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四川省绵阳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他在《五柳先生传》说自己“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朱熹说:“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平淡中有瑰奇。正如苏轼所说,“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感觉。如《归园田居》(其五)“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催”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诗的自然美》)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 . 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 . 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 . 陶渊明所处时代的写作大多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推崇。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B . 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 . 清人潘德舆认为,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出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 . 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 . 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 . 元好问对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的评价,可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 . 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境界,取得了极高艺术成就。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 4 月 13 日在京落下帷幕,职业教育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已为各行各业累计培养输送 2 亿多高素质劳动者。但由于缺乏清晰合理的分类标准,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普通教育的“衍生品”和“附属品”。在一些人心中,职业教育“低人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出台。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格局性变化。但同时必须看到,我国教育仍然面临结构性矛盾,相对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仍是我国教育领域的短板。此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于破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助力其进一步改革发展,释放了积极信号。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一场教育变革,关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摘编自胡浩、翟永冠《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释放了哪些信号?》)

材料二:

习.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 1000 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 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全国超 2 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 5000 多万人。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更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应从根本上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宏观统筹,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摘编自丁雅诵《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材料三:

有数据表明,职业教育招生数占比每提高 1 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吸纳就业的比重就相应上升约 0.5 个百分点。无论是从国际环境还是国内发展来看,中国都需要一支庞大、稳定的职业技术人才队伍,以适应未来综合国力竞争需要,同时对接国内就业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推动创业创新和工业化发展的关键一环。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社会而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一招,也是解决“技工荒”、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等问题的重要方法。职业教育在稳就业保民生、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开拓了成长成才的路径,在高等教育之外,为个体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应有的作用,要加快完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职业学校要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更多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提升职业教育就业对口率。

 (摘编自陈立鹏《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的召开使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的快车道,职业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B . 职业教育有自己的特殊性,不是普通教育的“附属品”,其发展面临一定“瓶颈”,对外部因素依赖性大。 C .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D .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紧密,发展职业院校要对接产业,更多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紧缺专业。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教育面临结构性矛盾,职业教育是短板,发展职业教育能促使育人方式、办学模式、

    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B . 技术技能人才都来自职业院校,他们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C . 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职业教育的作用凸显,其地位将超过普通教育。 D . 发展职业教育不仅能解决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也能解决技工荒的问题,还能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3. (3) 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满山鸟鸣

李汀

清晨,被一阵鸟鸣声叫醒。侧耳躺在床上倾听,叽喳声、啾鸣声,低语的、高歌的,咕咕咕、突突突……再也睡不着,索性一骨碌爬起来。

满山青翠,满山鸟鸣。在场部院坝里,早起的老杨见到了早起的我。他问,咋不多睡会儿?我笑着说,这鸟叫得睡不着呢。老杨说,每天在鸟鸣声中醒来,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海拔两千多米的林场,上万亩的森林,林子大,鸟儿就多。六十多岁的老杨是林场老员工,四十多年前来到林场。老杨说,当时场里七八个人,每人都挖坏锄头上百把,用坏镰刀上百把。

老杨推开场部一间屋子的两扇木门,哐当哐当,门头和屋顶的灰尘唰唰往下掉,一抹阳光跟进屋来。我拿过一把覆满尘土的锄头,沉沉的,似乎锄把上的汗渍还清晰可见。看着这把锄头,我恍惚看见老杨们挥刀去杂、抡锄栽树的情景,身后是他们栽下的一棵棵小树,山顶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如今小树也长大成林,林场其他职工转岗回了城,只有老杨还待在林场。

此刻,林场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山峰连山峰,重峦叠嶂。我和老杨一路上山,一路走,鸟鸣声一路跟随。几只鸟儿从五彩山雾里飞来,栖息在一棵古老的香樟树上,“滴溜儿,滴溜儿”叫,我们仰头望它们,香樟叶的浓香和晨光,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瞬间将我们淹没。一棵树如果没有鸟儿的叫声停歇,那是多么孤独的一棵树。树和鸟儿互相成全着。我终于开口问了老杨:“这么多年,就没有想过回城?”老杨笑笑说:“没想过是假的,最后还是留了下来。下山了,就挂念山上的这些树咋样了,这些鸟还好不好。久了,有感情了。”

