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下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法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管仲、李悝、申不害、商鞅等代表人物,以商鞅变法为明确确立,以秦统一中国为鼎盛,达到了相当精细的程度(参见《睡虎地秦简》)。法家虽然在秦以后的中国历史中,备受历代统治者和学人表面上鄙弃,然而实际上其统治国家的不分贵贱、以法治国思想和所创立的众多诸如郡县制、功绩制、户籍制等制度设计,深刻扎根于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演化中,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的思想上外儒内法,儒法合流,制度上“百代都行秦政法”。可以说,是法家真正奠定和塑造了中华数千年的大一统的封建制度格局。因此,在中华文明的制度历史上,法家事实上是具体制度形态上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

从法家的起源和其核心的思想而言,法家毫无疑问是起源于道家,可以说是道家思想在社会治理的显现和具象化,法是道的人间化。从起源来看,《汉书·艺文志》认为,“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也就是说,法家上古就来自于司法实践。以法家思想来看,法家所乘承道家的天地自然的规则,认为人间治理同样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则,而不应该以君王官吏的个人意志擅自更改,认为法是道在人间的显化,只有通过确立道的化身——法,才能通过法的约束而实现道家的无为而治,例如,后世认为是法家的改革家的管仲所著《管子》一书,其《明法》篇开篇即讲,“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这里的道明,实际上就是通道明道,进而指出,“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整部《管子》所体现的处处是类似的道法治国的思想。所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将《管子》列为道家典籍而不是法家典籍。

对于法家思想诠释的最为彻底的毫无疑问是《商君书》,《商君书》被认为是商鞅或者其下属所著,但其中显然有些篇章(如《徕民》)是后人托做,这已有明确结论,但《商君书》所表达的思想的确是法家的精要。《商君书》毫无疑问贯彻了以法治国、重刑轻赏、以法止刑、贵贱平等等理念。但其中亦充分体现了道家大道不仁,圣人无为而治,不行仁而行道的思想,例如《商君书·画策》,“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则已矣”。在对待仁义的态度上,法家更是与道家一致,例如《道德经》所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如《商君书·说民》所言,“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徵也;慈仁,过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可谓如出一辙。这里不是说圣人认为仁义不重要,而是认为仁义靠说教没有用,最后只能变成口头的假仁假义,如《商君书·画策》所言,“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所以法家认为要以法、信、权治天下,而首要是法和信(《商君书·修权》,“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

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黄帝四经》中的《经法》更是将法家与道家的继承关系阐释得淋漓尽致,其被认为是作于战国中晚期,其开篇《道法》一章所言,“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就是说,世间法的本质是来自于道,用以规矩人间得失,明辨曲直。再如被誉为法家之大成者的《韩非子》,在《主道》一篇中指出,“道者,万物之始,是非之纪也。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纪以知善败之端。”也就是说,明君所立的明是非善恶的纪法,本质上来自于道,并认为,“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这实质就是道家“圣人无为而无不为”的治世思想。因此,显然可以看出,法家的根本内核思想,依然是道家,法是道的万物秩序在人世间秩序的显化和具象。

(摘编自何哲《道与无为: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及对人类治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法家思想对奠定和塑造中华数千年的大一统的封建制度格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B . 在《汉书·艺文志》中,《管子》被列为道家典籍,是因为书中有许多类似的道法治国的思想。 C . 《商君书》的作者可能是商鞅或其下属,也有后人托做,但表达的思想的确是法家的精要。 D . 在中华文明中,纪法本质上源于道,道显示的是人世间秩序,法显示的是万物秩序。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的立论站在中华文明的制度历史的高度,分析并肯定了法家的历史贡献。 B . 文章引用《汉书·艺文志》《商君书》和《道德经》的论述,证明法家是起源于道家。 C . 最后一段运用对比论证,证明《经法》将法家与道家的关系阐释得清楚明白。 D . 文章论点明确,材料翔实,既有历史典籍,又有当代的考古发现,令人信服。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外儒内法,儒法合流”有力证明儒家和法家的思想没有什么不同。 B .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老子从根本上否定了仁义对人的重要性。 C . 法家认为治理天下要靠法、信、权,只有拥有权力,才能有法和信。 D . 学习借鉴中华道家的治理思想,对完善人类治理体系有着启示意义。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距离2032年还有11年,国际奥委会就急着想把奥运会承办权定下来。因为按照惯例,通常是在距该届奥运会举办还有7年时投票确定主办城市。作为2032年唯一的候选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毫无悬念胜出。在确定好203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以后,有关方还想着把2036年和2040年的举办地也定下来。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意思就是立足长远发展,让国际奥委会有更多的主动权。

