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知识点题库

2009年5月,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一份申请书,欲将“中国端午节”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诗人(    )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孟子 D . 屈原
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

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与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有关的节日是(   )

A . 元宵节 B . 清明节 C . 端午节 D . 中秋节
南宋朱熹言:“今世之服,大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这说明了(    )

①宋代的服饰中明显地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影响

②反映了统治阶级生活的腐化

③长期以来民族交往和民族融合的结果

④民族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作用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这句民谣描写了我国哪一传统节日(     )

A . 春节 B . 中秋节 C . 重阳节 D . 端午节
我国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民俗,是纪念(    )

A . 神农 B . 大禹 C . 屈原 D . 楚庄王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已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下列法定假日中,既是传统节日,又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的是(    )

A . 国庆节 B . 中秋节 C . 元旦节 D . 端午节
宋代民间传统节日中“元旦”“寒食”“冬至”最受重视,其中“寒食”的最后一天为(    )

A . 除夕 B . 正月初一 C . 正月十五 D . 清明节
我国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的民俗,是为了纪念(    )

A . 扁鹊 B . 屈原 C . 鲁班 D . 李冰
2017年11月7日农历节气“立冬”,被认为我国冬季的开始,关于节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一年24个节气 B . 战国时期测出 C . 国际通用 D . 便于安排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历法,该历法的主要功能是(    )
A . 用于占卜 B . 观察天象 C . 指导农事 D . 辅助政治
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一些传统节日还有着特别的习俗,如端午节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等,一直流传至今。下列哪一诗句是描写端午节的(    )
A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 . 粽包分两鬓,艾束著危冠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A . 元宵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元旦
“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人们要划龙舟,包粽子,这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是(   )
A . 屈原 B . 周敦颐 C . 贾谊 D . 胡安国
节日·习俗·传承

某中学同学对节日进行研究时找到了以下图文资料:

图片_x0020_100020

  1. (1) 请你结合以上图文资料,将下面表格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节日 习俗 内涵
    春节 拜年、吃团圆饭、放鞭炮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 家庭团圆、祈望平安
    清明节 纪念先人、赏玩春景
    吃粽子、悬艾草、放纸鸢 驱邪除秽、光宗(与粽音近)耀祖
  2. (2) 同学们在搜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有关节日起源的小论文,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论文资料:

    图片_x0020_100022

    依据上述资料,说出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与哪些因素有关?
  3. (3)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从2008年1月1日起,国家新增加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国传统节日为全民公假。结合自己在传统节日中的体验,说一说你可以为传承与发扬节日文化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时期,节日基本定型,如除夕、元宵、端午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中不是描述元宵节的是(    )
A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 .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 .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的北京城于1420年基本建成

故宫的前生今世

今天的故宫,是明清时期的宫城即紫禁城。

“紫”取“紫微星垣”,是天帝的行宫。“禁”是“禁中”,意为皇权所属。一道长达三

千四百多米、高约十多米的宫墙,把百姓阻挡在皇宫之外,形成了皇家宫禁。自古以“中”为贵,由此紫禁城居城中心。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故宫公布了面向百姓的重大活动:精品展览,题材涵盖古代建筑、专题书画、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题;拍摄电视剧,如《故宫如梦》;举办论坛《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图录》;开展庆生活动等。

材料二:

材料三:同学们在搜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了有关节日起源的小论文,以下是四位同学的论文资料。

甲: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年”字起源的解释:“年,谷熟也”。

乙:在上古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爱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传说尧死后,舜帝将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为“元旦”,或“元正”。

丙:上古先民在端午进行祭龙仪式,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老图腾,人们在这一天赛龙舟,端午节起源于先民对龙的崇拜。

丁: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 (1) 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朝北京城在布局和构成方面的特点。依据材料,说出紫禁城古今功能的变迁
  2. (2) 请你结合以上图文资料,将下面表格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节日

    习俗.

    内涵

    春节

    拜年、吃团圆饭、放鞭炮

    元宵节

    吃元宵、赏花灯、舞狮子

    家庭团圆、祈望平安

    清明节

    纪念先人、赏玩春景

    吃粽子、悬艾草、放纸鸢

    驱邪除秽、光宗(与“粽”音近)耀祖

  3. (3) 依据上述资料,说出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与哪些因素有关。
  4. (4) 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结合自己在传统节日中的体验,说一说你可以为传承与发扬节日文化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下列节日和风俗对应正确的是(    )
A . 家家腊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元宵节 B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 C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端午节 D .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秋节
诗词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由左到右可用于研究的传统节日是(    )

粽包分两警,

艾束著危冠。

——陆游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A . 端午节、元旦、中秋节、元宵节 B . 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 C . 端午节、元旦、清明节、元宵节 D . 端午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在宋代称之为(    )
A . 元宵节 B . 元旦节 C . 端午节 D . 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