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题库

斯大林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达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这次行动”最直接的战果是(  )

A . 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B . 诺曼底登陆 C . 世界发法西斯联盟建立 D . 攻克柏林
学习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刚同学整理出以下知识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着二战的结束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保罗·肯尼迪在谈到国家的发展时说过这样一种观点:“如果一个国家在战略上过分扩张(如侵占大片领土和进行代价高昂的战争),它就要冒一种风险:对外扩张得到的潜在好处,很可能被为它付出的巨大的代价所抵消。”以下国家的发展史不能佐证其观点的是(   )

A . 1799——1814 年的法国 B . 1933——1945 年的德国 C . 1936——1945 年的日本 D . 1941——1945 年的苏联
某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议会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某协定应该是(    )

A . 《联合国家宣言》 B . 雅尔塔协定 C . 《九国公约》 D . 慕尼黑协定
“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讲,他随后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上述材料表明(    )

A . 二战开始爆发 B . 二战开始扩大 C . 二战进一步扩大 D . 二战即将胜利结束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二:2006年4月18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J涛对美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胡J涛访美期间指出,中美建交27年来,两国关系虽历经风风雨雨,但总的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中美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互利合作是两国的正确选择。

材料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

  1. (1) 材料一中图一反映的是哪场战争前的剑拔弩张的气氛?战后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名称是什么?

  2. (2) 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哪种反动势力的猖獗?二战期间为打败这些邪恶势力中、美等26国通过签署什么文件实现了联合?

  3. (3) 材料一中图三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40年前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位美国总统在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总统是谁?

  4. (4) 据材料二所述中美建交是哪一年?现在,中美两国都加入了一些国际和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试各举一例说明。

  5. (5) 材料三中“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6. (6)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面对世界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合则双赢,分则两伤,合作共赢”是历史发展的定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随着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相继诞生,国共两党关系遂成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并对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论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及启示》

材料二: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法西斯的作战行动、加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三:法德关系能够实现民族和解,这奠定了二战后欧洲合作的政治基础。正是在法德关系实现和解的基础上,两国合作推动欧洲一体化开展,进而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力地推进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法德关系的改善,也为当今国际社会解决国与国之间冲突和对抗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材料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习.平《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

  1. (1) 材料一中,国共两党经历的“两次合作”“两次分裂”分别出现在哪几个历史时期?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尔塔会议产生的深远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举出一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合作的具体表现,并简述法德和解的历史作用。
  4. (4) 根据材料四,谈谈当今时代大力弘扬万隆精神的现实意义。
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与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全球性战争 B . 日军偷袭珍珠港——英美开辟第二战场 C .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D . 诺曼底登陆——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内容后,王刚同学有些新的认识。其之一就是(    )
A . 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B . 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C . 德日法西斯投降后世界永无战争威胁 D . 妥协退让会增长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
在科技进步、文化交流、政治互信、经济融合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人类社会逐渐成为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互通】

材料一:

【相学相鉴】

材料二:

【群策群力】

材料三: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摘自北师大九年级下册教材

【共建共享】

材料四:近年来,在欧洲、北非、中东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表明,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难民数量已经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历史纪录。……禽流感、埃博拉、寨卡等疫情不断给国际卫生安全敲响警钟。

——习.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1) 材料一图一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械是什么?与图二相关的科技革命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哪一发展趋势?
  2. (2) “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请举中国近代史上一例说明。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思想主张和价值理念有哪些相同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签署的文件的名称及意义。
  4. (4) 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全人类共同面临哪些危机和挑战?为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共享美好家园,各国该如何积极应对?
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贺信中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次战役是(    )
A . 诺曼底登陆战 B . 斯大林格勒战 C . 斯科保卫战 D . 柏林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③莫斯科保卫战   ④诺曼底登陆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②④
下表图的史实与结论,表述不一致的是(    )
选项史实结论
A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B斯大林格勒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C雅尔塔会议加快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D《联合国家宣言》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A . A B . B C . C D . D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团结应对疫情。回顾二战,为抗击共同敌人,各国相互合作,协同作战开始于(    )
A .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B . 开罗会议的召开 C .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D . 《波茨坦公告》的发布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苏联(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作用举足轻重。让我们一起回顾辉煌,反思教训。