接着,老杨讲了一个故事:我救了一只受伤的猫头鹰,伤好后,怎么赶它,它都不走。我孤独了,吼它几声,它就咕咕几声,像是安慰我。冬天了,大雪覆盖,到处白茫茫一片,它叼来枯树枝,放在场部街沿上,是让我生火取暖呢。春天了,它叼些野花来,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了,它会叼一些青草、过路黄来,让我煮水消暑热呢。秋天,它叼些五彩落叶来,搞得满地流光溢彩。我惊讶起来:“有这么神奇?”老杨说,还有更神奇的呢。八十年代,我和大黑狗巡山,摔到山谷下,断了腿骨。大黑跑过来,咬着我的衣服,想把我拉起来,也不行。最后,大黑箭一样跑出去,跑回城里家里,把家里人找来,我才捡回一条命呢。五个小时的路,大黑跑了两个小时,跑得全身是汗。老杨指了指身旁的大黑狗,淡淡说了一句:“这是大黑的儿子。”黑狗往远处看着,明亮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黑得鲜亮。在这样一个人与森林、人与动物共处的氛围里,我想老杨一定是欢喜和幸福的。老杨和这些树一起,在时间面前较量韧性和强度。面对这么大的森林,我心里除了敬畏还能有什么呢?

老杨突然问我:“知道为什么要学会一些鸟叫吗?”我摇摇头。老杨说,前些年,有人专挑鸟儿繁殖季节,嘴里衔片竹叶模仿鸟叫,引鸟上钩,一捉就是一麻布口袋,然后偷偷去卖。“为了不让鸟儿上当,我也来学鸟叫了,让鸟儿能辨别出我的声音。我还能辨出四十多种鸟叫声。”说着,老杨从嘴里发出几声百灵鸟的叫声,山林里成千上万的百灵鸟也跟着叫开了。老杨说,在林场孤独时,就这么和鸟儿说上几句话。

我和老杨走上一个小山头。野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在阳光里垂挂着,一颗颗通透可爱。密林里传来一阵阵“喳喳喳”的叫声,这个我晓得,是红嘴蓝鹊。放眼一看,密林里一大片柿子树。

一群红嘴蓝鹊在柿子树枝间跳上跳下,或从一棵树上滑到另一棵树下,它们喧闹着,独占这一树柿子果儿。其它的鸟儿远远站在高处的树梢上,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正当我痴迷于这鸟儿奇妙的世界时,老杨拉了拉我的衣角,“嗨呦——嗨呦呦——”喊起了山,山谷中回荡着老杨浑厚的声音。老杨一声“嗨呦”过后,那声音像定格一样,喧闹的红嘴蓝鹊停止了鸣叫,森林像静止了一样。红嘴蓝鹊偏着脑袋倾听。老杨再次轻扬嗓子,从低再到高,又一声“嗨呦——嗨呦呦——”,山谷模仿老杨的声音重放了一遍。这一声静止过后,一群红嘴蓝鹊集体叫了起来:“喳——老杨——喳喳。”我以为是我听错了,调动全身力气,侧耳细听,“喳喳——老杨——喳喳”,又一声清晰地落在我的耳朵里。我兴奋地对老杨说:“鸟儿在叫你呢。”老杨静静点了点头,我看见他眼里含着泪花。

密林里,谁能听懂鸟声?这高一声低一语的鸟声极轻极细,只有每一片树叶的耳朵能敏锐地捕捉。这鸟儿的叫声树叶接住了,守候这一片森林的老杨也接住了。

遇见三个青年志愿者,说他们已经来了七八次,每次在山上要住一个月。他们要普查完这片森林的鸟儿,现在已经给五十三种鸟儿建立了档案。老杨对三个年轻人说:“那我还要努力,还要练习十三种鸟儿的叫声呢。”大家都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穿透密林。此刻,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我该向这片森林致敬,向守候森林的老杨致敬,向森林里的满山鸟鸣致敬,向森林里的所有生命致敬。

