五四”后写作的诗歌称为现代诗歌,所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虽然用了古典诗词的形式,但仍然属于现代诗歌。 B . 为了适应格律要求,诗的前三句打破了一般的语言顺序,应理解为“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向北流去”。 C . 词的上阕中,“看”字领起了“湘江秋景图”中的七句诗,这七句诗写景的顺序井然:由近观到远望,由仰视到俯瞰;前两句是静景,后四句是动景;第七句是由点到面的总结。 D . 全诗最后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结,用问句形式巧妙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诗人(革命青年)立志主宰国家、民族命运的豪情壮志。
8. 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 B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作者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00篇。郭沫若先生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C . 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D .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战国策》又名《国策》《国事》《事语》《长书》等,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辑。
9. 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荀子》今存32篇, 《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 .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C . 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D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古代六本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10. 单选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 . 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 .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