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质量检测B卷(能力素养提升)(四)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四单元质量检测B卷(能力素养提升)(四)
教材版本:语文
试卷分类:语文高二上学期
试卷大小:1.0 MB
文件类型:.doc 或 .pdf 或 .zip
发布时间:2024-05-01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地址:点此下载

以下为试卷部分试题预览


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电影技术使传统的视知觉模式发生了裂变性的转折。其一,电影画面的运动特征引起观者视觉的动态感知,人们的观看方式由原来的凝视静态的单一图像转换为对分镜头的、连续性的、动态影像的视觉捕捉。其二,观者的视野不再囿于暗箱拍摄的图像画面,而是呈现出系列性的连续镜头的有序承接和转换,这为建立空间意义上的观看方式提供了故事性发展的时间维度,增强了逻辑性、叙事性的视觉内容。其三,有声语言的进入使观看行为不仅仅依赖于视觉功能,而且还有听觉功能的介入和伴随,单纯的观看方式被视听的双重性所取代。其四,观者的主体意识失去重心,由于电影呈现的是虚构的动态幻象,其“情镜式”叙述方式容易使观者进入虚拟的幻象世界而迷失了现实中真实的自我,削弱了观者主观感知的中心地位。可见,电影的发明改变了传统单向度的看以及观者的主体意识,并由此改变了观者的审美眼光。

    如今,数字新媒体的高科技产业引发了集体性的精神和感觉的狂欢。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使观者的视觉经验越来越趋向于对技术的依赖。人们被迎面而来的各种图像重重围困,观者的视觉经验已不同于以往基于客观真实的所见。而是各种虚拟的仿像、幻象。对此,克拉里指出:“在近20年里涌现的电脑绘图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观看主体和表现模式之间的关系,它有效废止了传统文化意义上建立起来的关于观者和表现这两个术语的基本含义。计算机生成图像的形式化及其扩散预示着虚构的视觉‘空间’无处不在的植入,这完全不同于电影、摄影术和电视的模仿。”克拉里想要说明的是,相较于电影、摄影术和电视,电脑图像技术彻底颠覆了观者的视觉经验,因为它不再基于真实的“空间场域”而是基于技术,由于电脑仿真图像是由电子数码技术和数学模型产生的,而并非通过观者对真实世界的视知觉的把握。因此,视觉性将被束缚于一种抽象视觉的电磁领域和“控制论”之中,如此一来,观者的视觉经验以及由此形成的视觉模式逐渐转向对电脑技术的依赖,其结果必然导致作为观者的人类的认知论和知觉力的逆转:从对真实的光感世界的认知模式转向对以虚拟图像表征的视觉竞技场的感知模式。

    然而,不论艺术家运用何种技术手段,也不论观者采取何种观看方式,视觉音乐的律动形式犹如开启生命情感之旅的引擎,终将实现视觉形式与内在精神的和谐对话,揭示人类共同的情感主题。

(摘编自陈芸《视觉音乐的视觉性表征》)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影技术的冲击使传统的视知觉模式发生裂变性的转折,改变了观者的审美眼光。 B . 电影有声语言的进入使观众突破视觉的束缚,观众更容易介入,不再单纯依赖视觉。 C . 数字新媒体呈现出各种虚拟的仿像、幻象,引发了观众集体性的精神和感觉的狂欢。 D . 数字新媒体的出现使观众束缚于电磁领域和“控制论”之中,视觉经验完全依赖于技术。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阐述了不同阶段技术的发展对观者视知觉模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B . 文章第一段具体介绍了电影技术对视知觉艺术造成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可怕后果。 C . 文章第二段引用克拉里的话,意在指出数字新媒体技术彻底颠覆了观者的视觉经验。 D . 文章条理清晰,揭示问题本质,指出技术变化的归宿,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性。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暗箱拍摄的图像画面相对单一,零散,电影让画面有序承接和转换,逻辑性、叙事性、艺术性更强。 B . 电影既有画面,又有声音,“情镜式”叙述方式让观众在虚拟世界中迷失了真实自我,主观感知缺位。 C . 数字新媒体借助电脑图像技术,不再基于真实“空间场域”,观众看到的也并非真实世界,缺乏可信度。 D . 技术手段不断进步,但技术的应用与人类精神密不可分,其终极目的是揭示人类共同的情感主题。
2.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承

卢生强

    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

    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

    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

    “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得斩钉截铁。

    “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

    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儿呢?

