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知识点题库

汉重视“以德化民”在(    )

A . 高祖时期 B . 文景时期 C . 武帝时期 D . 光武帝时期
夏朝的建立者是 , 都城相传在 , 商朝的建立者是在盘庚把都城迁到后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西周的建立者是 , 都城在;东周的都城在。秦朝的建立者是 , 都城在 , 西汉的建立者是 , 都城在

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 . 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 . 前后近40余年 D .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
历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  )
A . 刘邦 B . 项羽 C . 英布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的汉祖指的是谁?(    )

A . 嬴政 B . 项羽 C . 刘邦 D . 刘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楚汉战争时,为打败项羽,刘邦曾分封了一些人当王。这些人不姓刘,历史上称为“异姓王”。汉初,刘邦逐渐铲除了“异姓王”,却又分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让他们到各地去建立王国,历史上称为“同姓王”。刘邦去世后,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诸王势力日益膨胀,他们“不听天子诏”,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景帝时,吴王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旗号,率领七国叛汉。这次叛乱虽然很快被镇压,但它足以暴露出王国问题的严重性。王国问题是关系到西汉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它延续时间长,威胁性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影响了团结和稳定。

  1. (1) 当初刘邦封“同姓王”的目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说一说,为什么西汉王国问题是关系到西汉生死存亡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3. (3) 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什么措施解决王国问题的?
  4. (4) 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实现“大一统”,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担负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文帝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商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

  1.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一重要思想?据此,西汉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2. (2) 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主张?应如何评价这一主张?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釆取的治国政策是(    )
A . 休养生息 B . 文景之治 C . 削弱侯国 D . 实行分封
汉文帝采纳晁错提出的“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建议,提倡(    )
A . 休养生息 B . 以德化民 C . 以农为本 D . 勤俭治国
礼节体现了时代变迁,礼节也反映出国际风云变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坐到跪】

材料一:如图: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跪与不跪】

材料二: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

乾隆时代(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

咸丰时代(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

同治时代(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

【废除跪拜】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没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握与不握】

材料四:如图:

【握手合作】

材料五:如图:

  1. (1)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2. (2) 材料二所述的“跪”与“不跪”体现了中外在思想上有何差异?
  3. (3) 材料三中的“南京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依据材料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4. (4) 材料四中卿杜勒杜勒下令与美国推行哪一政策有关?1972年的“中美握手”有什么标志意义?中美两国由“不准握手”到“握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5) 图反映出我国新时期外交有何特点?
汉高祖时期,大大减轻农民赋税和徭役,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采取这些措施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汉初民不聊生,急需恢复 B . 汉高祖天生节俭 C . 汉高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D . 国家富庶军事强盛
两汉时期,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局面是(   )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开皇之治 D . 贞观之治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其中“汉业建”的时间是( )
A . 公元202年 B . 公元前202年 C . 公元221年 D . 公元前221年

稻香话丰年,农业系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 10000 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下图的农作物,……

距今 7000 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

——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下图为浙江余姚某遗址出土的工具

材料三: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 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政策,对恢复农业生产, 鼓励农民开荒垦地等有推动作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是何种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
  2. (2) 材料二出土的工具名称是什么?有何用途?
  3. (3) 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以及作用。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4.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的建议。
思想家王韬说:“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下面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 秦国商鞅变法,国力大增 B .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 C . 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D . 汉武帝进一步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9年教上期四个单元按时序展现中国古代史的基本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写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 (2)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哪一朝代?战国时期各诸候国实行变法改革,在各国的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哪次变法?
  3. (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写出汉朝出现的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
  4. (4)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哪一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写出一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5. (5) 学完本册教材,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汉朝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进步。如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

A . 播种 B . 收割 C . 灌溉 D . 耕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先后在西汉、唐朝、清朝出现过公认度较高的“盛世”。这些盛世往往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它们的影响也常常被夸大。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岑大利《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1. (1) 阅读材料,列举一个古代的盛世局面。
  2. (2)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懂。凡米食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A . "摆黜百家,独尊儒术" B . 修养生息政策 C . "推恩令"的实施 D . 盐铁专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