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知识点题库

实验室用右图装置制取CO2

  1. (1)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的原因是
日常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根据你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作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用木炭除冰箱异味      B .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 . 将用过的铁锅洗净擦干以防生锈      D . 经常将用过的铝锅或铝壶擦拭得光亮如新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氧气被用作火箭的燃料,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B . 碳单质用于冶炼金属,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 C . 稀有气体充人霓虹灯,利用了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 .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

将石灰石和稀硫酸混合后加热

B

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强弱

向盛有少量的氯化亚铁、氯化银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

D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钠杂质

向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A . B . C . D . D
严谨的科学实验是我们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倩倩在实验室利用图1中的仪器制取CO2

    ①仪器a的名称为

    ②她在实验室只找到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为了完成实验,她最好选择图的(填仪器编号)组装成发生装置,用F收集CO2时,CO2应该从(填“b”或“c”)口进入。

    图1

    图2

  2. (2) 婷婷用图2所示装置来测定KClO3和MnO2混合粉末KClO3的质量分数。

    ①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读数时俯视液面,则测得的实验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无误差”)

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或应用,描述错误的是()
A . CH4 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B . CO2 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C . N2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D . CO 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

组成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石灰水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时a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b中的试管内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

图片_x0020_1214390390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发生如下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

(提出问题)已知实验后a中的红色固体含有单质铜,是否还含有氧化亚铜(Cu2O)呢?

  1. (1) (实验验证)取a中的红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液,试管中出现溶液变蓝色,证明固体中确实含有
  2. (2)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O2;猜想二:只有CO;猜想三:含有CO和CO2

    (提出质疑)有同学认为猜想二错误,他们的理由是

  3. (3)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图片_x0020_909717834

    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气体中有CO2气体生成,A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有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出现的现象;

    ②E装置中出现的现象,E装置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 (4)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交流反思)兴趣小组认为图1装置不够完善,为了防止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应该把图1装置中的b部分装置换成下列装置(填字母序号)。

    图片_x0020_437276373

A,B,C是初中化学中重点学习的物质,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两种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省略)。请用初中化学知识回答:

图片_x0020_100005

  1. (1) 若B是无色、有毒且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气体,则A为(填化学式,下同)或;C→B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若B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A→C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 (1) 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作用。
  2. (2) 上海世博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过滤+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 (3) 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的原因是.
  4. (4) 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此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5(OH)2(CO3)4 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可以是.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B . 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C .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D . 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来脱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结合有关性质探究的实验图,回答有关化学反应现象和实质的问题。

  1. (1) 如图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有:①;②
  2. (2) 如图2,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过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为,该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如图3,对比两支试管内液面高低的不同,(填“能”或“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二氧化碳的知识网络图,下列有关反应类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C+O2 CO2(化合反应) B . H2CO3═H2O+CO2↑(分解反应) C . 2NaOH+CO2═Na2CO3+H2O(中和反应) D . CaCO3+2HCl═CaCl2+H2O+CO2↑ (复分解反应)
请根据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填空
  1. (1) 用于填充气球且性质稳定的气体名称
  2. (2) 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写化学式)。
  3. (3)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写化学式)。
  4. (4) 活性炭纤维口罩具有防毒等功效,是因为活性炭具有性。
  5. (5) 工业上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6. (6) 尿素的化学式是 CO(NH2)2 , 其由种元素组成。尿素是一种优良的氮肥,含氮量(即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 0.1%)。3.01×1023 个 CO(NH2)2 分子中含有mol氢原子。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
A .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腐蚀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则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 D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630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菜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 , 并完成了如下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 (1) 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 (2) 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 (3) 如图,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毫升。
双氧水是日常常用的杀菌消毒剂。为研究双氧水的制法、性质和用途进行了如下活动。
  1. (1) 双氧水的制法。

    氢气和氧气在Pd基催化剂表面可反应生成H2O2 ,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生成H2O2的微观过程的顺序是。(填序号)

    ②在过程③时,结构被破坏的分子是。(填化学式)

  2. (2) 双氧水的分解探究。

    ①写出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②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下列发生装置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填字母)。

    ③氯化物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信息资料:NaCl在水中可以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 , MgCl2、CuCl2和NaCl一样,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反应物及反应条件6.0mL30%双氧水,0.1g氯化物,室温;实验时间:1.5h。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氯化物

    NaCl

    MgCl2

    CuCl2

    放出氧气的体积/mL

    2.0

    4.0

    420.0

    双氧水的分解率/%

    0.30

    0.60

    63.18

    由上表可知,双氧水保存时应绝对避免引入的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3. (3) 双氧水制“鱼浮灵”。

    ①“鱼浮灵”是一种白色颗粒状固体,加入水中能持续稳定地产生氧气,若要加快产生氧气的速率,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填一种)。

    ②“鱼浮灵”主要成分是2Na2CO3·3H2O2 , 请计算2Na2CO3·3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

    (已知:2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2)=56)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取装置。

  1. (1) 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常用,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 (3) 若用装置G收集氢气,应从装置G的(填“a”或“b”)端通入。
  4. (4) 与B装置相比,F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5. (5) 乙炔(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在常温下反应(反应很剧烈)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一瓶较纯净的乙快气体应该选用一套装置是
  6. (6) 某兴趣小组用24.8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得到15.2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 (1) 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元素。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由(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2. (2) 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向烧杯中缓缓倾倒,观察到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对应的用途为
  3. (3) 辩证地认识物质功过相对论。以二氧化碳的“功”“过”事实分析。

    ①“功”:为工业生产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丰富的原料。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6O2+X,则X的化学式是

    ②“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所导致的危害,需要将二氧化碳吸收并加以利用,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有在高温、高压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合成尿素[CO(],同时有水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室可采用多种方法制取并收集气体。

  1. (1) 写出用图A装置制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 (2) 用B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a为进气口,请将B中的玻璃导管补画完整(长管和短管均需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