(顺势而为,破旧立新)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列宁

(一心一意,谋求发展)

材料二: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2年和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年份

项目

1932年

1937年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值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2

1

2

1

电力

7

4

3

2

煤炭

4

3

4

3

5

4

3

2

(体制僵化,弊端显现)

材料三:

图片_x0020_100007

(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材料四:……战时,要保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1. (1) 材料一中的俄国由“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到“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与列宁开出的哪一“处方”有关?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这对20世纪40年代苏联的反法西斯战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图片反映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哪一方面的问题?为改变上述问题,苏联曾有两次改革,分别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共同敌人”指什么?写出两例“保持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打败共同敌人”的相关史实。
军事国防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材料一:春秋时期,各国军队的士兵主要由贵族及其“私属”和“国人”组成,因此军队规模较小;春秋时期兵器为铜制,不足够锐利,因此大部分国家采用以战车为主体的作战方式,军事行动范围有限。到了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随之改变的征兵制度导致农民成为士兵的主要来源,军队数量及规模增大;且战国时期出现了锋利的铁兵器和先进的攻城器械,从而到了战国时期的各国主要以徒兵、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为主,战争也就具有了一定的运动性和待久性。

材料二: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仅一个月时间,波兰全国领土被占领。波兰部队的组织形态是完全落伍的,他们没有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此外,他们的军事思想也已经落后了80年,仍然深信大量骑兵的价值,并对骑兵冲锋的可能性寄以一种病态的信仰。而德国已经组成了新型部队——6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4个摩托化步兵师,利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即所谓“闪电战”。

——英国军事思想家李德・哈特

材料三: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时受阅的武器装备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式说成是“万国牌武器展览会”。2019年国庆70周年大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是历次阅兵中最多的,这些武器装备都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其中大多数是新型主战装备,技术战术性能先进,有的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防开支经历了从维持性投入到适度增长的发展历程,总体保持与国家经济和财政支出同步适度协调增长。中国的国防开支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构成,并未用于对外扩张。2020年中国周边地区的大国博弈有所加剧,朝核问题、南海问题、阿富汗问题等依然没有完全解决,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时起时伏,这些都使中国需要保持“以武止戈”的国防能力。近年来,中国对于国际安全的贡献不断增强,无论参与国际维和还是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劝和促谈,中国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环球时报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说出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 (2) 材料二提及的是哪次重大战争?依据材料二,概括波兰在“抵抗德军入侵”中最终失败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建国70周年阅兵式受阅武器有哪些特点。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当今的世界局势。依据材料四说出中国发展国防力量的原因。
下列关于英国的评价,评价偏颇的选项为(    )
A . 较早地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 B . 殖民扩张成就其“日不落帝国 C . 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枝独秀”,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 D . “二战”中始终推行绥靖政策,放弃抵抗,引火烧身,自食其果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

【战争根源】

材料一:见图。

【友好建交】

材料二:30年代国际形势的变化,给苏联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苏联首先向一直未与之建交的美国传送建交的意愿。罗斯福就任总统不久,即向苏联政府提议正式举行建交谈判。不久,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还趁此机会,同西班牙、匈牙利等一系列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战时合作】

材料三:罗斯福曾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 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一一摘编自《海事大观》

  1. (1) 材料一图一中是哪两大军事集团?结合材料一的图一、图二,概括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与美国等国友好建交的经济原因。
  3. (3) 材料三中“罗斯福曾经高度赞扬”的“一次胜利”和“斯大林盛赞”的“登陆战役”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
A . 德军突袭苏联 B . 日军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美、英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
二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5500多万生命、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战后,国际社会审判和惩处了战争罪犯,决定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作出这一决定的是(    )
A . 波茨坦会议 B . 开罗会议 C . 雅尔塔会议 D . 万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