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年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0 生态文明

备考2021年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20 生态文明
教材版本:生物学
试卷分类:生物高考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 B . 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 C . 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 D . 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2. 单选题
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也可以改变蟹类等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 B . 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加速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C . 采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D . 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3. 多选题
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减弱该牧草的竞争力 B . 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 C . 越长的放牧间隔越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 D . 禁止放牧一定能增加草地物种多样性
4. 单选题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 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C . 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 . 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5. 单选题
在农业以及畜牧业的生产中,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农田除草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 . 利用性引诱剂杀死某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的K C . 10万“鸭子军队”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属于生物防治,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D . 增加人工林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恢复力稳定性
6. 单选题
银鱼是鄱阳湖的特产,幼鱼阶段以一些植食性浮游动物及一些藻类为食,体长达到80 mm以后逐渐向肉食性转移,110 mm以上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近年来,银鱼产量大幅下滑,我国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过度捕捞是主因:鄱阳湖肉食性的鳜鱼、鳙鱼等大鱼被渔民大量捕捞后,湖里一种名为红尾鱼的杂鱼就大量繁殖,红尾鱼可捕食银鱼的卵。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 与银鱼的幼鱼比较,成鱼每增重1 g需要消耗藻类的量会增加 B . 银鱼捕捞后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左右,以便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C . 鳜鱼、鳙鱼和红尾鱼之间可构成竞争关系 D . 人类活动可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但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7. 单选题
在某生态农场内,稻田养河蟹,环沟养莲藕,田边种植具有驱虫作用的无花果,秸秆种蘑菇,全程绿色防控,只施农家肥而不打农药。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由水稻、莲藕、无花果和蘑菇等构成 B .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C . 利用无花果驱虫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 . 该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8. 单选题
下图是某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图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B . 桑树可以利用沼渣中有机物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 C . 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桑树同化的能量 D . 水生植物和桑树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9. 多选题
我国主要的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这种蟑螂繁殖力非常强,能传播多种病菌。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德国小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如果使用更大的容器培养德国小蠊,其环境容纳量一定增大 B . 蟑螂种群在0~4天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是起始数量较少 C . 在第20天左右是防治德国小蠊危害的最佳时期 D . 防治德国小蠊的最根本措施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10. 综合题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7%,这些区域水资源贫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多年来人为活动(过度放牧、开荒种田等)的干扰,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生态,内蒙古锡林郭勒在三种典型草原地带进行为期17年的封育政策,群落变化如下表所示。

典型草原地带不同植物群落封育变化

群落类型

本氏针茅群落

大针茅群落

百里香群落

坡向

NE

SE

N

S

生长年限

第1年

第18年

第1年

第18年

第1年

第18年

第1年

第18年

第1年

第18年

封育

植物种数/(种·m-2)

6

15

5

13

5

19

3

9

8

18

覆盖度/%

25

95

20

80

20

65

20

35

20

55

草层高/cm

10

54

5

55

8

52

5

18

3

9

产草量/(kg·hm-2)

750

6 050

500

4 500

550

4 200

550

1 550

750

2 255

对照

植物种数/(种·m-2)

5

6

5

6

5

7

3

5

8

9

覆盖度/%

25

30

20

30

20

30

20

20

20

25

草层高/cm

9

7

5

6

7

7

5

5

3

9

产草量/(kg·hm-2)

700

450

450

430

490

460

500

510

550

420

注NE、SE、N、S分别代表朝向东北、东南、北、南

  1. (1) 封育是恢复生态学的常用手段,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理论,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尽快恢复。锡林郭勒部分地区实行封育而非发展单一的人工林,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2. (2) 用样方法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注意,目的是。 
  3. (3) 坡向NE的本氏针茅草群落生产力最高,应该是该区域这一自然因素相对充裕。研究发现,封育措施较大地改良了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 (4) 在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填“强”或“弱”或“差别不大”),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