其实情况却是,2024年奥运会和2028年奥运会的申办也是困难重重,报名的时候热情都挺高,但是慢慢就退出了。早在2015年9月16日,国际奥委会就公布了2024年夏季奥运会五个申办候选城市,分别是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匈牙利布达佩斯、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巴黎。不过随后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都先后撤回中办,竞争者只剩下了巴黎和洛杉矶,眼看2024年奥运会的竞选城市快退光了,国际奥委会决定自掏腰包补偿。2024年的举办地是从巴黎和洛杉矶两者之间选择,败选的另一方自动承接2028年的奥运会。就这样,巴黎成为2024年奥运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资助100亿人民币;洛杉矶成为2028年奥运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资助120亿人民币。面对这种局面,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很头痛,说未来不排除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

(摘编自《2032年奥运会举办地定了,奥运会无人愿意举办,未来或变成指定制》)

材料二:

奥运会是世界性体育盛事。以前,许多国家都希望申办奥运会,申办成功的话,不仅可以获得向世界宣传自己的机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举办国的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为争取举办权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也是经过了2000年奥运会申办失利的挫折之后才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的。但是,近几年申请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却越来越少。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最终能否实现盈利还是一个未知数,很多时候,亏得少就算不错了。有美媒称,新建体育场馆可能花费3000万美元。有的场馆建立在经济价值很高的地段,但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甚至被遗弃。长时间的失修让这些场馆失去价值,同时对环境带来影响。韩国平昌冬奥会的场地开发破坏了当地的一些动植物,其中一些动物还濒临灭绝风险。此外,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奥运低谷效应”[注]给部分国家带来过经济风险。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除了北京,在举办奥运之后都进入了一个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当时希腊在举办奥运会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国家赤字,影响了希腊之后的经济发展,希腊经济增长也降到9年来的最低点。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2014年曾提出应对奥运会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比如降低招标成本提高奥运会所有方面的可持续性。有人甚至提议,固定举办地点。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在以后再举办奥运会投入就会相对小一些。

图1 2002年以来冬夏奥运会申办国家的数量变化

图2 历届奥运会预算和实际支出,数据截至2016年

【注】奥运低谷效应,又称“后奥运效应”,指奥运会主办国以及城市在奥运会后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其产生原因有奥运筹备阶段的投资消费收入的激增与奥运会结束后投资消费收入的相对减少,以及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设施闲置和体育设施维护而产生庞大的维护成本等。

(摘编自《曾经抢着举办的奥运会,如今为何“无人申办”,因为太“贵”?》)

材料三:

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昔日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的山芋”,这是奥运会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对此,很多人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大多涉及“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对自身进行改革,奥运会才会有出路,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一,奥运会必须“瘦身”“减负”。奥运“瘦身”是前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他认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太多,参赛人数庞大,给承办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应该适当缩减奥运比赛项目。然而,瘦身涉及相关各方的利益,瘦身计划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从目前看,长痛不如短痛,奥委会只有痛下决心,坚决执行奥运瘦身计划,降低承办城市的负担,才有可能重新唤起别的国家或城市申办的意愿。

第二,奥运会必须降低申办门槛。以往,在申办奥运会的竞争中,申办城市都要把场馆建设等硬件条件作为自己申办的优势。一般而言,一座城市一旦申办成功,为了兑现诺言,势必增加预算,大兴土木,给申办城市所在的政府增加了太多的财政压力。同时,也让很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无力中办奥运会。奥运会要寻求出路,必须要自降门槛,让更多的城市能办得起,才会吸引更多城市申办。

总之,只有控制赛事规模,节俭办赛,奥运会才会形成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如果烧的钱越来越多,奥运会的申办肯定会门前冷落,即便是奥委会最终指定承办城市,因承办方被迫申办,心存不满,这样的奥运会也难言精彩、圆满。

