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六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4-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填空题
读拼音,写汉字。

há má

táng láng

biān fú

juān

dān

méi guī

tóng

yāo

chī   wàng

wěi

nuò

不守

kāng

tián

pú sà

2. 填空题
填字成词,并解释画线的字。

天飞舞    而不舍   万籁寂    震耳欲    抱头鼠

顾名思    望兴叹   明察秋    美妙绝    硕大无

①万。  ②名思

3. 单选题
选择题。
  1. (1) 根据下列诗句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可怜九月初三夜

    ③二月春风似剪刀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

    ⑤遥知兄弟登高处

    ⑥千山鸟飞绝

    ⑦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A . ①⑦④③⑤②⑥ B . ⑦③①④⑤②⑥ C . ⑦③①④②⑤⑥ D . ①⑦③④②⑤⑥
  2. (2)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市政府2014年将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发展公共交通、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    

    ①从而不断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②实现地铁7号线等建成通车

    ③筹集保障性住房7万套    ④建成市级生态绿道200公里

    A . ③④②①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③②④①
  3. (3) 与《三顾茅声》发生在同一时代的故事是(    )
    A . 《三打祝家庄》 B . 《三英战吕布》 C . 《三打白骨精》 D . 《三进大观园》
  4. (4) 诗句“春一粒粟,秋万颗子”中划线的与哪两种农具有关(    )
    A . 木犁、耙 B . 耙、耧 C . 耧、镰刀 D . 镰刀、锄头
4. 语言表达
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然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答: 。

5. 语言表达
结合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A.这里产的蜜枯,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B.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1. (1) A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桔重还是轻?
  2. (2) B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远,还是说距离近?
  3. (3) 试将原句中划线的部分各改动一个字,使其中数字所表示的轻重、远近与原句意思相反。

    A句改为:  B句改为: 。

6. 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我怀着的心情独个儿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到,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2. (2) 诗可表达自己的人生观、气节和抱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这样写道:。于谦在《石灰吟》中。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怀。岳飞在《满江红》中 ,,空悲切。告诫我们: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而“青答签,绿蓑衣,”则是张志和悠闲自得,乐而忘归的精神写照。
  3. (3) 《古今贤文《真理篇)》中有很多至理名言:““教导我们要谦虚,不能骄做:“ ,”告诉我们有些话虽然不好听,但对于我们改正错误却很有帮助;“”教导我们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要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7. 语段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半截蜡烛》片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①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 ,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②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突然,小女儿杰查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 (1) “杰查琳镇定地把烛台增起来”中的“镇定”和文中的慢慢、 、 这几个词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
  2. (2) 用简短的话概括这个片段的内容:一家人
  3. (3) 第⑤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来了”中的“厄运”指的是什么?
  4. (4) “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叙的眠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一句中,“似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5. (5) 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中,作者在表现德军的用词造句上感情色彩特别鲜明,请抓住句中最关键的两三处词语或标点,谈该这样写的妙处。
  6. (6) 假如你是文中的大儿子,自己用搬柴办法失败后,心里会想  ;妹妹用上楼睡觉转移情报办法成功后,心里会想
  7. (7) 文中有两处问句(第一、二段各一处),这样的句式对于表现人物特点分别起怎样的作用?请任一外简要回答。
8.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毕淑敏)

    有一次与朋友聊天,或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嘟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一直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整个心灵。面对你的眼睛,我要承认: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英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都会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的操劳,无怨无悔。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弄脏衣服……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得到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身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一一殴打。如果问我为什么要打你,我只能说,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它。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我能够通过打让你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续?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的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吸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全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我从不用工具打人。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气,便会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力量,不至于失手把你打得太重。

我知道打人不对,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一项特殊的赦免一一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我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苦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扬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许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1. (1) 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2. (2) 请你用三个精炼的词语概括文中的“我”打孩子时候的感受。

     、 、 。

  3. (3) 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填空。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舍不得打你,因为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我”不会打你,因为

    “你象一匹顽皮的小兽一样我行我素。”“我”第一次打你,因为

  4. (4) 文中写到“我谨慎地使用殴打“是因为 :我从不用工具打是因为  
  5. (5) 为什么说“打与不打都是爱”
9. 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苹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 (1) 第③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
  2. (2) 第⑥⑦这两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⑨段和第⑩段分别使用了“出来”一词,其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4. (4) 文章最后说,“我从章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请概括作者在文中谈到的“从草木身上得到的人的道理”。
10. 写作题
莎士比亚: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刘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陆游: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孙洗: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鲁迅:读书应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还有很多很多,其中哪一句给你的感触最深?请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体会。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