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点题库

汉朝长安城里叫做“市”的地方是专门的(      )

A . 居民区       B . 商业区 C . 办公区 D . 皇城区
汉初,在沿袭秦朝的的同时,分封了一些 , 以拱卫中央,巩固政权。

两汉文化看徐州。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    )

A . 公元前2世纪初 B . 公元前2世纪末 C . 公元前3世纪初 D . 公元前3世纪末
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皇帝不包括(  )
A . 汉高祖 B . 汉文帝 C . 汉景帝 D . 汉武帝
《史记》记载:“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国家安定,只要没有洪涝和干旱灾祸,百姓就人人饱暖,家家富裕。”“京城的钱财多达以万贯计,穿钱的绳索都腐朽了,根本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钱。太仓的谷物一年积压一年地堆放,满得散落到了仓外,都到了腐烂不能食用的地步,”汉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 秦始皇的横征暴敛 B .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打击 C . 体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D . “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
中国封建社会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强大的治世局面。如西汉初期出现了“之治”,唐太宗时期出现了“之治”。
秦朝灭亡以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战争”。项羽势力强大,却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转强。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建立了汉朝。然而,由于多年战乱的影响,社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对此,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罢兵皆归家,释奴为民,轻徭薄赋等一系列的政策,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为后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0

材料一:及孝文即位,躬(亲自)修玄默(清净无事),劝趣农桑,减省租赋。

——班固《汉书·刑法志》

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文帝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材料四: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今,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新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的统治者对人民实行什么政策?
  2. (2) 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的发展有何启示?
  4. (4) 依据材料四中“汉皇帝”是历史上哪位皇帝?他下“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
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史“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增加政府收入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缓和阶级矛盾 D . 反击匈奴袭扰
“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②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③吸取秦亡的教训

④变法图强,建立县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今天国家提倡“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 汉高祖时间 B .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 C . 汉武帝时期 D . 秦始皇时期
如果我们认真学习历史、研究历史,我们会发现它其实非常有趣,很多历史事件好像之前都发生过。西汉和东汉初期统治者,他们创造盛世的做法就非常相似,即(    )
A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B . 合并州县,裁减官员 C .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D . 重视“以德化民”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的措施是(    )
A . 依法治国 B . 休养生息 C . 苛捐杂税 D . 大兴土木
西汉前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治世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光武中兴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③①②①
据《史记•平准书》记载:“汉兴七十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样的卓越成就是因为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 . 郡县制 B .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 . 推恩令 D . 盐铁官营,统一铸币
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当时(   )
A . 摒弃秦朝政治制度 B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 . 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 .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A . 发展农业生产 B . 增加财政收入 C . 稳固政权统治 D . 减轻农民负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经济等各方面闪耀着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取得大的成功。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废除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建立了全新的经济、政治体制,从而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中国古代史稿》

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取得大的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请写出两点。)

材料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2. (2) 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废除了旧的经济制度,建立新的经济体制”的措施。
  3. (3) 据材料三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 (4)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这一政策,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西汉初年,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的措施是(    )
A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 实行分封制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推行郡县制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 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政治之盛】

材料二: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主题歌:“汉家旌旗蔽四海,暮云飞渡单于台。……五十 四年功过凭谁述,甘泉花落尽尘埃。”

【外交之盛】

材料三:

  1. (1) 材料一描述的情景的出现得益于哪一治世局面?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2. (2) 材料二中,“暮云飞渡单于台”指什么军事行动?汉武帝励精图治促成的盛世局面是什么?
  3. (3) 材料三呈现的神奇商路是什么?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4) 【文化之盛】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 作为最高学府,西汉末年达上万人规模;东汉光武帝还兴办地方官学一郡国学。试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