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题库

最近“纸火锅”(如右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 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 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 .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 . 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氧气、温度有关。其中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打到一定温度的实验是

A . ①和② B . ②和③ C . ②和④ D . ③和④
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无关的是(   )

A . 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 B . 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 . 周围氧气的浓度 D . 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下列A ~ 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正确操作)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B实验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是。由此实验得出
水是由组成的。
(3)写出C实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D实验燃烧匙中所盛药品红磷要过量,其原因是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据图实验探究分析,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②炒菜时油锅起火,应采取灭火的措施是 .

A.向油锅泼水;B.赶快跑开;C.用扇子向油锅扇风;D.用锅盖盖紧油锅.

(2)下列各图分别表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图1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从粒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

②图2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本质原因 .

③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色,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 ,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 (填“酸性”或“碱性”).

某兴趣小组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P2O5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P2O5还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①a试管中白磷燃烧;

②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原因分别是

(1)① ;

 .

(2)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A装置比较,优点是 .

(3)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同学们设计了图3装置,优势是 .

某学习型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一系列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 (1) 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在A中观察到的现象为:①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

    ②在使用组装好的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然后加入药品并将B和C装置连接,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装置中的白磷燃烧.

    ③从以上实验分析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为:可燃物

  2. (2) 探究气体的制备和金属的活动性:

    ①写出装置B中仪器的名称:a;b

    ②在实验室用发生装置B制备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收集该气体只能用D装置的原因是,检验该气体是否集满的操作是

    在实验中若隔离网铜网改用铁丝网做成,则产生的后果是,据此可以说明金属活动性Fe比Cu强.有同学认为,除了该实验过程可以得出Fe、Cu的金属活动性大小外,也可用其他方法得出结论,则该同学的实验方案可能是

    ③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装置B中,倒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

  3. (3) 该学习小组对实验后所得的固体样品(只含铜和铁),又继续进行探究:

    ①甲同学用简单的物理方法迅速证明了样品中含有铁粉.他的方法是

    ②乙同学很快拟定了进一步测定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步骤:

    A.取10克样品于烧杯中,加入100克过量的稀硫酸;

    B.待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克;

    C.取出不溶物,洗涤、干燥后回收.

    步骤B中,如何判断已充分反应?

    ③根据乙同学的设计进行实验,测得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如图所示装置是初中化学的常见装置,用该装置可以完成不同的实验.

  1. (1) 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

    Ⅰ.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①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②Ⅲ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反应方程式为

  2. (2) 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赤铁矿粉末,利用一氧化碳进行还原.

    ①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为了防止爆炸,在用酒精喷灯给B处加热前应该先,点燃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某同学为了测定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他称取了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石粉末,并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获得了如下数据:


    反应前

    完全反应后

    方法1

    玻璃管和赤铁矿粉末的总质量为m1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m2

    方法2

    试管和石灰水的总质量为m3

    试管和试管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4

    你认为他应该选择方法(填“1”或“2”)的实验数据来计算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分数,结果才更准确.

    ③用上述装置完成炼铁实验,有一明显不足,请改进

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 (1) 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 (2) 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 (3) 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4. (4) 为探究实验后溶液的性质,在图B烧杯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所得溶液呈
           
  1. (1)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 (2) 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②烧杯中水的作用一方面,另一方面

  3. (3) 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害,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下列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 . B . C . D .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 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又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B . 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 . 图3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能与水反应 D . 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铁生锈需要与氧气接触的条件,又说明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的条件
用下列微型实验进行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相关性质研究。

图片_x0020_2125591492

  1. (1) 同时挤压滴管B和C,控制相同液体量于球形容器中。

    ①写出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有关上述对比实验,说法正确的是(填写字母)

    a.MnO2加快反应速率

    b.半分钟内球形Ⅲ中产生气体一样多

    c.反应过程中球形I比球形Ⅲ内反应剧烈

    d.MnO2一定分解产生气体

  2. (2) 微热燃烧器,蜡烛b、c燃烧,蜡烛a不燃烧。关于燃烧器中的实验分析正确的是(填写字母)。

    a.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说明红磷与白磷是同素异形体

    d.可以比较白磷、红磷着火点的高低

  3. (3) 挤压滴管A,将足量稀盐酸滴于球形I中,一段时间后,蜡烛c熄灭,然后蜡烛b也熄灭了,其原因是
  4. (4) 蜡烛熄灭后,将玻璃尖嘴管对着凃有澄淸石灰水的小烧杯内,烧杯内壁变模糊,此反应(选填“能”或“不能”)证明蜡烛一定含有碳元素。
  5. (5) 充分燃烧相同质量的碳和磷,消耗氧气多的是
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两个常见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甲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B . 甲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氧气有关 C . 乙中水中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 D . 乙中红磷不燃烧是因为红磷没有可燃性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石蜡中含碳元素

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探究溶剂种类对溶解性的影响

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和水

实验方案

A . A    B . B    C . C    D . D
用下图装置研究燃烧的条件。

图片_x0020_530913823

  1. (1) 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的性质。
  2. (2) 对比热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白磷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 (3)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A所示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2. (2) 图B所示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 (3) 图C所示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A所示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答出一条即可)。
  2. (2) 图B实验是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
  3. (3) 图C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
  4. (4) 图D实验铁丝燃烧的现象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三个探究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实验一为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 (热水为 80℃,白 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是:①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②。与 A装置相比,B装置一个显著的优点是
  2. (2) 实验二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实验过程中广口瓶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①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广口瓶内水面大约上升至刻度处。

    ②结合乙图曲线分析,AB段气体压强发生变化的原因

  3. (3) 实验三为探究质虽守恒定律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玻璃棒左端铜丝加热 1~2min。待冷却至室温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玻璃棒左端的铜丝表面;②玻璃棒右端(填“上升”或“下降”)。你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解是

用下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 (1) 实验1中试管中80℃热水的作用是;①中观察到的现象是,②中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 (2) 实验2观察到①中纸片燃烧,②中纸片未燃烧,请你分析②中纸片未燃烧的原因是
关于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到提高温度的作用 B . 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C . 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D . 若图2水中白磷使用红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