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平均速度的测量 知识点题库

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 (1) 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甲至乙

    小车由乙至丙

    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

    0.26

     
     

    时间t/s

     

    4

     

    平均速度v/(cm/s)

     
     

    0.15

  2. (2) 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3. (3) 该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

如图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 (1) 该实验原理是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选填“较大”或“较小”).

  3. (3) 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4. (4) 请根据图表中所给的信息回答:sAB= cm、tAB=   s、vAB=  m/s

  5. (5) 实验中若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s1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 (1) 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 (2) 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 测量时间,以 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 .(填“大”或“小”)

  4. (4) 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变小”)

  5. (5) 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3. (3) 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
  4. (4) 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m/s.
小明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1. (1)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 (2) (实验分析)

    ①实验中小车通过上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全程是做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

    ②实验时,应斜面的坡度(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样做的目的是

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 . 小车AC段平均速度大于BC段平均速度 C . 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 . 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 (1) 实验原理是根据公式
  2. (2) 实验器材除停表、斜面、金属片、小车外,还要
  3. (3) 某同学测量时所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分析上述数据可知:小车在(选填“前半程”、“后半程”或“全程”)的平均速度最大,小车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设计的测量小车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装置图。小车从带有适当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两处时,电子时钟所显示的两个不同的时刻,则:

  1. (1) 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
  2. (2) 该实验原理是
  3. (3) 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填“大”或“小”)一些。
  4. (4) 由图可知:小车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5. (5) 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6. (6)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由静止开始下滑。
  7. (7) 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6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 (1) 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等于、小于)
  2. (2) 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选填:A、B)
  3. (3) 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选填:匀速、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m/s。
按要求完成填空

图片_x0020_989575111 图片_x0020_770619164 图片_x0020_1870141730 图片_x0020_1670525185

  1. (1) 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撤去酒精灯,水慢慢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2. (2) 如图乙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红同学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开始下滑;
  3. (3) 如图丙所示,将纸板NOF从直线AB所在位置绕ON向后转动,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4. (4) 如图丁所示,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橡皮筋来回跳动,且有声音产生,说明
如图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停表每格为 1s:

图片_x0020_100013

  1. (1) 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停表;
  2. (2) 实验中,斜面的坡度应该较(选填“大”或“小”);
  3. (3) 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运动到底端;把金属片移到斜面中间位置,再让小车从顶端由静止释放,所用时间如停表所示。由数据可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次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计时钟每格1s)。

图片_x0020_100025

  1. (1) 本实验的原理是
  2. (2) 该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
  3. (3) 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减小测量造成的误差(选填“路程”或“时间”),若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反应稍慢了一点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选“大”或“小”)。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实验中,让车长为10.0cm的小车从斜面的A处以某一初始速度开始下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测得时间tAB=2.0s,tAC=3.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cm/s。实验中,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图片_x0020_100018

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某小球竖直向下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可以看出小球在做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2. (2) 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 (1) 需要的测量器材有刻度尺和
  2. (2) 小明使用图甲所示的设计方案,选取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的 0 点作为计时起点,在玻璃管上以 0 点为起点每隔 20cm 做一标记,用秒表测出气泡通过每个区间所用的时间,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实验数据。

    区间 s/cm

    0-20

    20-40

    40-60

    60-80

    通过各区间的时间 t/s

    10

    10

    10

    10

    ①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 s-t 图像

    ②由实验可知,气泡做运动,判断的依据是

  3. (3) 小华的实验方案如下:将米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玻璃管放置,拍摄气泡运动的视频, 在视频中每隔 10s 截取气泡的位置图片,合成了丙图所示的图片。由图可知,气泡从 A 点运动到 F 点的平均速度为cm/s;
  4. (4) 对于小明和小华的实验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 . 小明方案中,每个区间的距离必须相等 B . 小明方案中,若从 0 点起每隔 10cm 做一标记,则更能客观反映气泡的运动规律 C . 与小华方案相比,小明的方案中时间测量的误差比较大 D . 与小明方案相比,小华的方案更能客观反映气泡的运动规律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G点两侧粗糙程度不同,物体一直受到沿水平方向5N的拉力F的作用。物体经过E点开始计时,每经过相同时间,用虚线框记录物体的位置,物体在 段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 . 物体在 段的速度大于 段的平均速度 B . 物体在 段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N C . 物体在 段做变速运动 D . 拉力F在 段的功率小于在 段的功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图中,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物体,其s-t图像所示,则0~6 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6~12 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B . ②图中,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西运动,0--t4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C . ③图中, L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容器壁上的A点处受到水的压强为0 D . ④图中,物重G=50N,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30N,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3.3%
小明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小车沿斜面从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在A、B、C三处均有电子表显示时间(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用刻度尺可测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路程。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2. (2) 实验中,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的倾斜程度应一些(选填“陡”或“级”);
  3. (3) 斜面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小车在BC段运动的时间tBC=s,平均速度vBC=m/s;
  4. (4) 若小车被释放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分:秒)。

  1. (1) 为了方便测量(选填“时间”或“路程”),应使斜面的坡度(选填“较大”或“较小”)
  2. (2) 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m/s.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在 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3. (3) 测量小车到达B处的时间时,如果让小车过了B处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某中学初二课外兴趣小组进行了“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 (1) 该实验的原理是;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
  2. (2) 实验时,应调节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3. (3) 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4. (4) 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填“大”或“小”)。
  5. (5) 测出了AC段的平均速度v,AB段的平均速度v1以后,聪明的小社发现了AB段和BC段路程的特点,觉得可以用公式直接推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v2 , 则v2=。(用v、v1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