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时期,我国铁农具大大发展,铁犁和牛耕在黄河流域普遍推广使用,铁制锸、镢等在北方和南方的使用更为广泛。宋代的农耕技术非常发达,整地、播种、管理等各种田间技术日趋精细。当时出现了一种专门适应水田耕作工具——耖。它能使田面更加平整,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南方人民还发明了“秧马”,用于插秧,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摘编自《中国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历史上王朝建立之初往往出现了经济繁荣的盛世。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拷问盛世的出现,可见一般。治国之者执行理念、政策调整、利民举措等直接关乎经济兴衰。如唐太宗很善于吸收前朝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保证农时,喻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武则天继承唐太宗发展农业经济的政策,“劝农桑,薄赋徭……禁浮巧;省功费、力役……”唐玄宗在全国各地大兴屯田,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管理。康熙帝奖励农桑,治理黄河,救治灾害,推广玉米番禹等农作物种植。

  1. (1) 材料一反映的核心信息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说明盛世繁荣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许多帝王采取的措施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1. (1) 秦始皇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 (2) 秦朝因暴政速亡。汉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在经济方面,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在位20多年间,大到宫室小到车骑都没有增加,以节俭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 . 汉高祖 B . 汉文帝 C . 汉景帝 D . 汉武帝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征派了几十万人,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要建造露台呢?”

  1. (1) 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怎样的统治状况?这一状况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2. (2) 材料二的描述与汉初的哪一统治政策有关?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3. (3) 综合上述问题,请你回答秦亡汉兴的原因。

下列不属于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是(  )
A . “兵皆罢归家” B . 释放奴婢为平民 C . 减轻农民的蚊税 D . 修建阿房宫
上题选项中出现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这两个盛世局面,它们的共同特征有(  )

①社会比较安定②农牧文化融合③经济得到发展  ④科举制度完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在建立汉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其中6个异姓王。刘邦剪除异姓王(   )
A . 目的是强化专制皇权 B . 深受分封制观念影响 C . 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 D . 导致王国问题的形成
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大一统 D . 开元盛世
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一般写着“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其相关联的人物是(    )
A . 刘邦、项羽 B . 商纣王、周武王 C . 商汤、夏桀 D . 尧、舜
盛世出,则社会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几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食货志》

  1. (1) 根据材料说一说西汉建立之初的社会景象如何?结合所学分析产生的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现象与什么盛世局面有关?再举1例盛世景象
  3. (3) 综合材料及所学,概括治世局面形成的共同因素?谈谈对你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文帝与汉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

材料二: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有的)乘牛车。上(皇帝)于是约法省禁(制定许多节约的措施),轻(减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收入的十五分之一用来交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根据官府的用度来制定农民的赋税标准)。

——《汉书》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汉景帝

  1. (1) 材料一中,汉文帝与汉景帝统治时期的社会局面被称作什么?
  2. (2) 说说汉文帝与汉景帝对待“农”的态度。
  3. (3) 根据材料二,分析造成“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原因。
  4. (4) 根据材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景帝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俗话说:“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假如你是西汉开国皇帝,你该如何治理国家(      )
A . 开疆拓土 B .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C . 推行郡县制 D . 征收重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史公日:汉兴,孝文施大德,天下怀安。至孝景,不复忧异姓,而晁错刻削诸侯,遂使七国俱起, 合从而西乡(联合对抗西面长安中央政权),以诸侯太盛,而错(晁错)为之不以渐(逐渐)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机,岂不以谋哉?

——《史记》

材料二: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官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 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资治通鉴》

  1. (1) “汉兴”之初,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了什么政策?“至孝景”出现了何种治世局面?
  2. (2) 依据材料一指出,孝景时期出现了什么危机?原因何在?为此,主父偃又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
  3. (3) 依据材料二指出,孝武的统洽之所以能“免亡秦之祸”的原因是什么?
汉初,统治者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下列休养生息政策属于汉高祖采取的是(    )
A . 提倡以农为本 B . 下令“兵皆罢归家”    C . 降田赋为三十税 D . 重视“以德化民”
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 . 提倡节俭 B . 兴修水利 C . 以德化民 D .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材料三:(汉景帝)诏曰:“哝, 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国郡务劝农桑……”

  1. (1) 根据材料地回答,“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决裂阡陌”分别指什么?“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对秦国起到的作用。
  2. (2) 据材料二,说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 (3) 材料三表明了汉景帝怎样的观点?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举一例说明。综和以上三则材料所述,你认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学习历史要重视各类图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诸子百家的部分思想主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为贵,社稷之,君为轻。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治世不一道,便(变)国不法古。

★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材料二:秦朝、汉初农民负担对比表

 

秦朝

汉初

赋税

将收获物的2/3上缴国家

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和景帝实行三十税一

徭役兵役

连年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占全国人口的1/7还多

汉高祖减免徭役及兵役;文帝和景帝进一步减轻徭役,三年一事

刑罚

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死刑有10多种;族诛、连坐

文帝和景帝废除了一些肉刑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史称什么?指出表格中的思想主张出自哪两个学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派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2. (2) 据材料二,与秦相比,汉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3. (3) 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或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影响)。
  4. (4) 结合所学知识,从秦亡汉兴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
中国古代社会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国力的兴盛都离不开制度(政策)的创新与完善。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间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二: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在什么时期开始逐步瓦解?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概括出该制度有何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汉文帝采纳大臣们的建议后提倡实行什么政策?文帝、景帝时期出现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年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人民得不到温饱。为此,汉初统治者实行(    )
A . 以“礼“治国 B . 用牛车代替马车 C . 对匈奴和亲政策 D . 休养生息政策
翦伯赞在《中国史纲要》一书中指出:“一些看来对农民有利的措施,都对地主、商人更为有利。例如文景减免田赋,地主获利最大;入粟拜爵。也大有助于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所以这些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会助长兼并势力的扩展,加剧阶级矛盾。”材料评述的是文景之治的(    )
A . 历史背景 B . 基本内涵 C . 历史局限 D . 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