(摘编自《不“瘦身”奥运会没出路》)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2002年到2014年,冬奥会的花费除了2002年做到了实际支出与预算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届都明显超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超支比例位居首位。 B . 2004年奥运申办国有11个,而2024年奥运申办国仅有2个。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自2002年到2024年,奥运申办国家在数量上总体呈下降趋势。 C . 除北京外,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举办奥运之后都进入了一个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这也被称为“奥运低谷效应”或“后奥运效应”。 D .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计划未来将奥运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即便愿望成真,因承办方是出于被迫申办,这样的奥运会也无法保证精彩与圆满。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4年夏季奥运会原本有汉堡、罗马、布达佩斯、洛杉矶和巴黎等五个城市申办,不过后来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都因经费原因先后退出了竞争。 B . 2024到2032连续三届的奥运会申办都毫无悬念,而2032年的奥运会申办城市居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仅有一个,表明奥运会已经走到了绝境。 C .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长远之计,这句话对于奥运会来说也十分恰当。当前,很多人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也大都是着眼于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 D . 如果能够控制好奥运会的赛事规模,节俭办奥运,奥运会就一定能走上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的正确轨道,奥运会的美好未来也依然可以期待。
  3. (3) 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昔日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的山芋”,原因何在?请概括说明。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干  娘

邹立文

大囤的娘,满仓也喊娘。

大囤和满仓住在芜城西的十里铺。两家虽不同姓,但打小认就干亲,成了手足兄弟。

可从记事起,大囤和满仓就忘了娘的模样。他们喊的娘,只是个瘦弱的土堆,静静地躺在村子北坡的林地里。

只要大囤问起娘,大囤爹就连连叹气。

大囤三岁的那年腊月,天冷得邪乎,呜呜的北风,石头一样硬。

一天早晨,有人蹲靠在院门外,衣着破烂,满头霜花,像是赶了一夜长路。他费劲地推门,要讨口水喝。大囤娘心肠软,见人气亏力乏,就在热水碗里,掰进了半块碎窝头。那人临走,从脏兮兮的褡兜中,摸索出一双开线裂帮的虎头鞋,说也没啥值钱物,路上捡了双鞋子,留下给孩子们穿吧。也就是那天,去了趟芜城的大囤娘,再也没有回到家中。

只要提起大囤娘,满仓娘也是叹气连连。

满仓两岁的那年腊月,天冷得邪乎,呜鸣的北风,石头一样硬。

偏偏那几天,满仓得了一场病,高烧气喘不见好转。带双虎头鞋来看满仓的大囤娘,见后心急如焚。她忙帮满仓穿上虎头鞋,用衣物裹紧抱在怀中,出门要去芜城的百草堂药铺,给满仓看病抓药。

呼啸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大囤娘倒腾着一双小脚,临近晌午赶到了芜城西门。那天的城门口行人稀少,可站岗的官兵却比往常多。一番盘查登记,大囤娘才进了城里的百草堂。看病,抓药,又匆忙抱着满仓往回赶。白色的日头歪在了西山,从满仓家出来的大囤娘,还没等走到自个儿家,就被乡长刘瘸子带来的人给抓走了,从此没了音信。两年后的一天,村西头的四哑巴才心有余悸地比画着,大囤娘被人活埋在村南的河滩里。

打那起,大囤没了娘,满仓也没了干娘。

娘常说,满仓是捡了大囤娘的命才活下来,往后说啥别忘了到干娘的坟头磕头烧纸。满仓记死了娘的话,每年清明,都和大囤一起给干娘上坟,从未间断。

日子连着日子,一晃就是几十年。

有一年,芜城的烈士陵园扩建了展馆。开馆那天,县里邀来不少早年从家乡走出去的老革命。其中有位年迈的吴司令,还动情地给大伙讲了一个故事。

1936年的腊月,天冷得邪乎,呜鸣的北风,石头一样硬。

一天晌午,有个抱孩子的妇人,被寒风裹挟着进了百草堂药铺。孩子病重,药柜伙计忙照方抓药。在等药的空当,妇人要借掌柜家的针线,补一补孩子裂帮开线的虎头鞋。掌柜说正好家眷在后房做棉衣,让她们帮忙缝一下吧。

