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题库

当皮肤上出现小伤口时,可用双氧水(即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消毒。在消毒时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原因是人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能催化分解双氧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 29.1 g 由氯化钠和氯化钡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解于水中,向所得溶液中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如图是所加硫酸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图,计算:

  1. (1) 原固体中氯化钡的质量是多少?
  2. (2) 滴加的硫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2. (2) 镁在氧气中燃烧
  3. (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的是(   )
A . 金属镁和铝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B . 无水硫酸铜中逐滴滴加水 C . 盐酸酸化的MgSO4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 D .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某化肥厂生产的一种化肥包装袋上的说明如图所示,兴趣小组为测定其纯度,取样品5.6g完全溶于水得到50g溶液,向所得溶液中不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银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杂质不含氮元素且不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1. (1) 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g。
  2. (2) 通过计算,判断该化肥是否合格?(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 (3) 恰好完全反应后,将所得溶液蒸干,得到的晶体可作为氮肥使用,其含氮量(填“<”、“>”或“=”)原样品中含氮量。
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丁为氧化物 B . 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 . 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丁 D . 该过程体现无机物与有机物可相互转化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 高铁刹车片由合金锻钢制作,时速300公里以上的列车紧急制动时,轮毂盘面和刹车片的温度瞬间达到700℃以上。合金锻钢应该具备耐磨和等特性。
  2. (2) 某种服装的面料是涤纶,里料是棉,区分这两种纤维最简单的方法是
  3. (3) 次氯酸(HClO)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制取HClO反应为 ,则X的化学式为
  4. (4) S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实验室可将SO2通入NaOH溶液中转化成Na2SO3而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与50g稀盐酸放入同一烧杯中混合,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 (1)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g。
  2. (2)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某校九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化学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共热做氧气的制取实验,待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如图所示。请计算:

  1. (1) 生成氧气的质量是g。
  2. (2) 该样品中氯酸钾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科学家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进行实验)

实验一:1756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容器里锻烧,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物质的总质量,在锻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二:1774年,拉瓦锡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

实验三:同学们利用红磷燃烧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结果反应前后质量相等。

(实验分析)

  1. (1) 实验一中若放入锡的质量为m克,密闭容器内氧气的质量为n克,则生成的氧化锡的质量可能______克;
    A . 等于m+n B . 大于m+n C . 小于m+n
  2. (2) 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图示如图,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名称是

  3. (3) 实验三中点燃红磷后气球的变化情况为;若锥形瓶底部不铺细沙,会导致
  4. (4) (交流讨论)

    下列关于上述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 三个实验中涉及的反应均属于分解反应 B . 三个实验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C . 三个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均需稍过量,否则影响实验结果
  5. (5) (拓展迁移)

    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则X的化学式为

  6. (6) 如图是某反应中固体物质质量变化情况,下列与之相符的化学反应是______;

     

    A . B . C .
小明发现装有膨化食品的包装袋内都充有一定量的气体。他和同学对所充气体的作用及成分产生了好奇,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1. (1) 探究一: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包装袋内的气体为:

    猜想1:氧气;猜想2:氮气;猜想3:二氧化碳;猜想4:二氧化硫;猜想5:空气。

    通过分析,大家认为猜想1是错误的,理由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填“活泼”或“不活泼”),易与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猜想4也是错误的,理由是

  2. (2)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常温下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②镁也能与二氧化碳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单质和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镁还能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

    ④氮化镁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

    (进行实验)

    实验一: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不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小明据此推断只有猜想2成立。小红不同意此结论,理由是

    实验二:另抽取包装袋内气体一瓶,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小组同学据此判断猜想不成立,猜想2成立。

    为进一步确认猜想2成立,小组同学进行了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另取一瓶包装袋内的气体,向其中伸入燃着的镁条,观察现象;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猜想2成立

    ②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中,并滴入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3. (3) (实验反思)写出上述实验操作①中化学方程式
  4. (4) (拓展延伸)

    ①明明同学将镁条打磨成光亮的银白色后,利用如图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可能原因是

    ②1.2g镁条在某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完全燃烧,所得固体质量可能是(填序号)。

    A.1.8g B.2.0g C.2.2g D.2.4g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木炭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2. (2)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 (3) 加热氧化汞: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除夕的夜晩,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无比。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主要用于典礼或表演中。

烟花和爆竹的组成类似,其中都包含黑火药。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粉混合而成,一定条件下引燃会发生剧烈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由二氧化碳、氮气等组成的混合气体,同时释放大量热。由于气体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于是发生爆炸。在军事上,黑火药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等。

