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同步练习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五年级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B .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C .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象征着中国的美好生活。
2. 翻译
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 (1)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2. (2)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3. 语段阅读
重点段落品析。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 . 排比 B . 比喻、 C . 拟人
  2. (2) 第一自然段采用了的结构方式。中心句是
  3. (3)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这些事物,想告诉我们什么?
4. 语言表达
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
5. 填空题
读拼音,写词语。

qián  shuǐ

shēn  yuān

lín  piàn

yí  xiè   qān  lǐ

kǎo  shì

jiāng  tǔ

huáng  dì

rú  lǚ  bó  bīng

6.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从租借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 (1) 写出下面的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坚定——        清晰——   

    崛起——        欺凌——  

  2. (2) 我会用“抱负”造一个句子:
  3. (3) 根据意思在文段中找词。

    ①大声叫好。

    ②形容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4. (4) 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思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想什么?
  5. (5) “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中的“如此抱负和胸怀”是指
  6. (6) 周恩来的回答与大家的回答有什么不同?
  7. (7)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写下来。
  8. (8) 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7. 填空题
写出下列词语的比喻意。
  1. (1) 红日初升——
  2. (2) 河出伏流——
  3. (3) 潜龙腾渊——
  4. (4) 奇花初胎—
8. 翻译
翻译下面对句子。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9. 现代文阅读
课外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纽约时,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的确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语又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和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

    “芳草”“眷眷”“依依”……都能使受到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从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应该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背诵许多古典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

    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 (1) 作者认为中国人的凝聚力强的原因有二:

    一是;二是

  2. (2) 关于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特点的东西,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 (3)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清明时节雨纷纷,

    爆竹声中一岁除,

    劝君更尽一杯酒,

    ,漫卷诗书喜欲狂。

  4. (4) 这篇短文写了汉字的哪些知识呢?
  5. (5) 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10. 填空题
根据课文完成填空。
  1. (1) 故今日之,不在,而全在
  2. (2) ,鳞爪飞扬。乳虎啸谷,
  3. (3)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4. (4) 美哉,我少年中国!壮哉,我中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