    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还是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特别是最近,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的。

    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

    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

    “爸,就我们俩去吗?”

    “怎么?你不带你媳妇回来?你儿子呢?”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

    “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

    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

    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

    “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说出去你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啊?不妥不妥绝对不妥。”父亲坚决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

    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早就时兴让人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

    “钱钱钱,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

    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

    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

    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送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但是那些骨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

    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家规定的假日吗?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这事还急?”

    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又难走,实在是懒得回来。

    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

    儿子说:“怎么可能忘?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年是公社书记呢。这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

    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告诉你,生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撮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

    儿子默默无语。

    “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县长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

    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儿子很好地传承下去。 B . 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背景。 C . 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有点不放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 D . 对于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
  2. (2) 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 (3) 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
3.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下一步工作组会进一步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改进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国气象局网《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有删改)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就是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针对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公里分辨率、2.5公里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有删改)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2017年8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有删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 . 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C . 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D . 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培养”机器。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原来的定点预报,只用某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一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因而相对于其他“点”而言,它总是不准确的。 B . 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C . 网格化预报智能水平越来越高,意味着它的网格可无限缩小,即在空间上愈发精细,而它所预报的天气情况就更具体并且更有针对性。 D .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在时间上表现为更新和发布是更高频次的,目前已经能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并分钟级滚动更新。 E . 相对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预报员的优势是有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因为气象系统很复杂,对其研判需要思维的参与。
  3. (3) 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的优越性。
4.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葛守礼,字与立,德平人。嘉靖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巨盗诬富家,株连以百数。守礼尽出之,主狱者谮之御史会藩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父丧服阕,补礼部。故事,郡王绝,近支得以本爵理府事,不得继封。交城、怀仁、襄垣近支绝,以继封请,守礼持之坚。会以疾在告,三邸人乘间行赂,遂得请。旗校诇其事以闻。所籍记赂遗十余万,独无守礼名,帝由是知守礼廉。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入为户部侍郎。改吏部。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帝为叹惜久之。隆庆元年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于是奏定国计簿式,颁行天下。自嘉靖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征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录簿中。自府州县达布政,送户部稽考,以清隐漏那移侵欺之弊。又以户部专理财赋,必周知天下仓库盈虚,然后可节缩调剂。大学士高拱与徐阶不相能,举朝攻拱。侍郎徐养正、刘自强,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寻改守礼左都御史。奏言:“畿内地势洼下,河道堙塞,遇潦则千里为壑。请仿古井田之制,浚治沟洫,使旱潦有备。”章下有司。阶、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轧。守礼周旋其间,正色独立,人以为难。万历三年以老乞休。六年卒。

(选自《明史·葛守礼传》,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B .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C .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D .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2.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时期属于省级考试,由天子钦派各省的主考官,因考试在春天举行而又称“春闱”。 B . 御史,在秦以前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其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 . 田赋指按土地多少对拥有土地的人征收的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D . 畿内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常见的词语还有“畿辅”“畿辇”“京畿”等,都是此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葛守礼十分廉洁。在他因病告假时,交城、怀仁、襄垣三个王府的人为求得继承封王乘机进行贿赂,后来此事被告发,受贿者中唯独没有葛守礼。 B . 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 C . 葛守礼颇有才干。他任左都御史时,畿内地势低洼,河道堵塞,遇上水涝便到处是沟壑,于是请求仿效古时的井田制,疏通治理沟渠与田间的水道,得到认可。 D . 葛守礼持正守节。与高拱关系不错的人劝葛守礼攻击高拱时,他坚决拒绝;在徐阶、高拱等人互相倾轧时,葛守礼保持着严正的态度而不依附他们。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藩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

