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知识点题库

“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 . 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 . 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 . 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 . 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可燃物一定是气体 B . 可燃物一定是液体 C . 可燃物一定是固体 D . 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②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变化是 ,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请回答下列各问:

(1)登山、潜水、医疗急救时都需要用氧气,是因为氧气 ;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稀硫酸除铁锈:  ;

不在溶液中发生的置换反应: .

(3)野炊时,人们常把柴草架空,使燃烧更旺,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1) A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

  2. (2) B中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在刻度处.

  3. (3) C中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D中若加入的固体是NH4NO3 , 实验现象是

  5. (5) E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 . 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 . 增大氧气的密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 . 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 (1) 仪器x的名称
  2. (2)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A图中有一明显错误,改进方法是,反应化学方程式是,将氧气从a通入F中,可验证物质燃烧必需的一个条件是
  3.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发生与收集装置可选的组合(填装置序号),你选择的发生装置的优点是
  4. (4) 用A、C组合可制取甲烷,则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 制取甲烷的药品是固体 B . 反应时需要加热 C . 甲烷可能与水反应 D . 甲烷不溶于水
  5. (5) 人教版高中教材《化学1》显示,过氧化钠(Na2O2)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种常见气体,化学方程式为.小翔同学和小何同学分别设计了图甲和图乙的实验装置(浓硫酸起干燥气体作用),检查气密性良好后进行实验验证.预热后对试管进行加热(NaHCO3受热分解产生CO2).观察到图甲浓硫酸中有气泡产生,蚊香熄灭.观察图乙中蚊香燃烧更剧烈.由资料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 . 因为碱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碱溶液能吸收 CO 气体 B . 因为蜡烛燃烧生成 CO2和 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 C 和 H C . 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 . 因为酸溶液呈酸性,所以呈酸性的溶液一定都是酸溶液
下列实验目的、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测定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

试纸变为浅红色

溶液pH为2

B

鉴别NaOH和NH4NO3

在装有等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a、b固体

加a的试管水温升高,加b的试管水温降低

A是NaOH,b是NH4NO3

C

验证燃烧是否需要O2

做白磷是否燃烧的对比实验

前者不燃烧,后者燃烧

燃烧需要O2

D

比较Al、Cu的活泼性

将未经打磨的Al条放入CuSO4溶液中

无明显现象

Al的活性炭低于Cu

A . B . C . D . D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 .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 证明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D . 探究分子的运动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1. (1) 天然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A                   B                     C                  D

    ① A中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② 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③ 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甲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 (3) 甲烷不仅可以作为燃料,还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物质。例如,在高温条件下,甲烷可以生成碳和氢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甲烷 碳 + 氢气,基本反应类型为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 (1) A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B实验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3. (3) C实验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则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
A . 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 . 火柴杆着火点高 C . 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    D . 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常见实验。请回答。

  1. (1) 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 (2) B实验中,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CO2的化学性质是
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晟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以下探究:

图片_x0020_1044701745

  1. (1) “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
  2. (2) 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正二价的锡的化合物。

    (提出猜想)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猜想(填“Ⅰ”或“Ⅱ”)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讨论)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

    ②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填序号)。

    A、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拓展应用)如果电器着火下列采取的符合题意灭火方法是(填字母)。

    A、立即用水扑灭       

    B、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3. (3) 小肖同学向MgSO4溶液、CuSO4溶液中分别加入铁粉(如图实验一),实验结束后,把①、②试管内的物质集中倒进一个烧杯中(如图实验二)。将实验二得到的物质进行过滤,向所得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实验二得到的溶液中,溶质一定含有(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
“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完相关的化学知识后,走进实验室做了如下几组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 (2) 在实验B中,试管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3. (3) 为了保证实验C得到的结论更可靠,在实验中的要点是:相同的软塑料瓶中充入的二氧化碳体积、加入的水(瓶①)和NaOH溶液(瓶②)的体积要
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
A . 实验室制取氢气 B . 白磷在水中燃烧 C . 防止铁丝生锈 D .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1. (1) 吸烟有害健康。如果随手丢弃烟头,容易引发火灾,分析其中造成的原因
  2. (2) 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燃料乙醇可制得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越来越受到重视。请说明使用乙醇汽油的至少一项优点
有关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 B . 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C . 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D . 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就能燃烧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 (1) 甲实验的目的是
  2. (2) 乙实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
  3. (3) 丙实验塑料瓶中加水后,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看到的现象
  4. (4) 丁实验要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装置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