那天午后,原本县委的十几名同志,要在百草堂的药库中开会,没想到被叛徒出卖,幸亏虎头鞋帮中藏的字条,才让大家及时撤离。

吴司令就是当年的百草堂药铺掌柜。那抱孩子的妇人,他只记得家在城西十里铺,名叫黄大妮。

过后,吴司令还安排身边的人,跟着县上和镇上的工作人员,去十里铺村了解黄大妮同志的情况。几番周折,才打听到黄大妮,原来是早已故去的大囤娘。

不久,镇上的领导依照优抚政策,给大囤家送来了一张盖着大红印的证书,和一个装有补助金的信封。

大囤和满仓商量着,要把娘的坟,从村北坡迁到村南河边,说这儿离娘的魂近些。

迁坟那天,烟花和爆竹腾空炸响,墓碑上的红绸随风舞动,两家老少几十口子,像是操办了一件大喜事。临了,大囤和满仓扶碑而立,俩人那早已佝偻的腰身,从没这般挺直,就如同娘的墓碑一样硬气。

年复一年,只要大囤和满仓能走得动,这给娘上坟的大事,老哥俩从不让两家的孩子们张罗。

又到清明。这天一大早,田地里的枯叶上还落了层白霜,可中午的日头已照得人浑身刺挠。才过晌午,老哥俩就抬了备好的酒菜,一路上走走歇歇,去村南河边林地给娘上坟。

早春渐暖,林地四周已见桃红柳绿,菜叶儿返青。老哥俩祭奠完后,像往常一样对饮上几盅。然后,红着脸膛背靠在坟头上,跟娘说会儿话,那股温暖的劲儿,就像是依偎在娘的怀里。

看来以后,娘的坟,咱哥俩也上不了几年喽。大囤颤颤地说。

是啊,到那时,还怕干娘认不得我呢。满仓悠悠地应着。

咋不认得,娘在里头,一年一年看着你长起来。大囤接了话茬。

那以后,谁还会记得娘的好呢?满仓弱弱地问。

透过林间树木的枝条,大囤望了望西落的日头,大声回道:多着呢,除了我们的孩孙,那年娘舍命送信,多少人要喊她亲娘哩……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干娘”为题,开头又交代“他们喊的娘,只是个瘦弱的土堆”,在故事情节上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小说以全知视角来写“接头”的情形:有人讨水喝,大屯娘“在热水碗里,掰进了半块碎窝头”,那人又留下一双虎头鞋。 C . “那天的城门口行人稀少,可站岗的官兵却比往常多”的环境描写,说明芜城内敌人已有所察觉,与下文有人叛变的情节照应。 D . 小说在情节安排上,采用折叠和跳移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一个革命烈士的牺牲和那些当年被救的人们祭奠烈士的事情。
  2. (2)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3) “天冷得邪乎,呜鸣的北风,石头一样硬”反复了三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十一年八月,甲子,上谓侍臣曰:“上封事者皆言朕游猎太频。今天下无事,武备不可忘,朕时与左右猎于后苑,无一事烦民,夫亦何伤!”魏徵曰:“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上曰:“公言是也。”皆劳而遣之。

上猎于洛阳苑,有群豕突出林中,上引弓四发,殪四豕。有豕突前,及马镫;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搏之,上拔剑斩豕,顾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击贼邪,何惧之甚!”对曰:“汉高祖以马上得之,不以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上悦,为之罢猎,寻加光禄大夫。

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

贞观十二年八月,甲寅,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贞观十三年五月,旱。甲寅,诏五品以上上封事。魏徵上疏,以为:“陛下志业,比贞观之初,渐不克终者凡十条。”其间一条,以为:“顷年以来,轻用民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未有因百姓逸而败、劳而安者也。此恐非兴邦之至言。”上深加奖叹,云:“已列诸屏障,朝夕瞻仰,并录付史官。”仍赐徵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注释】①武德中,帝开天策上将府,以唐俭为长史。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B . 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C . 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 D . 先王惟恐不闻其/过陛下既使之上封事/止得恣其陈述/苟其言可取/固有益/于国若其无取/亦无所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封事: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称。 B . 侍御史:古代官名,朝官的高级官员犯法可以直接弹劾,或者会集体弹劾。 C . 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全国或全世界。 D . 五品:文中指九品官阶第五级,也指古代功绩的勋、劳、功、伐、阅五种名目。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认为,现在天下太平,带几个身边的人到后苑射猎,没有一件事烦扰了百姓,这对百姓没有什么坏处。 B . 民部尚书唐俭进谏有方,借太宗杀掉一只野猪的事,巧妙地告诉了唐太宗马上得天下,却不以马上治天下的道理。 C . 唐太宗的儿子吴王李恪因多次出外游猎,对当地居民造成损害被柳范弹劾免官,太宗十分生气,要对柳范治罪。 D . 魏徵对唐太宗频繁调用民力颇有看法,他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因百姓安逸而致败亡,也没有因百姓劳苦而达到天下安定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