(摘编自《人民日报》)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首段写“咕咕咕”“突突突”等鸟的各种叫声,描绘了一个热闹喧嚣、鸟鸣不止的场景,内容上紧扣文章标题。 B . 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描绘了我记忆中的老杨等林场职工开辟荒山、植树造林的情景,赞美了他们甘于奉献的精神。 C . “还有那连绵的鸟鸣一起倾泻下来,瞬间将我们淹没”运用通感修辞,将听觉转化为视觉,生动地描绘了鸟鸣声的壮美。 D . 文章最后一段写三个青年志愿者为山上的鸟儿建立档案,表明除老杨等人外还有人也在爱护这些鸟儿,深化了文章主题。
  2. (2) 这篇散文的标题是“满山鸟鸣”,作者为什么还要讲述猫头鹰和大黑狗的故事?
  3. (3) “满山鸟鸣”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袤,字林叔,荥阳开封人也。袤少孤,性清正。时济阴魏讽为相国掾 ...,名重当世,袤同郡任览与结交。袤以讽奸雄,终必为祸,劝览远之。及讽败,论者称焉。魏武帝初封诸子为侯,精选宾友,袤与徐干俱为临淄侯文学。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出为黎阳令,吏民悦服。太守班下属城,特见甄异,为诸县之最。转济阴太守,下车旌表孝悌,敬礼贤能,兴立庠序,开诱后进。会广平太守缺,宣帝谓袤曰:“贤叔大匠垂称于阳平、魏郡,百姓蒙惠化,且卢子家、王子雍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袤在广平,以德化为先,善作条教,郡中爱之。毋丘俭作乱,景帝自出征之,百官祖送..于城东,袤疾病不任会。帝谓王肃曰:“唯不见郑光禄为恨。”肃以语袤,袤自舆追帝。帝笑曰:“故知侯生必来也。”遂与袤共载,曰:“计将何先?”袤曰:“昔与俭俱为台郎,特所知悉。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帝称善。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士,袤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景元初,疾病失明,屡乞骸骨...,不许。拜光禄大夫。五等初建,封密陵伯。及武帝践阼,进爵为侯。虽寝疾十余年,而时贤并相举荐。泰始中,诏曰:“光禄密陵侯袤,履行纯正,宜登三阶之曜,补衮职之阙。今以袤为司空。”天子临轩,遣五官中郎将国坦就第拜授。袤前后辞让,遣息称上送印绶,至于十数。固辞,久之见许,以侯就第。九年薨.,时年八十五,谥曰元。

(《晋书·列传第十四》,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B .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C .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D . 其人好谋而不达事情/自昔建勋幽州/志望无限/文钦勇而无算/今大军出其不意/江淮之卒锐而不能固/深沟高垒以挫其气/此亚夫之长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商代称学校为“序”,周称“庠”,后来用“庠序”泛称学校。 B . 祖送,古代饯别时的一种仪式,《荆轲刺秦王》中“既祖,取道”之“祖”即为祖送之礼。 C . 乞骸骨,乞求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通常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意思与“下车”相近。 D . 薨,古代常用称候王之死。古代称大夫死曰“卒”,称士死为“不禄”,称庶民之死为“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郑袤精于鉴别人物,他认为魏讽是奸诈之辈,终究会遭遇灾祸,劝说任览远离魏讽,后来魏讽被杀,大家都称赞郑袤。 B . 郑袤施政有方,在黎阳,无论官吏还是百姓都对他心悦诚服;在济阴,他能礼敬贤能,热心教育,花大力气培养后进。 C . 郑袤仕途平顺,先后担任黎阳令、济阴太守、广平太守等官职,先后被封为密陵伯、密陵侯,高寿而终,谥号为“元”。 D . 郑袤为人谦让,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司空,虽然最终以侯爵身份接受任命,但他前后辞让达十多次,还曾派儿子送还印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司空王朗辟为掾,袤举高阳许允、扶风鲁芝,朗皆命之,后咸至大位。

    ②且卢子家、王子雍继踵此郡,使世不乏贤,故复相屈。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章台①夜思

