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知识点题库

某次物理课上,老师将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放在讲台上,同学们很快观察到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凉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白霜是凝固现象 B . 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C . 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D . 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液化形成的
夏天西瓜切开后,常用保鲜膜覆盖切面,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水分的,从而使西瓜保鲜时间更长;冬天江河冰面上的积雪没有熔化也日益减少,这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这种物态变化属于(    )
A . 凝固 B . 升华 C . 液化 D . 凝华
两实验小组使用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如图甲所示,利用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a和b,如图乙所示。

图片_x0020_1123111710     图片_x0020_100010

  1. (1) 从图乙发现,两组实验中将水从90℃加热至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原因是水的不同。
  2. (2) 由实验可知,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有一天小明要出去买菜,因为还是在疫情期间,他戴好口罩,按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到超市门口,保安人员拿着测温枪往小明额头上扫了一下,测温枪显示的示数是36.3℃,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小明的体温不正常 B . 小明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 C . 戴好口罩可以隔离病毒 D . 测温枪测温利用了电磁波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 中国诗词大会 ,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非晶体的熔化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温升到90℃时,随着加热过程。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某同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图片_x0020_1917647055

  1. (1) 根据记录在图1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2. (2) 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水沸腾时的特点:
  3. (3) 由图像可知,水的沸腾特点是
  4. (4) 由图像可知,水的沸腾条件是
  5. (5) 由图像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沸点低于100℃,原因是
  6. (6) 如图2所示的实验,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作用是
  7. (7) 如图3所示的是小华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是沸腾时的情况。
对下列图象中物理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图表示晶体的凝固图象 B . 图是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源同时给质量和温度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所得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象,由图可得c>c C . 图描述的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D . 图描述液体的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 . 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 .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如图所示,是习.平主席在祖国边疆的阿尔山,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顶风踏雪慰问在边防线上巡逻执勤的官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需要吸热 B . 习主席和战士说话时嘴里呵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 . 战士们防寒面罩上的霜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需要放热 D . 在这里“泼水成冰”随处可见,“泼水成冰”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正确的是(   )
A .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 .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是锅内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C . 夏天开空调时,空调口有时会有雾气出现,是汽化现象 D . 冰块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图,温度计的示数为-16℃ B . 乙图,某固体熔化图像中bc段,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C . 丙图,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 . 丁图,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下列关于普通中学生的物理量估测正确的是(   )
A . 身高约为160dm B . 正常体温约为40℃ C . 百米赛跑成绩大约10s D . 体积大约为50dm3
淘宝网上热销一种“55°”水杯,如图所示,100℃的开水倒入杯中,摇一摇(约1分钟),便可使水温速降至55℃左右,并保温3小时。如果把凉水注入杯中,摇一摇,水温也可快速升至55℃左右。产品说明书中写有“在食品级不锈钢内层和特殊外层之间贮存了一种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该材料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发生可逆的固液转换。当水温高于55℃时能够快速把热量传导给相变材料并贮存起来,使水温降到55℃左右”。

  1. (1) 根据杯子的特点,你觉得在选择55℃杯子的内层和外层材料时,其传热性能最好满足_______;
    A . 内外层传热性能都好 B . 内外层传热性能都差 C . 内层传热性能好,但外层传热性能差 D . 内层传热性能差,但外层传热性能好
  2. (2) “纯物理相变环保材料”是我们学过的哪类固体物质?杯子能将水温保持在55℃左右是利用了这类物质的什么特点?(
如图所示,关于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正确的是(  )

A . 用温度计直接测火焰的温度 B . 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中拿出来读数 C . 温度计靠碰杯壁或接触杯的底部 D .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
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B . 沐浴时适宜水温约为70℃ C .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每跳动10次所用时间约为 45s D .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65dm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 .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C .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 .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 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 B . 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 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是升华现象 D . 北方寒冷的冬天,树枝上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为使电子器件正常工作,常用热管进行降温。如图所示热管一端为蒸发端,受热时,液态介质吸收热量迅速挥发,蒸气流向冷凝端;在冷凝端,气态介质释放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流回蒸发端。如此循环,热量就由热管一端传至另外一端。在蒸发端和冷凝端介质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为(   )

A . 升华和凝华 B . 汽化和液化 C . 熔化和凝固 D . 液化和汽化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 (1) 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如图甲),应适当将(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 (2) 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 (3) 实验时,观察到烧杯口上方M处比N处出现的“白气”更浓,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