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在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①④③②

如图的漫画形象的描绘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推动这一变革的历史事件主要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如图所示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

A . B . C . D .
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直致力于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实践,为此,他进行了以下活动(  )

①同盟会 ,领导辛亥革命   ② 创立中华民国   ③率领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

④召开国民党一大,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⑤创办《新青年》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⑤
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举步维艰

图一江南制造总局   图二汉阳铁厂 图三京师同文馆   图四北洋水师

栏目二:柳暗花明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

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  1907年赴德国访问

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 (1) 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2. (2) 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3. (3) 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下列有关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 它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 . 它引起了社会习俗的新变化 D . 它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标志是袁世凯(  )
A . 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 B .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 . 组织内阁 D . 制造“宋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十世纪初叶,欧风东渐,思潮激荡,以引外国的“坚船利炮”(器物)为标志的洋务运动和以引进外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为标志的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要改造中国、复兴中华,仅仅引进外国的器物与制度还不够,必须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以改造中国的传文化,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传入中国的。

——《同舟共进》

材料二:2018年6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平前往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北洋海军炮台遗址、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推开历史的厚重大门,听战争的警示启迪。习.平说,我一直想来这里,来感受一下,感受教育,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13亿多中国人要发奋图强。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不同途径。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 (1) 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什么杂志?
  2. (2) 依据材料一说出“先进的知识分子”的主张。
  3. (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北洋海军(舰队)的基地在哪里?你认为应该如何“倾听战争的警示启迪”?
  4. (4) 按发生的先后顺序写出材料三中“两大政治运动”的名称。指出它们代表了哪两种“实现民族救亡”的途径?
  5. (5) 除了“甲午战争”外,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所反映的主题。
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
A .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B .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1915年袁世凯称帝心切,为了得到日本的支持,接受了《二十一条》中的绝大部分内容,其中没有接受的一条是(   )
A . 承认日本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力 B . 延长日本这.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铁路是期限为99年 C . 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D . 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顾问,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由封建帝制走向共和制的历史事件是(    )
A . 北洋政府的统治 B . 辛亥革命 C . 中华民国的创建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农业之本、农民之根。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是我国不同时期农村改革不变的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民生三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一一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材料四: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意见》指岀,“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有利于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新华网》

  1. (1) 材料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2. (2) 据材料二,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
  3. (3) 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4. (4) 综合上述四则材料指出,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纲领或政策其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习.平主席在今年反腐倡廉时强调 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监督施政者,为维护统治秩序和国家利益是古今中外普遍采取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源远流长】

材料一:随着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建立以及封建制度在我国的最终确立,中国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监察制度。秦代中央监察官,位列三公,地位仅次于丞相。

【伟大尝试】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他山之石】

材料三: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1. (1) 材料一中“秦代中央监察官”正式名称是什么?
  2. (2) 为“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近代前期先进的仁人志士作出了许多努力,请列举其中一例。
  3. (3) 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英国颁布此文件的目的是什么?
  4. (4) 材料四出自哪一部文献?材料中的内容体现了欧洲近代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主张?
  5. (5) “有权不能任性,用权必受监督”。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打造高效廉洁法治政府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积极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 . 自强、求富 B . 民主、科学 C . 三民主义 D . 马克思主义
阅读下列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①经济逐步解体。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③派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些探索都未成功。
  2. (2) 辛亥革命推翻了④的统治: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⑤"。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复辟帝制,他死后,中国陷入⑥的局面。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改变。
  3. (3) 中国共.产.党的⑦,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 (4)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⑧"。⑨等人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领导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5. (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到瓦解的历史进程留下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本会之设,专为联络中外有志华人,讲求富强之学,以振兴中华维持国本起见。”第一次鲜明地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号召。“本会”是(   )
A . 兴中会 B . 华兴会 C . 光复会 D . 中国同盟会
“振兴中华”是每一位爱国志士的不懈追求。最早喊出这个口号的是孙中山,为了振兴中国,他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 . 强学会 B . 兴中会 C . 光复会 D . 同盟会
首先举起起义大旗,发动护国战争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孙中山 B . 蔡锷 C . 宋教仁 D . 黄兴
下图反映的是(    )
A .   中华民国的建立 B . 北洋政府的统治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D . 护国战争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