唐·韦庄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② 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释】章台:即章华台,宫名,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②云,无实义。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歌第一联托伤情于瑟曲,又用“怨”“哀”二字加以强调、凸显,为全篇定下基调。 B . 由“楚角”“章台”可看出,诗人借“夜思”实则抒发战乱频仍之苦与仕进无门之难。 C . “秋雁又南回”,诗人见秋雁而愁思百结,却无力排解,着一“又”字,更显得无可奈何。 D . 全诗以音乐造境,以景象寓情,前两联着意蓄势,曲尽其妙;后两联一吐衷肠,酣畅淋漓。
  2. (2) 请从“比兴”运用的角度鉴赏本诗的颈联。
6.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南山三月,香花绕径,春意拂满,诗意盎然。古人云“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涧边听瀑布,觉耳中别有不同”。你看,你听,四季有胜景,生活有跫音。请选择一次与某种景象邂逅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察、体验、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适当展开景物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请适当结合诗歌单元语言特点构筑作文典雅之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700 字。

7. 默写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言笑晏晏”两句是女子回忆中的与氓快乐玩耍的情景(《氓》);“”是曹操以古人自比,表达要殷勤接待贤才之意的句子(《短歌行》)。
  2. (2) 尽管只有自己在当时走投无路,但也绝不同流合污,屈原用“”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选择(《离骚》)。
  3. (3) 《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写出了诗人身处官场的压抑,表达了对回归田园的迫切。
8.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歌一阙.词,让荡气回肠咏留传.。从《登鹳.雀楼》这类耳熟能详的唐诗经典,到《乡愁》这样的现代佳作,经典诗词。当下社会,经典诗词更需要赋予鲜活的新生命,让这些千百年的经典诗词随着优美旋律飞进每个人的心田,飞遍社会的角角落落,函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当前,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不断升温,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例如,热播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气象万千的文学经典之门,让传统文化重新出蓬勃.生机。文学经典必然合情、传情、怡情,它本就是“以情流传”的,无论时光过去多久,其中蕴含.的真善美永恒不灭。它们早已化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千年之后,依然让品读历史的人。我们将传承诗词的经典精品献给人们,用经典诗词、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希望这些底蕴深厚、魅力无限的艺术经典能够持续当代文化风尚。

  1. (1) 下列各词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 . 一阙蕴含     (mí)室靡家    (fěi)    我(qiān)期 B . 留传         (shuò)源       我(shù)未定     青青子(jīn) C . (ɡuàn)     函养       (zhì)鸟       攘(xiāng)诟 D . (suǐ)        蓬勃         便(pián)言          (fán)笼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沁人心腑      萌发     心悦诚服     引领 B . 感同身受     焕发     心悦诚服      指引 C . 感同身受     萌发    心驰神往      指引 D . 沁人心腑     焕发     心驰神往     引领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B .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展现了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 C . 不仅体现了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转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D . 不仅是现代人对精神文化溯源寻根的渴求的体现,而且是全社会创造性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成果的展现。
9.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睡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十分简单,只需躺在床上放松神经和肌肉就可以了,但是对于飘浮于太空中的航天员来说,    。首先,光是人体生物钟最核心的控制因素,飞船绕地球运转一周为90分钟,这意味着,24小时中航天员共经历了16个白天及夜晚。      , 不符合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造成了宇航员生理系统的紊乱。另外,因工作需要,飞船和空间站从不关灯。因而,为更好地休息,宇航员需科学地调节睡眠时间,睡时需戴黑眼罩,以避免舱内过于频繁的亮暗变化;飞船内也需在休息区降低光照强度,以营造夜间环境。其次,飞船内的失重状态,会使宇航员产生类似地球上倒立时的不适感,身体也会在空中随意飘浮。为给宇航员营造地面睡觉的感觉,空间站上设置了专门的卧室。床铺垂直安放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间,床上有固定在睡眠区里的可以帮助航天员保持卧姿睡眠的睡袋。当然,     , 也可以用带子把自己捆在舱壁上睡觉。

  1. (1) 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成两个较短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