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知识点题库

有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有时我们看到好像鸟在水中游,有时能看到鸟的阴影在水面上移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前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 前者光线较强,后者光线较弱,两者原理相同 C . 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 D . 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斜着照向平静的水面,进入水中的光(   )

A .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 速度变大,传播方向不变 D .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

下面的实际应用是利用了什么物理知识来达到目的?

  1. (1)

    演员为了校正自己的舞姿,利用

  2. (2)

    大城市的拐角处立一大凸面镜,利用

  3. (3)

    射击时瞄准的要领是:“三点(目标,准星,缺口)一直线”,这是利用了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词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 . “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 .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下列数据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一颗小铁钉约10N B .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40m/s C . 1个鸡蛋的质量约50g D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6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km/s B . 强烈的光照到巨大的玻璃幕墙会发生镜面反射,造成“光污染” C . 电影的屏幕选用白色是因为它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D . 天空中的彩虹是光的色散产生的现象
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都正确 B . 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 .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 .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下列光现象中光的传播特点不同的是(   )
A . 手影 B . 日食 C . 倒影 D .  影子剧
在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 桥在水中形成倒影 B . 墙壁上的手影 C . 瓶子在平面镜中成像 D . 铅笔好像被折断
下列有关光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 B .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紫外线工作的 C . 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 . 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在纸上剪一很小三角形,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三角形上,那么地面上形成的光斑(  )
A . 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影 B . 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C . 是圆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D . 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打雷时,人们看到的闪电和听到的雷鸣是(   )
A . 同时的 B . 先看到的闪电后听到的雷鸣 C . 先听到的雷鸣后看到的闪电 D . 以上都错
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图中的光学现象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 . 湖中倒影 B . 日食现象 C . 海市蜃楼 D . 雨后彩虹
小明去森林公园游玩时,看见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形成圆形光斑,爸爸告诉小明,光斑是光形成的太阳(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走出森林,小明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在彩色光带外侧有两种看不见的光,其中一种光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这种光是(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020年6月21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日食现象,图是某地市民在发生日食现象时在地面上看到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呈现的月牙形状。下列四个选项中所涉及的物理原理与该市民看到的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 . 湖面倒影成画 B . 民间艺术皮影戏 C . 白光通过三棱镜 D . 水中筷子弯折
为了观察光的直线传播,将一束单色光从玻璃槽的外侧由左侧倾斜向上射入盐水中,但光在盐水中并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发生了弯曲,如图所示。这是由于(   )

A . 光从空气到玻璃发生了折射 B . 盐水不均匀使光发生了弯曲 C . 光发生了色散 D . 光从玻璃到盐水发生了折射
阅读《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回答问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这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将一年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按照各个节气所反映的现象不同可划分为以下3类:天文类、气候特征类和物候现象类。

图片_x0020_100031

按天文类是如何划分的呢?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在地球上某地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不断变化,如图甲所示,这个夹角叫太阳高度角,也叫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越大。当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为90°,辐射强度最大。如图丙所示,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达到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分别是春分和夏至;由北向南达到赤道和南回归线时,分别是秋分和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也是按天文类划分的,表示每个季节的开始。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了气温的变化情况;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白露、寒露、霜降反映了水蒸气的液化、凝华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第三类是反映物候现象的。小满、芒种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人们可以根据物候现象从事相应的农业活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太阳高度越大,光束越集中,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就
  2. (2) “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
  3. (3) 下列节气的命名与物态变化无关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 . 夏至 B . 白露 C . 大雪 D . 霜降
  4. (4) 根据文章,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过程中,处于北半球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趋势应是气温逐渐;(填“升高”或“降低”)
  5. (5) 根据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 .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的地表上太阳辐射的强度越小 B . 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 C . 谷雨节气是按照物候现象进行分类的 D . 从白露、寒露到霜降三个节气反映的气温依次升高
如图所示是地面上的“倩影”,其形成主要是由于(   )

图片_x0020_1115013871

A . 光的色散 B . 光的反射 C . 光的折射 D . 光的直线传播
                 

图片_x0020_100011

  1. (1) 如图所示,测量物体长度,其中(选填“A”或“B”)刻度尺的使用是正确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长度是cm;
  2. (2) 乙图的停表显示的时间是s;
  3. (3)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图中A点代表青蛙所在位置,请根据光的相关知识画出青蛙所能看到“天空”的范围
在图中作出蜡烛AB通过小孔在半透明纸上的像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