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毛            承nuò        纠gě           睡眼蒙 B . mí散         jǐ椎         liāo起        疏疏 C .             qǐ使         云dīng         jīn疲力尽 D . duo        归xǐng        贪lán          一莫展
2. 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句话我们很熟悉。人确实很难做到时时事事完全清醒、冷静、聪慧,但如果我们能跳出自己的“局”,自己旁观自己,也许就可以多一些清醒,少一些        ;多一些冷静,少一些         ;多一些聪慧,少一些       

A . 迷茫         冲动           愚鲁 B . 愚鲁         冲动           迷茫 C . 冲动         愚鲁           迷茫 D . 愚鲁         迷茫           冲动
3.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无边繁花的天山。 B .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C .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 .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发展个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4.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反腐不仅要惩治于后,更应预防于先;不仅需达到“不敢腐”“不能腐”的效果,更需激发“不想腐”、“不愿腐”的自觉。 B . 中央电视台5月1日推出的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起到了鼓舞士气的宣传作用,传递出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劳动情怀。 C . NBA总决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球迷们都在纷纷竞猜骑士队和勇士队谁能夺得总冠军? D . 当下新媒体以自己强大的冲击力,推出了众多的引入注目的明星——歌星、舞星、体坛明星、政坛风云人物……
5. 默写
   默写
  1. (1) 衣沾不足惜,。(陶渊明《归园田居》)
  2. (2)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 (3) 请君暂上凌烟阁,。(李贺《南园》)
6.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日本人森冈督行开了一家特别的书店。这家书店的特别之处在于:每周只摆出一本书售卖。书店老板森冈认为:当可供选择的对象众多时,人们常常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挑选,最后往往迷失在众多的选择中。而只面对一本书时,人们往往更专注于去判断这本书本身的内容是否精彩。事实确实如此,来到森冈书店的顾客,不用多做挑选,直接拿书静静阅读。一般情况下,阅读者少则几分钟,多则半个小时就会迷上书中的内容,然后购买这本书。

    生活中往往就是这样,当我们排除纷扰,专注于一点的时候,才会有更好的生活。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7.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如唐代诗歌),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1. (1) 下列关于原文第2,3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尚书》中的“有容,德乃大”,《老子》中的“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都是告诉统治者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来统治天下。 B .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我们可以用“海纳百川”四个字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C . 中华文明的整合模式具备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吸收,互相融合的特点。 D .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融入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后,就逐渐消亡了。
  2.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除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外,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组成部分。 B . 我国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也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山西应县木塔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 C . 我国社会的包容性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因为战国时代出现了儒家、墨家、道家等不同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的局面。 D . 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中华文明的许多文化遗存除了散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外,还散步在全国各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有弟子三千,同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而且其他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致使当时社会的包容度很大。 B . 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唐朝统治者比较注重通过科举考试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建功立业。 C . 唐朝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唐朝政府的军队中就有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少数民族的人做了将军。 D . 儒、释、道三家并用,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说明唐朝文明的包容性在思想、艺术等很多领域中都有所体现。例如,在唐代诗歌中就可见一斑。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

    ①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我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考试。上海音乐学院我名落孙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复试名单榜要再过好几天才公布。我决定先回泰兴老家去等。走之前,我嘱咐一位亲戚:“到了发榜日,请帮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看榜,如果有我的名字,赶紧给我拍个电报,我好赶来复试。”

    ②嘱咐了亲戚,我总感觉到不够放心。但我在上海就这么一位亲戚,还能拜托谁?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在考场上刚刚认识两天的一个考友——王次炤。

    ③我和次炤在考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从他看我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在匆匆离开上海之际,我委托他在看榜时看到我的名字,给我发个电报。

    ④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复试资格并被录取啊!比我年长7岁的次炤兄,毫无疑问肯定比我更希望获得复试资格。而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全国范围内只招录10人,考生之间竞争之惨烈是不言而喻的。

    ⑤复试名单发榜那天是我的生日。早晨起来,我就开始等电报,等到中午,电报还没有来。下午4点多,门外响起了决定命运的敲门声——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终于到了。但当天泰兴到上海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唯一能让我赶上次日早上8点钟复试的,是离家2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一班到上海的小客轮。那班客轮五等舱的乘客,全是带着农渔产品到上海赶早市的江北农民。而我,美滋滋地与那些即将被上海人民吃掉的鸡鸭鱼蟹呆在一起,向着我的未来航行。

    ⑥那天深夜,就在我和各种动物酣睡在一起的时候,另外一份通知我复试的电报到了泰兴家里!家里人接到这份作为喜讯的电报,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我只委托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是发送这份深夜才到的电报的主儿,我的前途就毁了!那么晚才收到复试电报,除非我有直升机,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次日早8点在上海音乐学 院进行的复试。

    ⑦后怕之余,家人感到庆幸——幸亏那第一份电报到得及时!庆幸之后,大家又感到纳闷:是谁选择这么晚的时间把复试消息告诉我呢?上海到泰兴的电报从发送到接收大概需要4个小时,半夜来的电报,发送的时间应当是傍晚七八点。故意这么晚才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人是谁?

    ⑧家里人显然不会认为发第二份电报的是我的亲戚。那么,肯定是那位受我委托的考生,故意拖延到晚上才发电报。这样,既可以轻松消除一个竞争对手,又不必背负爽约之名。于是家里人都嗟叹人心险恶。

    ⑨可是,大家的推测都错了!恰恰是王次炤——这位当时和我还素昧平生,只是在激烈竞争的考场上萍水相逢的考友,看到复试榜上有我的名字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了复试的喜讯。而我的亲戚后来告诉我:他那天起来就没想到看榜,到了傍晚时分,他信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发榜处,在那里看到了我的名字,于是立即给我发了电报,虽然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⑩亲戚是个老人家,我不能责怪他。但我心里充满了对次炤兄的感激!如果不是他第一时间给我发来电报,我的大学梦一定会梦断扬子江了。

    ⑪我说不清楚,次炤兄后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他当年给我发电报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人有好报!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为和自己毫无关系甚至还有利益冲突的陌生人做好事。这一切堪称纯真年代里纯真人情的典范。

(选自2013年6期《读者》  作者:徐小平 有删改)

  1. (1) 文中的“我”先后收到了两封电报,请依次填出两封电报的发出人。

    第一封:;第二封:

  2.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作用。
  3. (3) 阅读第⑧段,请分析为什么“家里人显然不会认为发第二份电报的是我的亲戚”?
  4. (4) 文章第⑪段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9. 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舣船,船靠岸边。②面,以背相向。

  1. (1)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东:向东 B . 尝一日行千里                    尝:曾经 C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顾:回头 D . 吾为若德                        若:如果
  2. (2) 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A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B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C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D .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3. (3) 对本段文字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中的项羽既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活生生的人物。 B . 文中写项羽“顾见”叛将吕马童,吕马童开始还敢正面看他,后又转向王翳,以掩饰自己的窘态。 C . 文中项羽不忍心杀死自己的坐骑,并将它赐给亭长,既表达感激之情,又尊敬他是一位长辈。 D . 文中描写项羽同乌江亭长的对话,表露了项羽愧对江东父老的心迹。
  4. (4)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10. 综合题
《2016年世界睡眠白皮书》的发布引起了人们对睡眠与健康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2016年中国人睡眠白皮书》显示,中学生睡的最少。学校决定以“中学生的睡眠”为主题,对中学生的睡眠状况进行研究。
  1. (1) 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很难睡个好觉”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三条即可。
  2. (2) 小明上课时哈欠连天,说昨天又没睡好,请你给他一些好的建议吧!(要求:100-1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