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知识点题库

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 B . 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a=mb C . 将t2℃时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 . 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某温度下,向100g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析出固体的质量为5.6g B .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C . 溶液中Ca2+的总数不变 D . 饱和石灰水的质量等于98.2g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硫酸钠回体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跟据以上信息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1. (1) 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

  2. (2) 样品中硫酸钠的质量.

  3. (3) 求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一定温度下,将溶液用水稀释,一定不变化的量是(  )


A . 溶液的质量     B . 溶质的质量 C . 溶剂的质量    D .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 .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地滴加水 B . 向一定量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中不断地滴加稀盐酸 C . 向等质量的锌、铁颗粒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D . 向t℃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向盛有26.4g硫酸钠和碳酸钠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218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全部消失,烧杯内物质总质量减少了4.4g.(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请计算:

①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某同学为了测定一瓶用于制作“叶脉书签”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先在烧杯中加入50g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25%的硫酸溶液,边滴边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共消耗硫酸溶液49g.(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请你计算:

  1. (1) 49g25%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 (2)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表: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 (1) 图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2. (2) 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3. (3) 图1中t1的温度范围为
  4. (4) 20℃时,60gK2CO3固体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保留一位小数);
  5. (5) 40℃ 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 (填字母)
    A . 烧杯Ⅱ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 烧杯Ⅰ中溶解的是KNO3 , 烧杯Ⅱ中溶解的是K2CO3 C .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Ⅰ中固体全部溶解 D . 若将烧杯Ⅰ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B . 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 . 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D . 将130g2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为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锌的含量,某同学称取20g黄铜(铜和锌的合金)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消耗1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请计算:
  1. (1) 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 (2)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1%).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不相符的是(   )
A . 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水 B . 分别向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锌片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C . 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 向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 . 只有固体能作溶液的溶质 C .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D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 . 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 C .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 .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 B . 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 C . 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 D . 将l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
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
  1. (1) 小明在实验室配置质量分数为12%的碳酸钠溶液。

    ①计算:配制100g该碳酸钠溶液需要碳酸钠固体的质量为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碳酸钠,放入烧杯中,小明在称取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正确的做法是(填序号)。

    a.增加砝码  b.减少砝码    c.添加固体    d.减少固体    e.调节平衡螺母向右旋

    ③量取:用量筒量取水(水的密度是1g/mL)的体积时仰视读取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量取液体体积(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④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使碳酸钠溶解。

    ⑤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塞,贴上标签,请帮小明完成如图标签内容。

    图片_x0020_2137312396

  2. (2) 小刚要把(1)配得的溶液稀释为6%,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
  3. (3) 稀硫酸常作为工业上的除锈剂,现配制4.9%的稀硫酸2000g,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mL(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图片_x0020_680097865 水的电解过程中产生氢气与氧气的关系 B . 图片_x0020_1771394987 一定质量的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 . 图片_x0020_20989660 利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 . 图片_x0020_882114395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为了测定一瓶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出50 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分析并进行计算:

  1. (1) N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
  2. (2) 计算此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大

B.t2℃时,两种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

C.t3℃时,配制等质量的KNO3与NHCl的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NH4Cl>KNO3

D.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现有硫酸镁和硫酸钠的混合物8g,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9g沉淀,过滤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试计算:
  1. (1) 原混合物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
  2. (2) 所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KNO3

31.6

65

110

169

246

NaCl

36

36.6

37.3

38.4

39.8

  1. (1) 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 (2) t℃时,对甲烧杯中的溶液进行如图所示操作(假设实验过程各物质无损耗)。

    ①温度t的范围是,甲烧杯的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只列出表达式)。

    ②丙烧杯中的溶液为(填化学式)的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