制作烟花的过程中,还加入一些发光剂和发色剂,它们使烟花呈现五彩缤纷的颜色。发光剂是金属镁或金属铝的粉末。发色剂是一些金属化合物,不同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在火焰上灼烧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芒。例如,氯化钠和硫酸钠等物质在火焰上灼烧时会发出黄色光芒;含铜化合物会发出绿色光芒。因此,人们常通过燃放烟花来烘托节日气氛,但黑火药燃烧会产生有害气体,也带来一些环境问题。

  1. (1) 黑火药是一种(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黑火药爆炸时,除二氧化碳、氮气以外的其他产物中一定含(填元素符号)元素。
  3. (3) 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为减少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的大气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答一点即可)。
反应条件是影响化学反应的重要因素。

石墨相氮化碳/碳量子点的纳米复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光催化剂,它可以利用太阳光实现高效分解水,其原理如图1所示。

  1. (1) 该反应原理实现了能向化学能的转化,反应Ⅱ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 (2) 反应中的纳米复合物经烘干后可以直接反复使用,其原因是
  3. (3) 该反应原理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 (4) 氮化碳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之比为9:14,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5. (5) 反应Ⅱ的原理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以图2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室温为20℃,氧气浓度传感器初始读数为A,水浴时间均为5分钟)

    实验编号

    具支试管内的试剂

    水浴温度

    试管内现象

    传感器读数

    I

    10mL蒸馏水1mL2%H2SO4溶液

    20℃

    无气泡

    A

    40℃

    极少量气泡

    A

    10mL30%H2O2溶液1mL2%H2SO4溶液

    20℃

    无气泡

    A

    40℃

    少量气泡

    B

    10mL30%H2O2溶液1mL2%CuSO4溶液

    20℃

    少量气泡

    C

    40℃

    大量气泡

    D

    ①实验I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说明气体的溶解性受影响。

    ②实验I的目的是

    ③实验中氧气浓度传感器的读数大小为:A

    分析对比实验Ⅰ、实验Ⅱ,由A(填“能”或“不能”)得出H2SO4能加快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的结论。

    分析对比实验Ⅱ、实验Ⅲ,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由C可知

碳中和,中国在行动。由于人类过度开采使用地下碳(主要是化石燃料),导致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打破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为缓解温室效应,中国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所示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 (1) 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2. (2) 上述变化1,2和3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请写出其文字表达式:,该变化前后不变的粒子是(填粒子名称)。变化3中,微粒(填“吸收”或“释放”)能量。
  3. (3) (查阅资料)①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②无毒③密度比空气大④熔点—78.45℃⑤沸点—56.55℃⑥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⑦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碳酸⑧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作制冷剂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写序号,下同)。二氧化碳的化学变化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如图为金星大气中某物质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它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不同是因为

下列说法和判断合理的是(   )

①用作消毒剂的75%的医用酒精,就是指每100体积的医用酒精中含75体积的乙醇

②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③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的物质

④1.6g的某气体充分燃烧,生成2.2g二氧化碳和1.8g水,则该气体只含碳、氢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⑤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该反应中丁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⑥某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钡、氯化镁、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则该固体的组成有4种情况

A . 2种 B . 3种 C . 4种 D . 5种
对于农作物来说,科学合理的施肥有助于作物增产增收。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是农村里常见的一种肥料,它是植物体燃烧后所产生的灰烬。

  1. (1) K₂CO3和Na2CO3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水溶液显碱性。则取一定量草木灰,加水浸泡,将上层浸出液过滤。再用试管取少量滤液,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色。
  2. (2) 下列有关草木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 . 草木灰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B . 草木灰在农村农业生产中,主要作为钾肥使用 C . 草木灰可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其抗病虫和抗倒伏的能力 D . 科学、合理地使用草木灰,才能发挥其肥效
  3. (3) 现有K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5g,将其放入干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溶解,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②当滴加稀盐酸至30g即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阴离子是(写化学符号)。

    ③试根据图示有关数据计算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钾的质量

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1. (1) 试管口棉花的作用是
  2. (2) 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3. (3) 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如下,正确的顺序是(填序号)。

    ①装入药品,开始加热       ②停止加热       ③收集气体       ④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

  4. (4)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5. (5)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0.96g氧气,至少需要高锰酸钾的质量是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有单质生成 B .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 . 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8种物质 D .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