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溶液的浓度 知识点题库

向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中加200g水,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倒掉一半,剩余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A . 10% B . 5% C . 2.5% D . 20%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钾,为了回收利用,欲用2%的稀盐酸测定废水中的氢氧化钾含量(废水中其他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现取50g废水于锥形瓶中,逐滴加入2%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7.3g,求废水中氢氧化钾的质量分数.

 将一定质量的碳酸钠粉末溶于400g水中配制成溶液,取1/4该溶液,向其中加入20%的氯化钙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碳酸钠粉末的总质量及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一定无CuSO4 B . NaCl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 . Na2CO3和MgCO3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 D .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甲,一块体积为V0的木块漂浮于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当温度改变时(假设木块和溶液体积不发生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结合甲、乙两图分析可知,温度改变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木块在A、B时刻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请对该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

某氯化钡样品23.1g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①过滤后得到沉淀多少克?

②原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求D烧杯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溶解度曲线如表: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

(g/100g水)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1. (1) 图1中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甲”或“乙”);
  2. (2) 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图1中t1的温度范围为

  3. (3) 20℃时,60gK2CO3固体加入到5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保留一位小数);
  4. (4) 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40℃,其结果如图2所示.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填字母)

    A.烧杯Ⅱ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烧杯Ⅰ中溶解的是KNO3 , 烧杯Ⅱ中溶解的是K2CO3

    C.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Ⅰ中固体全部溶解

    D.若将烧杯Ⅰ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某同学为比较锌、铁、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1. (1) 方法一:将三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氧化膜的金属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间.

    ①实验前需用98%的浓硫酸配制49g10%的硫酸溶液.现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还需要的仪器有.配制时需98%的浓硫酸 g,需水 g.

  2. (2) 方法二:取两种金属和一种溶液,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该溶液为填化学式)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和氯化钙,即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1. (1) HClO在常温下分解,反应为2HClO=2HCl+O2↑.某瓶HClO溶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 (2) 在漂白粉中滴加盐酸,能加快漂白的速率.写出漂白粉中加入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想知道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

    【猜    想】

    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

    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O3

    【实验探究】限选试剂及仪器,盐酸、石灰水、品红溶液、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有气体产生,

    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

    ②在上述反应后试管中加少量


  4. (4) 现有实验后的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实验数据】上述实验中100g混合溶液与m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共记录了两组实验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

    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

    ①m=

    ②上述实验中100g混合溶液与m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6%的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为确认其中的溶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到其中去,回答有关问题.

【进行猜想】猜想Ⅰ:该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该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该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 IV:该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查阅资料】常温下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1. (1)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该溶液的溶质不是NaHCO3 , 因为常温下NaHC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是(精确到01.%).

    【进行实验】测定溶液的pH大于7,该溶液的溶质不是(填化学式).

  2. (2) 同学们又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可以判断原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获得结论】

    该瓶原来装的无色溶液的溶质是NaOH,并且 (填“没有”、“部分”或“全部”)变质.

    【拓展】

    提纯该无色溶液的步骤是:先向无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然后过滤.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某盐矿井采出的食盐(俗称井盐)中含有CaCl2 , 为测定CaCl2的含量;准确称量上述井盐22.8g,向其中加入87.2克水使其完全溶解,然后向其中加入10.6%的Na2C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食盐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求:

  1. (1) 井盐中CaCl2的质量分数;
  2. (2) 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结果都保留一位小数)。
工业上用Mg(NO3)2作为浓缩HNO3的吸水剂,向m1g溶质质量分数为65%的硝酸溶液中加入m2g溶质质量分数为72 %的Mg (NO3)2溶液,蒸馏,分别得到97.5%硝酸溶液和60%硝酸镁溶液,若蒸馏过程中,硝酸、硝酸镁和水均无损耗,则投料质量比 为()
A . 0.3 B . 0.4 C . 0.5 D . 0.6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0

A . 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B . t2℃时,3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C . 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 . 欲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升高温度的方法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508818761

  1. (1) P点的含义是
  2. (2) t3℃时,将35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 (3) t3℃时,分别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是
  4. (4) t1℃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时,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填字母)。

    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B 溶剂的质量关系是:甲=丙>乙

    C 溶液的质量关系是:甲=乙>丙

如图是KNO3和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1) 把t3℃时等质量KNO3和NaCl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2. (2) 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填“降温”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物质。
  3. (3) 把t3℃时150gKNO3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g。
KNO3与NH4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1. (1) t1℃时,KNO3的溶解度为g/100g水,该温度下将25g KNO3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2. (2) t2℃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NH4Cl,可采用的方法提纯KNO3
  3. (3) t℃时,将一定量的KNO3和NH4Cl溶液分别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质量与析出晶体质量间的关系如图二所示,原溶液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甲”、“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若甲是NH4Cl溶液,则t的取值范围是
不同温度时,NH4Cl固体的溶解度如表所示。20℃时,将50 g NH4Cl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得到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37.2

45.8

55.2

65.6

A . NH4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 .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50g C . 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D . 将烧杯中溶液升温至60℃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
观察下列图像,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 . 图1: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pH=3的稀盐酸 B . 图2: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C . 图3:将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铜网充分反应,可知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D . 图4:将CO2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先变浑浊,后生成Ca(HCO3)2而变澄清
现有一家庭食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氯化钠(不含其他杂质)。为了测定该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和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东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如表:

编号

1

2

3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12

12

12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50

100

150

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g

57

102

152

完成下列计算:

  1. (1) 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编号
  2. (2) 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Ca(OH)2

0.187

0.178

0.165

0.153

0.141

0.129

  1. (1) 20℃时,将50gNaCl加入到100g水中并不断搅拌,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2) 40℃时,将163.9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到10%,需加水的质量为g。
  3. (3) 50℃时,将16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4. (4) 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室温下各物质溶液的状态。当从室温升至5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①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c物质析出,则c物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