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天津市四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一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对新时代青年来说,自当弘扬民族精神,执着追求,不断进取,用奋斗回答时代之问、青春之问。自强不息是对当今时代的不辜负。我们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驻村青年干部群体__________;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返乡创业青年__________;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成就,青年创新团队__________;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越来越多匠心青年__________……伟大时代孕育着更多机会,搭建起更大舞台,提供了更多选择。时代造就了青年,而青年也在创造并推动这个时代。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功不可没           大有作为          异彩纷呈          脱颖而出 B . 劳苦功高            大有作为          大放异彩          锋芒毕露 C . 功不可没            大展拳脚          大放异彩          脱颖而出 D . 劳苦功高           大展拳脚          异彩纷呈          锋芒毕露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止步、不退缩、不放弃,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B .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止步、不退缩、不放弃,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C .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原因。 D .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地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3. (3)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B . 蒲松龄,清代杰出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聊斋志异》是其倾力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简明而生动地道出了其文学特点。 C . 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他的喜剧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D .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他是一位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马克·吐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4. (4)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等教育改革要想取得实效,就需要实实在在地下一番功夫,若满足于浅尝辄止的喧闹,或将陷入华而不实、喧宾夺主的误区。 B . 在南京青奥会男子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浩然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C . 闹得沸反盈天的“火星移民”计划,最终却很可能是一场骗局。该项目负责人日前表示,项目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想象。 D . 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个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 , 招致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声讨和批评。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平总书记深情礼赞牛所代表的精神品质,并赋予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以新的时代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爱牛、敬牛、颂牛。牛是“日耕百亩”的勤劳符号,牛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牺牲精神,牛具有“深耕细作走东西”的开拓品格。体悟牛的品格、弘扬牛的精神、激发牛的干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人民精气神的具体体现。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曾以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歌颂牛。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一个原因。画家李可染便曾将自己的画室堂号定为“师牛堂”,他解释自己为何喜欢画牛:“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们之所以赞颂牛,也在于牛所拥有的这种勇于开拓的劲头。而这种劲头,恰恰是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在披荆斩棘中前行的力量所在。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在年逾花甲时,仍干劲十足,经常工作到深夜。正是这么一股子“牛劲”,让他成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和氢弹作出了突出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怎样发展,这股子“牛劲”永不过时。

古语有言:“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牛还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给自己起过一个“耕砚牛”的绰号,勉励自己要像牛一样勤奋耕耘。他还经常对人说,“不教一日闲过”,甚至还给自己立下每天必须画5幅画的规矩。正是因为像牛一样勤奋,他才最终收获“画虾数十年始得其神”的真功夫。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是在“一个汗珠子摔八瓣”中拼搏出来的。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习.平总书记的话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牛年已至,我们要有一股子“牛劲”,使出“牛力”,学习牛的品格,发扬牛的精神,像牛一样耕耘、像牛一样奋发。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先民对牛的崇拜早在史前就已存在。传说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的形象;蚩尤“人身牛蹄,头有角”;大禹每治好一处水,就要铸铁牛投入水中,以镇水患。这些神话传说中明显带有牛崇拜的文化信息。

在传统社会中,牛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常作役力之用。在汉字中,与驯养动物、农业耕作相关的不少字都属“牛”部,如“牵”“牧”“特”“物”“犁”等,由此可见牛在我国先民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牛与铁犁的结合成就了农业社会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社会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推动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奠定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基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牛有着极高的象征意义。《周易》中有“坤为牛”的记载,将牛视为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的象征物。人们以牛明志,以牛喻事,以牛喻人,创作出大量文艺作品,从诗词歌赋到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无所不包,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体现了先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牛也从生存发展的工具深入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取向产生着深远影响。人们将任劳任怨、奉献、勤恳、敦厚等优秀品质赋予牛,形成了大量有关牛的隐喻表达,通过文艺作品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如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歌颂牛低头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臧克家笔下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歌颂牛任劳任怨、甘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鲁迅笔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则歌颂埋头干、不计得失、为人民服务的人,这些特质构成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孙佳《牛年漫话牛文化》,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千百年来,牛都是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象征。这也是人们爱牛、敬牛、颂牛的唯一原因。 B . 文中所引臧克家的诗句生动形象,赞美了牛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的精神,阐释了牛文化的精神内涵。 C . 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事例告诫我们,只要有像牛一样的勤奋精神,就能收获真功夫。 D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牛的精神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我们才给牛的精神赋予更新的内涵并将之发扬光大。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引用“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意在表明牛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因而成为人们赞美的对象。 B . 画家李可染对牛精神的解说与唐代柳宗元的《牛赋》中“抵触隆曦,日耕百亩”“牛虽有功,于已何益”的意思是相似的。 C . 牛与铁犁的结合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社会的首次技术变革,使生产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为中华农耕文明奠定了基础。 D . “天开于子,地辟于丑”和《周易》中“坤为牛”的描述,分别表明牛具有勇于开拓和厚德载物的精神。
  3. (3)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毛相林带领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峭壁上凿石修道,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B .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C .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耕牛》) D . 古人云此水,一歃(sh„,饮,微吸)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吴隐之《酌贪泉》)
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上枢密韩太尉书

宋·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年十有九矣。其居家所与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 , 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注)①周公、召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都曾辅佐武王灭商。②召虎:周宣王时名将、贤臣;方叔:西周周宣王时卿士,曾率兵车三千辆南征荆楚,北伐玁狁。

