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南中学南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上海市上南中学南校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八年级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默写
默写
  1. (1) 浮云游子意,。(《送友人》)
  2. (2) , 君子好逑。__(《关雎》)
  3. (3) 怒而飞,。(《北冥有鱼》)
  4. (4) ,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5. (5) 在《虽有嘉肴》一文中,与“学学半”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甲】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乙】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 (1) 甲乙两诗的作者所处的时期都是(朝代)。
  2. (2) 根据甲乙两诗的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诗均为作者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 B . 甲乙两诗都表现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其中“石壕吏”和“卖炭翁”都是诗人同情的对象。 C . 甲乙两诗的主要内容都是叙事性的,但甲诗又带有比较强的抒情色彩。 D . 甲乙两诗都揭示了官府对底层人民财产的强取豪夺。
  3. (3) 说说你对乙诗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的理解。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 (1) 在选文中,与“便要还家”的“要”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个字是“”。
  2.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出自课文《桃花源记》,该文作者曾经写过诗歌《饮酒》。 B . 我们现在常用“世外桃源”这一成语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C . 选文反映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真挚淳朴,对待外界或外人毫不设防。 D . 选文描绘了一个与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虚拟生活图景。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妪能解

《冷斋夜话》记载,白乐天每作诗,使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改之。白氏之诗近于鄙俚也。

而清代纪晓岚却认为,白乐天每有所作,老妪能解则录之,虽格调不高,然叙事道情、悲欢穷泰 , 能写出人胸臆中语,亦古歌谣之遗意也。岂涉猎浅才者所能到耶!

【注释】①白乐天:指白居易,“乐天”是白居易的字。②鄙俚:粗野;庸俗。③穷泰:困厄和显达。

  1.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使一老妪解之         ②白氏之诗近于鄙俚也

  2.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白乐天是《卖炭翁》的作者。这首诗浅显通俗,显然是经过了“老妪”的加工和修改。 B . 老妪能解,说明白乐天十分注意读者的接受程度。所以,老妪能解的诗都是好诗。 C . 纪晓岚认为,白乐天的诗作风格和语言平易质朴,通俗易懂,一般才疏学浅的人都能够做到这种地步。 D . 纪晓岚认为,白乐天的诗作虽然比较浅俗,但能表达出人的真情实感。
  3. (3) 根据选文,可以推知古代“歌谣”的特点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5.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刷脸”时代

①走在大街上,不经意间闯了红灯,你的姓名、性别、职业等个人信息就会曝光。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做到,即使你遮住了脸部面积的三分之二,人脸识别机器也一样可以把你辨认出来。

②人脸识别是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这种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用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一系列相关技术处理,并将获取的信息与已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识别每个人的身份。

③北京某大学的全部宿舍楼已经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杭州一家肯德基餐厅也可以刷脸支付了,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看脸”的时代已然到来了!不过,拼的不是颜值而是识别准确度。

④那么,刷脸认证的靠谱程度到底有多高呢?其准确度能与普通的人眼识别相比吗?对此,有关专家举了个例子:像《碟中谍》里汤姆·克鲁斯那样采用人皮仿真面具这一招,已无法从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下蒙混过关,因为其识别的准确率已达到了99.99%,远远超过了普通的人眼识别

⑤(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特聘教授龚怡宏表示,人脸识别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其准确性会大打折扣。在现实生活中,人群的样本更大,不同光线、姿态、分辨率等条件都可能给人脸识别技术带来障碍或困难。

⑥由此可见,在人的胖瘦变化、化妆、双胞胎和整容前后等特殊情况下,刷脸机器能否识别,要看具体情况。比如整容幅度过大,人脸识别机器无法识别或识别出错是有可能的。此外,脸部信息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如果到了机器无法识别的程度,使用者需要去系统更新脸部照片进行解决。

⑦因此,人脸识别技术尽管会很快成为主要的身份识别手段,但身份证还是会继续存在的。未来身份查验的主流趋势是人证合一,即刷脸加证件。

⑧人脸识别技术的日益成熟,让我们逐渐迈入了一个“弱隐私”的时代。在“刷脸”的一瞬间,大量的用户“人脸”信息被采集并储存,与之相连通的商业等机构均有可能“正当”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职业、手机号……还有你的脸,甚至你不同的表情等。在信息即价值的当下,这样精准翔实的“立体”资料,必将成为各方环伺“围猎”的目标。

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一方面为我们个人信息的收录提供了便捷,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不少漏洞,如果我们不能及时补救或疏于管理,那么这些信息极有可能泄露,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

⑩可见,如何看好我们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1. (1) 第⑩段加点的“脸”在文中指代
  2. (2) 第④段画线句除了举出汤姆·克鲁斯的例子,还运用了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 (3) 根据文意,第⑤段开头括号内可以填入(   )项关联词,理由是

    A.然而     B.而且     C.所以    D.无论如何

  4. (4) 下列对选文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B . 第⑧段中“围猎”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各方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争相抢夺。 C . 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很好地解决人的胖瘦变化、双胞胎和整容等问题。 D . “人脸”被收录就容易泄漏,乃至被用来行骗牟利,所以我们要加强管理,提高防范意识。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转身

李汉荣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他,再次与他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一位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了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留下“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中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里,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跑到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了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 (1) 根据文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内容。

    本文主要描写了三次“转身”的动人情景,分别为:

    ①在车站,善良的年轻人转身没人入群,“我”来不及向他道歉。

  2. (2) 第①段中的加点词“打捞”能否换成“寻找”?请简述理由。
  3. (3)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4. (4) 下列对文章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标题“转身”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 . 第③段对“年轻人”运用了语言、心理描写进行刻画,充分表现了“他”的文雅谦和。 C . 第⑤段中一句“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的“文明”与“孤苦”相对,警示了人们在发展进步之时,勿忘给孤苦的人群带去文明的关怀。 D . 全文在表达方式上以记叙和描写为主,间有抒情和议论,深刻揭示了“转身”的内在意蕴。
  5. (5) 简析文章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7.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材料,在其中三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小方:妈妈,快放假了,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项阅读作业,要求我们假期读一些中外名著。

妈妈:没问题,我帮你去买,你想看哪些书?

小方:《傅雷家书》和《》这两本吧。

妈妈:这两本我知道,尤其是后者,妈妈年轻的时候读过,对我们这代人的影响比较大。

小方:为什么?

妈妈:这本书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小方:我们语文老师也是这样说的!看来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品质确实值得学习。

妈妈: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不仅因为文字,更是因为情怀。比如那一本《傅雷家书》就凝聚着傅雷先生对、对儿子深厚的爱。所以,阅读名著要比看那些搞笑的、碎片化的东西有益得多。

8. 写作题
请以“这也是成功”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