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点题库

读图后,解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2)图中三国分别由何人建立?
(3)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4)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

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  )

A . 匈奴大 B . 孙刘联军 C . 前秦军队 D . 东晋军队
江山代有人才出,下列人物或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出现正确的一项的是(     )

A . 孟子—孔子—董仲舒—朱元璋  B . 汉武帝—汉高祖—曹操—唐太宗 C . 商鞅—岳飞—杨广—刘备      D . 武王伐纣—统一度量衡—颁布推恩令—澶渊之盟
掌握历史学习方法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下边是某历史小组用连线法编制的三国南北朝史实,正确的是(    )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蜀汉﹣221年﹣刘备﹣成都

③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④南朝:宋﹣齐﹣梁﹣陈    北朝:北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是东汉末年历史的倒退 B . 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 .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D . 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资料,其中最接近第一手资料的是(    )

A . 易中天《品三国 B . 韩震《三国故事》 C . 陈寿《三国志》 D . 罗贯中《三国演义》
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一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但这一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利于重新走向统一的积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结束了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平原,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

——毛.泽东

材料二:“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

         

诸回答:

  1. (1) 材料一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是通过哪个战役基本上统一北方的?
  2. (2) 材料二是对哪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他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联合,通过取得哪个战役的胜利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3. (3)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国和蜀国对生产都很重视,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东汉名士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小说家评价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鲁迅评价曹操: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材料三: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图

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人口变化

  1. (1) 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孙权建立了图示中哪个政权?(写字母)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是哪一朝代?
  2. (2) 请你来客观地评价一下曹操,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3. (3) 根据材料三两幅图片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示意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 B . C . D .
以下图片体现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
A . 208年,赤壁之战 B . 220年,曹丕称帝 C . 221年,刘备称帝 D . 222年,孙权称王
220年建立魏国的是(    )
A . 曹丕 B . 曹操 C . 刘备 D . 孙权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下面正确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图示是(    )
A . B . C . D .
此次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作为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同时该战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此次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官渡之战 D . 赤壁之战
易中天教授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三国。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是(    )
A . 官渡之战 B . 赤壁之战 C . 刘备称帝,蜀汉建立 D . 孙权称王,吴国建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频繁,政权并立对峙,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融合,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8

《三国鼎立示意图》

材料二  (南朝时)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地,北方地区)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四  成书于6世纪中期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东晋、刘宋)以来,(南朝人)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衣冠楚楚的社会名流),并在中原,(洛阳城里)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1. (1) 根据材料一,按序号顺序依次写出图中三个政权的名称。图中A地发生哪一战役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江南地区“地广野丰”“覆衣天下”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 (3) 材料三与哪次改革有关?“魏主下诏”指的是哪项具体改革措施?
  4. (4) 材料四中的现象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5. (5) 根据上述材料,哪些因素推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终走向统一?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关于那段时期的历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曹操废掉汉献帝,建立了曹魏政权 B .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C .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D .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举出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三例即可) 
据历史记载,吴国战船上下五层,可容纳士兵三千人:大海船长二十丈,载重万斛:孙权还多次派遣万人船队北航辽东,南通海南岛。据此可知吴国(    )
A . 海外贸易范围广 B . 造船业很发达 C . 重视农业的生产 D . 海战捷报频传
“三路军阀在赤壁之战之后,实力便已趋于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各 方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天下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上述材料反映出三国时期( )
A . 社会处于大分裂的状态 B . 经济发展促进局部统一 C . 局部统一利于社会稳定 D . 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