  1. (1)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史公天下                             行:游历,行走 B . 其居家所与者                          游:游览 C . 观终南、嵩、华之高               恣:尽情 D . 其大                                    志:立志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燕、赵间豪俊交游                   嬴而不助五国也 B . 太尉苟为可教而辱教之            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 C . 今观文章                                 若是,孰能御之 D . 于水见黄河大且深弱               思国安者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B .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C .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D .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4. (4) 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部有助于作者写好文章的一组是(    )

    ①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②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③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④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⑤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⑥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

    A . ①②⑤ B . ②③⑥ C . ③④⑤ D . ①④⑥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辙认为写出好文章,仅凭学力是不够的,人的精神气质起着很大的作用,孟子与司马迁的文章中就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气”。 B . 苏辙不满足于读诸子百家的书,认为它们不足以激发志气,他在本文中回顾了自己过秦汉故都及游赏山川、瞻仰宫阙的经历。 C . 苏辙在京城得见当时很有声望的欧阳修,并与其弟子及欧阳公身边的贤臣交往,提升了自己对文章的认识。 D . 苏辙夸赞韩太尉才略冠世,表达了自己想要拜谒的愿望,并坦言自己入京师求取斗升之禄的艰辛,希望得以聆听太尉的教诲。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②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③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4.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⒄,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 (1) 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临送目”领起上片写景,“故国”点题,为下片的怀古做铺垫;“晚秋”点明登临季节,天气初肃为写景抒怀奠定基调。 B . “似、如”二字运用比喻的手法,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由近而远,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C . 作者举了陈后主和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靡生活,使得国家灭亡,而且亡国的悲恨还在不断继续着。 D . 本词立意新颖,情景交融,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2. (2) 请赏析尾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5. 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浴乎沂,,咏而归。
  2. (2)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3. (3) 思厥先祖父,,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4. (4) 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5. (5)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6. (6) 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总结秦亡的教训,借古讽今,以“”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鉴,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6.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命若琴弦

史铁生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黑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也无所谓到哪儿去,每人带一把三弦琴,说书为生。

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想赶着多说些书,整个旺季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紧走,一晚一晚紧说。

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

老瞎子一天比一天紧张、激动,心理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

“你那三弦子弹的还差着远呢。咱的命就在几根琴弦上,我师父当年就这么跟我说。”“我都听过八百遍了。您师父还给您留下一张药方,您得弹断一千根琴弦才能去抓那服药,吃了药您就能看见东西了。”“你信不信?”“一千根断了的琴弦还不好弄?”小瞎子忍不住嗤嗤地笑。

“笑什么笑!你以为你懂得多少事?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弹断了的才成。”

老瞎子显得有些激动,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一晚上一晚上地弹,心里总记着,得真正是一根一根尽心地弹断了才成。现在快盼到了,绝出不了这个夏天了。

他抓起自己的琴来摇了摇,叠好的纸片碰在蛇皮上发出细微的响声,那张药方就在琴槽里。

这天晚上,小瞎子跟着师父在野羊坳说书。老瞎子的琴声却很乱……

夜里老瞎子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七十年中所受的全部辛苦就为了最后能看一眼世界,这值得吗?他问自己。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瞎子弹断了最后两根琴弦。两根弦一齐断了。他没料到。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坳,小瞎子吓了一跳:“怎么了,师父?”

“小子,明天我就去抓药。”

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他想起这药方进琴槽时,自己才二十岁。

小瞎子也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

“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弹断了多少根?”“他本来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来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不信,请了多少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整天躺在炕上,不弹也不唱,他只是再不想动弹,吸引着他活下去、走下去、唱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他一天天迅速地衰老。

直到忽然想起了他的徒弟,那孩子在等他回去。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走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那时有个东西把心弦扯紧,虽然那东西原是虚设。老瞎子想起他师父临终时的情景。他师父把那张自己没用上的药方封进他的琴槽,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

他明白了,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师父,您的药抓来了?”小瞎子问。“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

“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怎么是一千二,师父?”“是一千二。我没弹够,我记成了一千。”老瞎子想:这孩子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无字的白纸……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 小说划直线句子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 B . 琴槽里的纸条,本是一张无字的白纸,可是瞎子师徒却认为是可以医好瞎眼的奇方,还代代相传,流毒深远。 C . 老瞎子将“一千根”谎言变为“一千二百根”,继续传给徒弟,意味深长,与前文老瞎子师父临终前说的话形成照应。 D . 小说结尾再次出现“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这样的描述时,我们看到的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愤慨。 E . 小说的构思巧妙,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
  2. (2) 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3. (3) 这篇小说的题目叫“命若琴弦”,结合小说的主旨与情节等方面,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题目“命若琴弦”意蕴的理解。、
7. 名著导读
请把下列句子所描写的人物写在横线上。

①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②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③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答案:①

8. 名著导读
《红楼梦》中一些主要人物进入回目,作者往往在其名字前加一个字,来概括或凸显其品性,即所谓“一字评”,如“敏探春”“勇晴雯”“慧紫鹃”等。我们在阅读名著时也可以用这种方式对人物进行评价。请从“金陵十二钗”或者其他人物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用一个字对这个人进行评价并阐释理由。(100字左右)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吴孟超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青年演员罗海琼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一学生会主席李华的身份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国旗下演讲稿,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