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题库

史实与推论 :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写“对”,错误的写“错”。

史实 推论 正确与否
(1)“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除了儒学,各家学说在汉代必须绝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废除郡县制实行分封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2)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这句话是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分水岭是指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说它是悲剧性的是指它没有真正完成三民主义的革命任务。    
(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到内地----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4)中古西欧城市大多位于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自从城市产生起,西欧的城市就展开了反抗封建主的干涉、剥削、统治和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中古西欧有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西欧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5)19世纪中期,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两个人以手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是反对奴隶制”,跟在后面的回答往往是枪声。 这说明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最终通过独立战争,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    
(6)冷战结束后,市场经济席卷全球,世界贸易组织、 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建立。 这说明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格局已经出现。   
两汉时期,手工业技术的成就不包括(     )

A . 用水排鼓风冶铁 B . 发明使用耧车进行播种 C . 丝织业中使用提花机 D . 用植物纤维造纸
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    )

A . 秦始皇时期 B . 汉高祖时期 C . 汉武帝时期 D . 唐太宗时期
有历史学家说:“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秦完成统一大业是在哪一年?为巩固统一,秦王嬴政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是怎样建立这一制度的?
  2. (2) 用一句话概括汉武帝的作用。
  3. (3) 从秦汉时期起,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综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
A .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 . 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初,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雏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还实行什么制度?结果如何?为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4. (4) 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有人说中国秦汉时期发展方向是:立足中原,一路向西。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从材料一的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正确,不能得出的信息错误。

    ①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军事进攻。

    ②反映了秦王雄才大略完成中国的统一。

    ③反映了东方六国放弃分封制西顺秦国。

    ④统一关键之战是秦齐之间的长平之战。

  2. (2) 仔细观察秦朝、西汉疆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结合所学完成秦朝疆域四至示意图。

    A:     B:

    ②对秦朝到西汉疆域最大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有

    A.加强对西域的经营和管理

    B.标志今新疆已纳入管辖区

    C.管辖洛阳以及安息等地区

    D.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班超

  3. (3) 结合材料三完成路线示意图,结合时政知识说说这条路线的现实意义。

下列各项与汉武帝无关的是(    )
A . 平定七国之乱 B . 大规模治理黄河 C . 颁布推恩令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④“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①②④ D . ④③②①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途中遭遇匈奴人,被扣押了十余年,第二次出使时却没有遭遇匈奴人,很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他改变了行进路线,避开了匈奴人 B . 有大量军队护送,匈奴人不敢进攻 C .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把匈奴人赶到更北的地方 D . 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友好关系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发展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通过不断创新,完善了社会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形容周朝就是一个班级,班主任是周老师,班级最初有100多名同学,而后不断减少。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

班主任:周老师 班上学生一百多

材料二:图一

图二

材料三: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图三

  1. (1) 西周初年“周老师”通过什么制度管理全班,从而巩固了疆土?这些“同学”有个共同的名。那是什么?到了东周时期,“周老师”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班级人数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2. (2) 对比图一图二,图一漫画中的“老大”对应图二中的哪一职位?他有什么权力?其创立者是谁?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汉初年诸侯王的封地应该是图三的“国”还是“郡”。为了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4. (4) 请预测一下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图二中哪一职位的权力会不断增加。
秦汉时期阶段特征应归纳为(  )
A . 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 .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是在谁统治时期?(    )
A . 汉文帝 B . 汉景帝 C . 汉武帝 D . 汉高帝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并且呈不断加强,对后世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讨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神灵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皇子功臣都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他们,很容易就控制了。天下没有异心,这就是安宁的办法啊。”

——译自《史记》

材料二:西汉的主父偃曾建议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为其国,必稍自弱矣。”

——《史记》

材料三:《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通签书施行”。

材料四:取消地方上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并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1. (1) 材料一中李斯指出了西周时期哪一政治制度的弊端?为克服这一弊病,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 (2) 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汉武帝对地方诸侯王国采取了哪一举措?
  3. (3) 阅读材料推断,宋太祖在地方设置通判是为了牵制了哪一地方官职的权力?通判与汉武帝时期在地方设置的哪一官职在行使职能上有相似之处?
  4. (4) “行中书省”最早设立于哪一王朝?材料四是我国古代哪一帝王采取的监控地方的举措?
  5. (5) 材料一到材料四,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变化趋势?
经济政策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最后统一六国之年(公元前221年)便立即推行了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一整套措施。度、量、衡制度的统一是适应经济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需要的必然趋势。

——俞伟超、高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历史功绩》

材料二:从古至今盐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铁作为生产工具和兵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盐铁业的巨大利润和对整个盐铁行业的管理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历史大局。

——李易《从西汉盐铁专卖看官营经济》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材料四:转运使制度的设立,应该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加以考察,作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的重要步骤,与传统的“杯酒释兵权”的解释相比,始终按照“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方针,协调地方行政机构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其意义更为深远,北宋政权亦藉此成功地避免了重蹈五代时期政权短期更替的覆辙。

——戴扬本《北宋初期转运使制度的演变》

材料五:“凡官员兵民私自出海贸易及迁海岛居住耕种者,均以通贼论处斩”“凡官吏士兵私自与海外诸岛交易或出洋者,亦以反叛通敌论罪”“凡国人在番托故不归复偷漏”

——《兵律关律》

  1. (1) 据材料一回答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意图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盐铁专卖是哪位帝王开创的措施?
  3. (3) 材料三中“此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4) 材料四宋太祖设转运使目的是什么?
  5. (5) 材料五表述的是清政府实行的哪一对外政策?请写出这一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6. (6) 以上材料都是我国历代王朝在经济方面所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个人的认识。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材料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的是谁?为了巩固统一,他首创的哪一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说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并说说这一措施对国家的统一起到怎样的作用?
  3. (3)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曹操有何远大的志向?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的志向,他做了哪些努力?
  4. (4) 综合以上所学,联系当今的“暴力乱港”事件,请你谈谈青少年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应该始终秉持什么态度?
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的时候,西汉国力强盛。然而,身居高位的汉武帝却无法摆脱问题。而他也正是在不断地消除问题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大汉帝国。请你根据下列史料,完成下列任务。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同姓王引起的藩国危机

[“守业难"之经济问题]

材料二:汉武帝刚继位时,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 禁绝,盐铁经营权也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三:

材料四: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1. (1) 图1和图2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是怎样造成的?
  2. (2) 由图2到图3的变化是汉武帝采纳谁的建议而取得的结果?
  3. (3)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汉武帝实施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 (4) 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什么“心神不宁”
  5. (5) 材料四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6. (6) 试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 .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C .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 .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
如表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体系简表”,反映我国古代国家治理趋势的正确表述是(   )

朝代

秦朝

西汉

宋朝

明朝

清朝

政治措施

中央和地方权力集中于皇帝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

解除禁军与地方节度使军权

废丞相

权分六部设厂卫

设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A .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 促进民族交往   C . 加强边疆管理 D . 推进中外交流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下表研究的主题是(   )

历史时期

东周

西汉

东汉

西晋

唐朝

政治现象

诸侯争霸

七国之乱

州牧割据

八王之乱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A . 君主专制弊端丛生 B . 地方建制的教训 C . 分裂违背历史潮流 D . 重文轻武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