    ②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筑建的游息之所。②听江声:苏轼寓居地临皋,在黄冈县南长江边,能听长江涛声。③营营:周旋、忙碌,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④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阕起笔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一个“复”字凸显作者醉饮的豪兴,表现了作者寄情于纵饮的心境。 B . 上阕后三句写家童已鼻息如雷,词人无法进门,只好转而谛听江涛汹涌的声音,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愁苦。 C . 下阕中“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一语双关,情景交融。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渐趋平静的心境。 D . 全词不假修饰,直抒胸臆,融景、情、理于一体,风格飘逸洒脱,颇能体现东坡词的艺术特色。
  2. (2) 请结合全词赏析“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的作用。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
  2. (2) 《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
  3. (3) 《老子》第三十三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的意思相近的句子“”。
7.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枫树不仅落叶烦人,春天开的小花,谢后散落如雨,而且所结的果实有翅,乘风滴溜溜的__________,落到草地上、石缝里、道路边,随地萌芽生长。易经说:“天地变化,草木蕃。”枫树之雄厚的蕃息力量,正是自然之道。(    )。枫树在我们需要阴凉的时候,它给我们遮阳,到了冬天我们需要温暖的时候它又迅速地脱卸那一身的浓密大叶,只剩下干枝光杆在半空寒风中__________。

树也有旦夕祸福。我这次回到西雅图来,隔窗一望那棵枫树不见了!再探头望下来,一块块的大木栅子、大木墩子,__________地陈列在木栅边。一棵树活生生地被锯成了几十段!那棵杉,__________,它失掉了贴身的伴侣,它比我更难过。原因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竟然没有发出芽来,在顶端冒出有气无力的几片小叶,因此才被锯了。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洋洋洒洒           张牙舞爪              颠三倒四              举目无亲 B . 洋洋洒洒           耀武扬威              颠三倒四              茕茕子立 C . 随处飞扬           耀武扬威              横七竖八              举目无亲 D . 随处飞扬           张牙舞爪              横七竖八              茕茕孑立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过枫树逃过多少灾难,然后由萌芽而滋长,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 B . 枫树由萌芽而滋长,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之前,需要逃过多少灾难 C . 枫树在从萌芽而滋长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过程中,需要经历多少灾难 D . 不过枫树由萌芽而滋长,逃过多少灾难,然后才能成为一棵几丈高的大树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当然没有发出芽来,在顶端冒出有气无力的几片小叶,因此才被锯了。 B . 原来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因此才被锯了。 C . 原因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突然没有发出芽来,在顶端冒出有气无力的几片小叶,因此才被锯了。 D . 原因是今年春天,树该发芽的时候,这棵枫树竟然没有发出芽来,有气无力地在顶端冒出几片小叶,因此才被锯了。
8. 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糖代谢异常疾病。①     , 人们常有误区。比如,经常有人说“别吃太多糖,小心得糖尿病”。其实,②        , 但如果长期摄入过甜的食物或是含糖饮料等,会导致超重、肥胖。也有人认为,在同等条件下,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糖尿病的概率比没有家族病史的人高,但这并不意味着③          。除遗传因素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人数的增多,糖尿病患者对于家庭护理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各大医院中糖尿病教育门诊的数量也多了起来。“胰岛素针头不能重复使用”“这几个部位不能再注射了”等患者容易疏忽的问题,常常暴露在门诊之中。一些糖尿病患者长期注射胰岛素后,注射部位的皮下组织出现增厚的“橡皮样”病变,这会导致注射胰岛素时,胰岛素吸收减少或不稳定,增加血糖波动,还会导致胰岛素注射剂量增加。另外,有数据统计,针头重复使用会使皮下脂肪增生率提高。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9.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平凡的生活,如何发现自己的不平凡?”“家境一般,读书能不能改变命运?”

2021年年末,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用书信的方式,回答了萦绕在某些学生心中的问题。她在信中写到:

“我相信,人生在必经的“寒冬”里,也带着必然的希望。没有人愿意经历严寒,但它经常不请自来,不经选择;也很少人敢确信未来一帆风顺,但如果你经历过和见过,你就会相信……”

以上文字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