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卷

湖北省枣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中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书写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横线上中。

百年征程波阑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弭坚。

2. 填空题
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当2021年第一(   )晨光唤醒大地,无限辽阔的美好远景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远眺,一个理想(   )新、精神振奋的民族正在继续奋斗,一个生机盎然、日新月异的中国正在勇往直前。

第一)  )新

3. 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襄阳籍演员、导演贾玲执导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成为春节档最大的一匹黑马 B . 每一颗青春的种子,都积蓄着生长的力量;每一个青春的梦想,都吹响奋进的号角。 C . 绝对贫困问题在14亿人口的中国历史性地划上句号,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 D . 新冠疫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2020年的美国疫情防控形势却让人叹为观止
4. 单选题
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古代可以用地名称呼人,因此柳宗元又称“柳河东”;可以用官职称呼人,所以杜甫也称“杜少府”。 B . “时辰”作为古代计时单位,在古典小说里经常出现。如《智取生辰纲》提到“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这里的“申时”相当于下午三时至五时。 C . 一粒种子,蕴含着大自然赋予的巨大能量,无论是穿越千年,还是飞上太空,总会带给人各种惊喜。(这个句子有语病) D . 蓦然回首,耳畔萦绕的是难以忘怀的岁月回响;登高望远,行囊里装满的是非同寻常的时光馈赠。(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
5. 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        , 信奉        , 强调       , 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和衷共济、风雨同舟

③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

④天下为公、克己奉公

A . ④③①② B . ①③④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③④①②
6. 单选题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会上,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等5名个人和“襄阳市扶贫办”等4个集体获得表彰。在学习了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典型事迹后,班上同学踊跃下笔点赞。请把下面这副点赞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万众一心打好脱贫攻坚战    下联:(   )

备选项:

A . 千难万险扶智扶贫到个人 B . 全民动员打赢致富攻坚战 C . 践行宗旨乘风破浪共扬帆 D . 千方百计引导精准致富路
7. 默写
诗文默写。
  1. (1) 茅盾的《白杨礼赞》语言凝练,文字优美。在写法上既有婉曲的文笔,又有直抒胸臆的赞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2. (2) 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中,“?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
  3. (3) 脱贫攻坚既是奋斗史,也是精神史。面对各种困难,我们要有“,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的信心与勇气。
  4. (4) 一轮明月照古今。月亮,这颗被绚丽意象装点的星球,集中了人类无数的憧憬与理想。古往今来,有的人心中的月亮被寄寓着风景:一轮秋影转金波,(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有的人心中的月亮被寄寓着乡愁: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有的人心中的月亮被寄寓着亲情: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有的人心中的月亮被寄寓着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凝神之际,谁不曾有过心驰神往?
8. 语言表达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学校开展“关注身边大事,我为精准扶贫点赞”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在活动中,班主任首先展示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对其进行分析,写出两点探究结果。

材料一:

历经多年持续奋斗,我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在“小康”一词出现近3000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 《光明日报》2021年2月26日评论

材料二:

脱贫攻坚既是奋斗史,也是精神史。脱贫攻坚工程不仅让中国告别绝对贫困,而且也在文化维度上塑造着当代中国的精神特质。大同之理想、小康之愿景,民胞物与、守望相助的文化精神,愚公移山、铁杵成针的民族气质,熔铸于脱贫实践,人们看到了民族精神的根深叶茂,文化自信的活水源头。

  —— 《人民日报》2021年2月25日评论

探究结果:

9. 语言表达
请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话题一致,句式大体相同),把这首小诗写在卡片上寄给扶贫驻村工作队员。

山峰再高,大海再深,超越极限也要追逐;道路再艰,。因为梦想是一缕阳光,驱散你前行的阴霾;梦想是一泓清泉,洗净你心中的铅华。

10. 语言表达
市政府派出扶贫干部下乡,全媒体某知名记者赴保康荆山区采访扶贫攻坚工作,遇到贫困户老乡,请你根据语境补全对话。

记者:①

老乡:肯定欢迎啰!他们帮我找项目,找销路。我的身体不怎么好,他们还帮我买了药!

记者:②

老乡:我们村原来吃水困难,现在水龙头一开,水就哗哗地来了。原来我不懂得种什么,他们教我种蓝莓,一年收入多了一万多,变化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