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光合作用 知识点题库

光合作用实验中,若将叶的主脉切断,一切按规范操作,则发现叶片先端遇碘液未变蓝色。此实验说明(  )

A . 光合作用需要光 B .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C .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 B . 不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一氧平衡 C . 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 D . 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下列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B . 植物的每个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 .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D . 干燥、低温有利于贮存粮食
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    )


A . 促进植物的呼吸 B . 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C . 加快蒸腾作用 D . 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功效
如图甲,植物所需的水是通常由(填器官名称)从土壤中吸收。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作用。

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常用作水生生物的呼吸试剂,生物在含有这种试剂的水中短时间生活没有影响,阳光不会使BTB溶液变色.加入0.1%BTB溶液的水一般呈现蓝色,如果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变为酸性时,水就会由蓝色变为黄色.以下是小科利用BTB溶液进行的几个探究实验,请你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1. (1) 【探究1】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有什么变化?

    【过程】小科用玻璃管向装有蓝色的BTB溶液的试管中吹气,BTB溶液变成黄色.

    【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

  2. (2)

    【探究2】植物会不会释放二氧化碳?

    【过程】傍晚,小科将一盆栽植物的一个枝条套上一个黑色的塑料袋,并扎紧袋口,放置一夜(如图).第二天早晨把袋中气体通入一定量的蓝色BTB溶液中,溶液颜色变黄.

    【结论】植物也能进行并释放二氧化碳.

  3. (3) 【探究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

    【方案】在一组试管中加入鲜活的金鱼藻,加入适量的黄色的BTB溶液,并在试管口加塞,把这组试管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这组试管内的溶液变成蓝色,可得出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质疑】探究3的方案中,还应设置组.

某同学做“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没有成功,则不可能的原因是(   )
A . 遮光不严 B . 没有放在暗处处理 C . 光照时间短 D . 暗处培养时间过长
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作为研究对象行实验.他们在三个温室中分圳种植了相同的萝卜幼苗,温室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情况如下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

A

B

C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20℃

20℃

30℃

  1. (1) ①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温室B中的萝卜幼苗比温室A中的萝卜幼苗长得快,其原因是温室B内

    ③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能否选用A、C两组进行对照实验?,理由是。  

  2. (2) 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
下列叙述中,与“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无关的是(   )
A . 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一部分 B . 叶绿素能溶解到酒精中 C . 淀粉遇碘液变蓝 D .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如图是“探究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对各步骤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步骤①是为了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 . 步骤②的处理是设置对照实验 C . 步骤③为了脱去叶片的色素 D . 步骤④叶片不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
如图是一个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足够长的时间:

②将锥形瓶、药品、橡皮塞、枝条等按图示装置连接固定好,静置5分钟时间;

③光照2~3h。取下叶片A和B,将叶片进行褪色处理、清洗;

④用碘液分别检验A、B叶片,观察现象。

  1. (1) 步骤①的作用是
  2. (2) B的作用是为了与A做对照,在B中应加入
  3. (3) 步骤④用碘液分别检验A、B叶片,观察到的现象是
如图甲为春季某晴天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 (1) 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
  2. (2) 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接受光照的时间是曲线中的段,光合作用强度最强(高)的是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点。
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 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 , 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10

50

30

10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黄色

浅绿色

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微粒,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2~4号试管中应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
  3. (3) 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4. (4) 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 。
二十世纪,科学家希尔曾做过下图这个实验,有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装置b中气泡内的气体是氧气 B . 装置c中无气泡是因为缺二氧化碳 C . 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 实验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在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中,某研究小组在密封的容器A中充入足量的含有同位素14C的14C O2。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该植物的不同器官相继出现了同位素14C(如图甲,黑色部分表示检测到同位素14C的部位)。据此回答:

  1. (1) 写出14CO2参加光合作用的场所
  2. (2) 14CO2主要通过图乙中结构进入叶片中;说说14C与图丙中哪个原子是同位素原子
  3. (3) 叶片中的14C主要是通过茎中的哪一部分结构送到该植物的根部。(选填“导管”或“筛管”)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请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实验器材:植物叶片、叶片取样打孔器(可制取圆叶片)、注射器、橡皮帽(可封住注射器的小孔,如图)、清水、LED灯、电源、火柴、记号笔、铁架台、刻度尺、计时器和小木条。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①;②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2) 设计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可用文字、表或图简要表述)。
  3. (3) 预期本实验的结果是
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表示氧气 B . Y表示二氧化碳 C .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 . 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碳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碳达峰”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树造林等途径,抵消自身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1. (1)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人们称其为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转化过程。请说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量形式发生的转化。
  2. (2) “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在实际生产中,经常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 , 流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①“反应、分离”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除了CaO+H2O=Ca(OH)2 , 还会发生另外一个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A,通过这两个反应可以让NaOH循环利用起来。

    ②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20年9月25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通过了评估,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让碳减排真正有利可图。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反应原理可以表示为:CO2+3H2催化剂 CH3OH+H2O。试计算生产4.8吨甲醇,可回收空气中的CO2多少吨?

  3. (3)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某小区路灯利用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的蓄电池作电源,已知蓄电池电压为12V、容量为24A·h(安·小时)。若路灯的规格为“12V、24W”,

    充满电的蓄电池可供路灯连续工作多少小时?

日常生活中,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外阳光下,有人喜欢把植物放在室内。太阳光与照明灯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哪个更有利呢?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作出假设]太阳光比照明灯光更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材料准备]玻璃钟罩、量筒、同一品种的天竺葵、水、白磷和其他必需的器材。

[实验步骤]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实验器材,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取6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入6套相同装置内,每套装置如图所示,平均分成两组。

③第一组装置放在阳光下,第二组装置放在密闭的黑色帐篷中(内有温控装置),用具有自动调光系统的照明灯照射。

④6小时后,用激光笔点燃足量白磷,待白磷燃烧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测得并记录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

[交流与讨论]

  1. (1) 本实验中自动调光系统的作用是调节照明灯的
  2. (2) 小科认为实验测得量筒内水量的变化数据,就是植物产生的氧气体积。你认为小科的观点是(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3. (3) [评价与反思]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分析,为使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应向装置内提供
    为增加证据的可靠性,小科认为还需改进实验设计。
2021 年中国科学家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1. (1) 自然界中,淀粉主要由绿色植物通过固定二氧化碳进行合成。水稻、小麦等以淀粉为主的粮食作物,几乎养活了地球上所有的动物和人类。
  2. (2) 未来,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化学合成途径,一旦突破其经济成本(与农业种植相近),将全面进入“工业化”生产,这可有效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而缓解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