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考试试卷

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初考试试卷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4-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明代 刘基

    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我看着你们,满怀敬意,向你们的专业态度致敬!——哔哩哔哩弹幕网《后浪》青年宣言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你”是谁,就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就是我们彼此身边亲近的公民。——著名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崔卫平教授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以上文字带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触动,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

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喜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又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容易被人格化。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传说苏轼被贬到黄州,有个地方官去拜访他,问他一个人在这儿是否感到寂寞,苏轼指指门外说,我这儿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何寂寞之有。又传说爱梅成痴的林逋终生不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所谓“梅妻鹤子”,都是典型的例证。

中国人喜爱松、竹、梅,固然离不开观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格。这种品格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故古人主张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固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个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旅性格或民族精神。

今人欣赏、赞颂松、竹、梅,固然也重风骨,但却赋予了新的理解和阐释,且大多与革命者和革命精神有关,如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陶铸的散文《松树的风格》,再如歌曲《红梅赞》,现代京剧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等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篇名曲。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需要给予新的阐释,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人群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也才能使这种意象所表达的文化精神,得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选自201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松、竹、梅被中国人喜爱,与其独特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密切相关。 B . 松、竹、梅作为人格精神的象征物,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C . 松、竹、梅被人格化的传统,显然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 D . 松、竹、梅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的关系,从古及今论述松竹梅古今不同的文化风骨内涵。 B . 文章在论及松竹梅人格化的原因及其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时,采用演绎论证的逻辑论证方法。 C . 文章引用苏轼和林逋的典故,旨在论证古人既欣赏松竹梅的外在形象,更欣赏其内在的品格。 D . 文章用陈毅的诗、陶铸的散文、歌曲《红梅赞》等例子,证明了松竹梅被赋予了现代新意义。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松、竹、梅的内在精神,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相合,因而中国人喜爱它们,本不在于其外形,而是在于其内在品格。 B . 古人概括提炼的松竹梅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传达的人生态度是一脉相承的。 C . 现代意义上的风骨所具有的古代文化的传承性和现代文明的创新性,是由个体的人格和群体的民族性格决定的。 D . 传统文化的表达意象,在当今社会得不到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是因为我们没有对它们给予新的阐释。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钟声敲日夜

聂鑫森

年过花甲的惠敬儒,在今夜的梦中,又听见当、当、当的钟声了。

钟声来自他供职的晚洲小学,来自小学操坪边的一棵老樟树上,来自系在枝干上的一块两尺长半尺宽三寸厚的废铜和一柄连在一起的硬木棰上。这是钟吗?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里,这就是钟。上课,下课,用手一拉一放系在硬木棰上的长绳,以木棰击打废铜,就是好听的钟声。当学生放学回家了,老师在灯光下改完作业备好课,把劳累了一天的身子放到床上,风吹木棰与废钢击撞,细细碎碎的钟声,便一串一串落到枕头上。

惠敬儒揖别晚洲小学一个月了。晚洲隶属株洲县最偏僻的朱亭镇,与衡山县搭界,是湘江中的一个长形洲岛,离岸上的镇子远,离县城远,离他和老妻眼下居住的株洲市杏花园住宅区更远,一百八十里地!儿子孝顺,为父母置办了这套一百二十平米的电梯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这里到处种着杏花树,眼下正春风得意开得成团成簇,粉红、洁白,光彩照人。儿子是有心人,想着“杏坛”与教书育人相关,他的父亲是当老师的,不会不喜欢这个地方。

老伴刘珍说:“在这里养老,神仙一样,好。”

惠敬儒说:“就是没有钟声,心里空空的。”

他们同龄,都是朱亭这一块地方的人,而且读师范中专时是同学。毕业时,他们分配到镇里工作,可惠敬儒立意要去晚洲小学当老师,刘珍则留在镇政府财会室当出纳。后来,他们喜结连理,家就安在镇子上。有了家的惠敬儒因交通不便,只有休息日才可以乘当地渔民的打渔船上岸回家。洲上也就几十户人家,这学校是专为他们的子女而设。老师最初是八个,校长一人。春去秋来,随着洲上农民都陆续到城里去打工,家也迁走了,学生越来越少。耐不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了。

那块当作钟的废钢,被岁月敲薄了敲亮了,那柄硬木棰换了好几次了。钟声中,送走了一批一批小学毕业的孩子,到镇上去寄宿读初中。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做一个美丽的梦。他常想起唐代的杜甫,当年乘船经此所写的《次晚洲》诗,“参差云石稠,陂陀风涛壮……”,那时洲上当然没有钟声。但他读过《杜工部集》,另一首诗中有“钟声云外湿”一句,最让他心旌摇动。江心洲上水云萦绕,钟声也是湿润柔软的,落到心上一层层叠厚,如同结茧,于是莞尔而笑:此生没有白过。

