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知识点题库

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桥梁的古道—丝绸之路,在我们宁夏南部境内出土了不少中亚货币、中国丝绸残片等文物,这说明最有可能经过宁夏的(   )

A . 银川 B . 大武口 C . 沙湖 D . 固原
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和平交往与暴力冲突,请列举两种方式的代表各三例。

和平交往:

暴力冲突:

李明和历史小组的同学利用暑假去实地探访古代的“丝绸之路”,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

①西安 ②银川 ③河西走廊 ④敦煌 ⑤太原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⑤ D . ②③④

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 . ②①③④ B . ④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②①④③
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古代 “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A . 商朝都城殷 B . 西周都城镐京 C . 秦朝都城咸阳 D . 西汉都城长安
考古发现印证了历史。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 . 陆海丝绸之路开通后对外贸易繁荣 B . 丝绸之路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 丝路的起点在今天的新疆 D . 中亚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仔细观察某朝代疆域图。图中的“西域都护府”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

A . 秦朝  东南 B . 西汉  新疆 C . 唐朝  东北 D . 元朝  西藏
习.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 .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C .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 . 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 . 张骞曾出使西域 B . 班超曾出使大秦 C . 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 . 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在我国古代史中,突出体现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是(  )

① 张骞通西域    ② 文成公主入藏    ③玄奘西游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 . ①② B . ①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④
汉朝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
A . 北庭都护府 B . 西域都护府 C . 安西都护府 D . 伊犁将军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唐代,伴随着我国通往海外的航路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调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宋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明显提高,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促进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持续发展。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已扩展至全球,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清代,从海禁到广州一口通商,广州的丝路贸易比唐、宋两代获得更大的发展。但整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进入衰落期。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传播着中华民族的工艺和儒道思想。海上丝绸之路带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友善、包容、互惠、共生、坚韧”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对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与世界更深层次的互动,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极其重要的当代意义。

——据人民网2014年5月20日《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兴衰史》等编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 (1) 从唐朝到清代,海上丝绸之路一直保持兴盛局面。
  2. (2) 科技进步为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 (3) 郑和的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4. (4) 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中国文化,带动了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
  5. (5)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交往的通道,其文化内涵也深刻影响当代中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习.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开通于哪个朝代?其开通有何意义?
  2.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盛唐气象”的表现。
  3.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经济特区,并概述经济特区的作用。
  4. (4) 综合上述问题,你有何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西周

秦朝

西汉

春秋

材料二

材料三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孤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 (1)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他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稳固周初的形势?
  2. (2) 图二与图一相比,领土大幅度增加是在哪一方向上?西汉是怎样开拓和管辖这一地区的?
  3. (3) 结合材料三回答:如果颁发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谁最有机会获得?当时东西方的交流有什么特点?
  4. (4) 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汉代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包括今新疆地区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开始于(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 郡县制的设置
通过“丝绸之路”,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胡桃、石榴、胡萝卜等陆续传到中国。“丝绸之路”从西汉一直到以后的唐代一千多年中,始终是中西交通的要道,成为我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国家和人民加强联系,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回答:

  1. (1) 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一座城市?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有关丝绸之路历史作用的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诗句“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遥远)。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反映了(   )
A . 鉴真东渡日本 B . 陆上丝路贸易 C . 玄奘西行天竺 D . 郑和七下西洋
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
A .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 . 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 . 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D . 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他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1. (1) 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
  2. (2) 他在思想上、教育上采取的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中“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在哪年?
  4. (4) 材料中“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是指什么?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下图描绘了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情景。该作品(    )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A . 反映了中原与西域的交流频繁 B . 能够完整地还原历史真实 C .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 . 具有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