    ②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5.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夏寄元校书

司空曙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注】①玄晖:南朝谢朓,字玄晖,善为诗,后常以此指有文才的人,此处借指元校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题目中的“早夏”点明此诗写的是早夏之景,同时从诗中的“花尽”“夏衣”两处也能够看出。 B . 首句中的“芳菲”描写了早夏的美景,作者借景抒发自己因年老而一事无成的伤感之情。 C . “高竹林居接翠微”是说种着高大竹子的居所紧挨着青翠的山峰,写出了居所环境的清幽。 D . “绿岸草深虫入遍”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因草深看不到虫子的踪影,却听到了虫鸣的情形。 E . “玉柄摇风满夏衣”中的“满”字,将扇子摇出的无形凉爽的风化为有形,写出了风入衣襟之态。
  2.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 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本质上的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
  2. (2) 杜甫在《登高》中以“”两句,写落木之声,江涌之状,也借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意。
  3. (3) 韩愈《师说》中,从职责上,把教师界定为“传道受业解惑也”,而把那些童子之师界定为“”。
7.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入冬后的北京,雾霾如影随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普通人没有办法在“要命的空气”中独善其身

②在新媒体和互联网的冲击下,媒体人纷纷出走,各家刊物也在不停地改组并购,纸媒行业似乎大事去矣 , 与普罗大众的生活渐行渐远。

③目前,蔡英文与民进党的策略很清楚,在台湾内部没有形成集体意志前必须与大陆虚与委蛇 , 目的是争取战略时间来完成民进党所谓的“台独”。

④曾经支撑起春晚半壁江山的语言类节目,近年来江河日下 , 整个春晚有时候连一两个优秀的语言类节目也出不来。

⑤在对某个消费群体及竞争对手的问题进行分析时,每个试图创业的年轻人都能敏锐地发现“问题”,而且在分析“问题”时深中肯綮要害。

⑥店铺虽然很小,就开在老校区的居民楼,但这里拥有着绝世美味,每张桌子前都围坐着大快朵颐的邻居。

A . ①②⑤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⑤ D . ③④⑥
8. 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这项针对成绩优秀的贫困生的免费政策,让他们不仅不花钱就可以接受优质的教育,而且要求学校提供寝室,让他们安心住校。 B . 有心理学家认为,喜欢自拍是一种病,是强迫症的一种表现,源于过度关注自我而鲜少关心他人的病态心理。 C . 我们要密切监测经济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把风险和困难降到最低,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争取最好结果。 D . 应届毕业生出现第一份工作“闪辞”固然情有可原,但它折射出的缺乏职业规划,好高骛远与眼高手低的缺点则需要应届毕业生克服。
9. 单选题
下面四种不同的表达语,通顺、得体的一句是(    )
A . 我校设备简陋,教室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望拨款修整。(申请报告) B . 据悉,此次义演所筹之捐款将会在最近转送到黔江地区的希望小学。(广播稿) C . 虽然我只有本科学历,但绝对名副其实,恳请学校领导唯才是用。(自荐信) D . 王老师对全班学生说:“同学们,别忘了,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班会课)
10. 语言表达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用橘子皮制成的药用陈皮具有理气化痰、和胃止呕、助消化的作用。不少市民吃完橘子后,之所以喜欢将新鲜橘皮撕成小块泡茶、煮粥食用,①。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新鲜橘皮并没有药用陈皮的功效。不仅如此,②,挥发油会对消化道产生刺激,可能会诱发胃肠道疾病。只有长期存放,挥发油含量才会大为减少。鲜橘皮上可能还有农药残留,人食之对身体有影响,因此,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