等到最后几个孩子毕业,惠敬儒也到了退休的年限,可以心无遗憾地离开晚洲了。于是,夫妻双双住进了“杏花园”。坐电梯上楼下楼,用天然气煮饭、炒菜、烧茶,用手机上网、通话、看时间,儿子、儿媳、孙子说来就来了,日子悠闲而快乐。可惠敬儒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九点钟,上床睡觉去,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勉强睡着了,又开始说梦话:“钟声……钟声……”

刘珍开始以为丈夫是突然换了一个生活环境,不适应,过些日子就会安然无事。不料情况并不乐观,眼看着丈夫天天愁锁眉头,面色消瘦,这才着急起来。不就是没有钟声吗?叫儿子去买个铜钟挂起来,她来当打钟人。她悄悄跟儿子商量,儿子笑了,说:“要听钟声,容易,劳驾娘打钟算哪回事?我来办!”

儿子订购了一台落地式座钟。到货后,儿子把钟调试好,告诉他们,这钟从一点到七点,是敲一下到七下;从七点到十二点,一律都敲七下;每半个小时,敲一下。

窗外暮色四合,接着便是满城灯火。钟声忽然响了,当、当、当……清亮地敲了七下。

惠敬儒大声说:“和晚洲小学的钟声一个样!”

这一天,惠敬儒安安静静呆在五楼的家中,隔一段时间就听到钟声,听到钟声就想起晚洲小学,欣欣然。到下午四点多钟,楼外的坪地上,忽然传来了孩子的笑声、说话声。

惠敬儒跑到窗前,推开窗户往下看。“是小学生,十几个哩,在石桌上伏着做作业。”

“附近有一所小学,这个社区的孩子放学了,自然要回家,你平日没留心。”

“他们怎么不回家去?”

“爹妈没下班,回去怪寂寞的,他们在一起做作业、复习功课,热闹。”

“那我下楼去,我可以去辅导他们,哪一门课我都教过!”

“这叫初心不改,我真服你了。”

“谢夫人夸奖。我还要叫儿子给我添置两块小黑板,一块挂在书房的墙上,一块提着到楼下去流动教学。晴天,我在露天教;雨天,让小孩子到我家来,书房比晚洲小学的教室宽敞。”

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将惠敬儒与晚洲小学“耐不住寂寞和清苦”“设法调走了”的老师进行对比,凸显了惠敬儒的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B . 两次引用杜甫的诗句,既增添了小说的文采,又让惠敬儒清贫的生活多了些许浪漫气息和诗意的美感。 C . 惠敬儒居住在景色宜人、生活便利的小区,理应过上悠闲快乐的退休生活,但他却“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可见,精神领域的富足不可忽视。 D . 文中多次写到惠敬儒对钟声的痴迷,例如在梦中经常听见“钟声”,这些笔墨虽然令人感动,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
  2. (2) 小说结尾部分惠敬儒计划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材料一:

一些电商平台会利用满减、红包、优惠券等活动,通过“先涨价再促销”的方式,以假折扣误导消费者。某些网店经营者为吸引消费者,不惜在商品标题或宣传页面中夸大甚至虚构部分产品功效或性能。许多商家以次充好,混搭销售劣质商品。还有许多商家把钱花在“刷单”上,很多消费者容易被虚增的部分好评或销量蒙蔽。网购不仅要看商品评价和成交量,还要注意销量突增或突减现象。不少网店经营者断章取义,利用声明、规则、通知等形式“秒杀”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且常常利用合同约定,使用技术手段强行搭售,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一些“网络专供款”不仅质量参差不齐,售后待遇也大相径庭,售后维权的成本较高、周期较长,这种既费时又费钱的等待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煎熬。部分不良商家针对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消费层次等特征,定向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容易导致订同样的酒店、买同样的服务,苹果手机用户比安卓手机用户贵;同样的打车起点和终点,不同用户价格也不一样。

(摘编自《市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网购的八大“陷阱“》,《盐阜大众报》2019.03.15)

材料二:

不再“单纯”的微信朋友圈已发展为网络营销的一种常见方式和渠道,由此衍生出的购物纠纷事件也频频发生。微信属于社交媒体,通过微信朋友圈购物,卖家很分散,而且没有一个像阿里或其他电商这样的专业电商平台来规范买家和卖家的关系,没有对卖家资质的审核、验证以及信用评价,导致微信朋友圈的卖家质量和信用良莠不齐。从平台的角度来讲,作为社交平台,微信上很多信息都很私密,平台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不能监控人们的日常通信,所以发在朋友圈的广告以及微信交易确实很难监管。

据统计,2018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1.6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在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为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诸多消费纠纷——2018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受理网络购物投诉168.2万件,同比增长高达126.2%,虚假广告、假冒伪劣、质量不合格、经营者拒不履行合同约定等成为投诉的主要问题。

(摘编自《微信“朋友圈”渐成“商业圈”网购还有多少痛点待解》,《光明日报》2019.04.22)

材料三:

针对网购行业的种种乱象,201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义务,同时还强化了经营者的举证责任,这无疑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也再次表明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无论是线上网店还是线下门店,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突破合规的基本框架。

