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政治备考专题十九: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

2017年中考政治备考专题十九: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
教材版本:道德与法治
试卷分类:政治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单选题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宪法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④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和普通法一样严格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④
2. 材料分析题
“【审时度势做决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抓住机遇谋发展】

玉林市委市政府根据党中央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5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加快玉林高新区、清华科技园建设

●加快“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

●抓好为民办实事工程,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参与东盟及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1. (1) 我国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战略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2. (2)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我国应注意哪些问题?

  3. (3) 落实上述重点工作将作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3.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  习.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联系上述材料,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 (2) 为什么要拓宽人民监督权力的渠道?


  3. (3) 在现实生活中,你将通过哪些渠道行使监督权?

4.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十面霾伏】近年来,我国多次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多地PM2.5指数频临爆表,四川虽然地处西南,也有多个城市在重度污染城市排名中上榜,南充“榜上有名”。下图是四川某市PM2.5来源分析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材料二【人霾之战】对于雾霾天气,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污染防治:淘汰燃煤小锅炉,推进燃煤电厂改造,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等;国家还加强司法保障,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专门的环境资源审判庭,环保法明确规定“对拒不改正的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计罚”,对严重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材料三【人定胜霾】面对雾霾,很多百姓以“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等词来调侃自己无奈的生存环境和表明战胜雾霾的信心。人民网网友“论霾”说: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使APEC蓝成为新常态,人民翘首以盼。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1.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一反应了什么问题?
  2. (2)
    1. 材料二中国家高度重视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了我国坚持哪些基本国策和哪一发展战略?该战略的含义是什么?
  3. (3)
    1. 要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必须贯彻执行“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请回答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基本要求又是什么?
  4. (4) 建设美丽家乡,让我们不再指责和埋怨,从我做起。作为中学生,你将怎样行动呢?

5. 问答题
学法律己  依法维权

宪法是一国法律的“母法”。有人形象地将它比喻为“国家的资格证”和“政府开张营业的许可证”。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所以,有人说:宪法不是“闲法”。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6.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3日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做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部署。同时决定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材料二:《丹东日报》报道:“2014年10月9日,气势磅礴的百人大合唱——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80周年大型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在元宝山公园唱响。《长征组歌》以深刻凝炼的语言、优美动人的曲调,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1. (1) 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 (2) 设定“国家宪法日”表明宪法具有怎样的地位?


  3. (3) 材料二中“《长征组歌》大合唱”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文明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4. (4) 长征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

7. 材料分析题
弘扬宪法 保稳定和谐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2周年纪念日,也是全国迎来的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全国各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国家设立宪法日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基本方略?

  2. (2) 这一治国基本方略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该依据具有怎样的地位?


  3. (3) 上述材料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中的哪一方面?


  4. (4) 请你就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参与建设法治国家给同龄人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至少两条)

8.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路线图。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的第14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材料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有权不可任性”。

阅读上述时事材料,运用《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1) “建设法治”中国为什么必须弘扬宪法精神?

  2. (2) 材料二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9. 材料分析题
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

 2014年岁末,“汉语盘点2014"活动评选结果揭晓,“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一法治可以建立规范秩序.使政治生活透明理性,人民真正站在政治舞台的中央:法治可以减少交易的不确定性,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维护公平的规则;法治替代了廷绵千年的人治传筑,让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可能:法治可以规范、惩治恶性行为,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佳稳定器。

材料二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的首个国家宪法日,彰显了执政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竖定决心。为此,青岛市孝育局决定将12月作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月”,要求各学校组织开展宪法学习活动,以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1. (1)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依法治国的意义。


  2. (2) 身为青少年,你将如何维护宪法?

      

10. 材料分析题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利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 (1) 为什么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


  2. (2)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公民应有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