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东汉末年以来,    、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316年,匈奴武装灭亡西晋。

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发生在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南方比较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 (1) 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

  2. (2)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从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东晋后期的南方“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晋书•食货志》

请回答:

  1. (1)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纷繁,但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图二的水利工程名称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所学知识,商君变法后的秦国百姓要想获得爵位与赏赐土地,最佳方法是什么?

  4. (4) 根据所学知识,上述变法有何意义?

  5. (5)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2个即可)

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

A . 东晋──前秦 B . 西晋──东晋 C . 前秦──西晋 D . 前秦──北魏
我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再现南方经济发展的农业技术是(    )

A . “获湖”和粪肥 B . 翻车 C . 《齐民要术》 D . 区田法和代田法
以下成语的来历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是(    )

A . 投鞭断流 B . 退避三舍 C . 草木皆兵 D . 风声鹤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晁错(西汉)《论贵粟疏》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

材料四:(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1. (1) 材料一反映了汉代农民的艰辛生活,那时的“春耕”是应用何种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引发了怎样的社会变革?

  2. (2) 材料二反映了南朝江南经济什么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3. (3) 材料三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极大的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试举一例加一说明。

  4. (4) 材料四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什么现象?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明清小说有何新特点?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哪一个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活跃的都市,它的变化可以说是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缩影(    )

A . 建康 B . 成都 C . 洛阳 D . 广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材料三:西晋末,北方流民南迁人数激增,他们不但为常武地区增加了大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北方的小麦南朝时在江南大量种植,一年稻麦两熟,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常武地区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常州历史》

  1. (1) 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它反映了当时汉朝江南怎样的经济状况?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晋对内迁的少数民族采取了什么政策?带来了什么后果?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西晋末年常武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
经济格局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政治格局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代中叶到五代十国,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民众多次大规模地向南迁徙,既给南方带来一定的人口压力,也为南方社会经济的开发与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告完成。

——摘自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其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从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打破了旧有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后盾,战后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美苏冷战终结,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改变,正曲折地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材料三、四均摘自高中历史教科书

  1. (1) 材料一中,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几个阶段?指出其南移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的。
  3. (3) 根据材料三,简述二战后美国“对国际政治拥有巨大影响力”的表现。
  4. (4) 综上所述,归纳推动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共同因素。
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B;C

学习历史要注重史料实证,让我们追寻历史足迹,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1. (1) 任务一 【史料追寻历史史实】

    ①根据下面“史料1”示例,结合史料3、4内容,完成有关推论。

    史料1发现:一些粗糙石器,炭屑和烧骨

    推论:元谋人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史料2   发现:  推论:

    史料3   发现:  推论:

    ②根据下面“丝绸之路上交往的物品”示意图,概括丝绸之路上贸易交往的特点,并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

  2. (2) 任务二 【材料研读历史史实】

    阅读方框内史料,说明当时南方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3. (3) 任务三 【归纳总结历史规律】

    概括古代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下列关于东西两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两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东晋政权结束于武将手中

③东晋灭亡后南朝开始  ④西晋的统治者是司马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中华民族自古就重视农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的分布

图片_x0020_879269359

距今约900-7000年,在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来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

材料二:

春秋时测的铁锸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铁口犁

材料三: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江南为之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1. (1) 根据材料一回答,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春秋后期生产工具革新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它们分别具体指什么?它们的出现对当时经济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3. (3) 阅读材料三,汉景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体现了其“农,天下之本”的思想?
  4. (4) 材料四反映了江南地区什么历史现象?
  5. (5)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农业的发展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
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 . 南方自然条件好 C . 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D . 南朝统治者施行仁政
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 . 建康 B . 洛阳 C . 长安 D . 建业
下图文材料说明(    )

A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 .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