无论是电子商务法对商家行为的规范,还是平台经营者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本质上都是对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规则的重塑。当然,从缺少规则、野蛮生长向透明化、规范化过渡,可能会伴有转型阵痛,但从长远看,只有电子商务经营者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来参与市场竞争,履行自身义务,整个电商行业才能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要真正让网购环境清朗,必须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盼望随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断落实、监管部门的重拳整治、网购平台的自我净化以及消费者维权意愿的不断提升,未来的网购商品不仅能让人们买得放心,而且用得舒心。

(摘自《对网购乱象不能“自认倒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05.01)

  1. (1)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商平台的满减、优惠券等促销手段都存在着假折扣,还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物时应多比较甄别。 B . 微信购物不同于专业的电商平台购物,卖家的资质审核、验证等难以进行,因而卖家的信用难保证。 C . 政府相关部门出重拳、立法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其经营活动要符合规则。 D . 当前电子商务仍处于野蛮生长期,从长远看,只要制定法律法规去约束电商,对电商平台就有益处。
  2. (2) 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平台上,商品评价和交易量是购物参考依据,但如果某商品销售量突增突减则是商家在“刷单”。 B . 一些“网络专供款”商品品质较差,其售后服务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消费者维权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C . 我国网络购物市场增长迅猛,但实际上也存在诸多痛点,由网购引发的消费纠纷成倍增长,问题突出。 D . 只有构建起买卖双方和监管者共同发力的消费环境,才可能有真正清朗的购物环境、舒心的购物体验。
  3.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措施。
5.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少好学,善《三礼》。贫约自立,操行为乡里所称。晋孝武帝太元中,卫将军谢安始立国学,刺史谢玄举焘为助教。孝武帝追崇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焘议曰:“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谓宜远准《阳秋》考宫之义,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议者从之。顷之,去官。以母老家贫,与弟熹俱弃人事,躬耕自业,约己养亲者十余载。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服阕,除临沂令。义旗建,为太学博士。高祖镇京口,与焘书曰:“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岂可不敦厉风尚。想复弘之。”参高祖中军军事,袭封高陵亭侯。时太庙鸱尾灾,焘谓著作郎徐广曰:“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日,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呼?”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或欲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是同。准傍事例,宜瘗埋。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义熙十四年,除侍中。元熙元年,以脚疾去职。高祖受命,征拜太常,虽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餐,不改其旧。所得奉禄,与亲戚共之。永初三年,致仕。其年卒,时年七十。

(选自《宋书·臧焘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 B . 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 C . 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 D . 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庶,指宗族的旁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身份会因其母亲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 B . 博士,古代学官,主要从事教授生徒之职,学术专业上常专通经典或精通技艺。 C . 太庙,是我国古代皇帝的宗庙,起初仅供奉先皇,后来宗室、功臣等也可入庙。 D . 儒,此处指“儒学”,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臧焘贫苦好学,熟悉经典。他家境贫寒,却富有自立的精神,喜好读书学习,对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颇为熟悉。 B . 臧焘恪守孝道,精心侍亲。他曾与弟弟一同辞去官职,回家亲自参与农耕,自己省吃俭用,服侍父母长达十余年。 C . 臧焘善于言辞,受到认可。针对朝政、灾祸,他引经据典清晰地陈述看法并提出建议,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纳、实行。 D . 臧焘官至显贵,严于律己。高祖登基后,他身居要位,但仍保持节俭自律的一贯作风,粗茶淡饭,与亲戚共享俸禄。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服阕,除临沂令。

6.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北宋期间,苏轼由于朝党之争被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儋州(在今海南),直到哲宗病死才遇赦北还。本诗即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②鲁叟:指孔子。乘桴:乘木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③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味深长。 B . 诗中星移、月明、海澄之景呼应了诗题的时间与地点,视野开阔,意境清明。 C . 本诗所描写的景物既是作者渡海途中所见,又有其隐含的深层含义,指向人生的哲理。 D . 尾联乃反语,作者说不悔恨,并说这次游历平生奇绝,借此表达遭贬蛮荒的困顿和失意。
  2. (2) 如何理解颈联的两个典故?请结合诗句及苏轼生平简要分析。
7.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 (1)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
  2. (2)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
  3. (3) 《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
  4. (4) 古人善于用典。《春江花月夜》中“”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5. (5)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8. 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B . 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 . 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 . 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 . 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 .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 . 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 . 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 . 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 . 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9. 单选题
表达“奋发努力,积极进取”的作文主题,下面哪一句诗词最适合?(   )
A .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B .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瀑布联句》 C . 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隋唐演义》 D . 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杨万里《闷歌行》
10. 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的名字是万艳同杯。 B . 古代的神话传说与小说联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小说的渊源。《红楼梦》就是以女娲补天的神话开篇的。 C . 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正面文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D . 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贾元春、懦弱的贾迎春、精明的贾探春、孤僻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