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 )

A . 秦汉时 B . 隋唐时 C . 两宋时 D . 明清时
三国后,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B . 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C . 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D . 作物以种植小麦为主
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A . 东汉末年 B . 西晋初年 C . 西晋末年 D . 东晋初年
仔细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 (1) 此图表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除了这个原因外,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3. (3) 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历史兴趣小组总结七年级上册各历史朝代特征,其中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为(     )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一年建立的?它的建立者是谁?定都在哪里?

  2. (2) “遂一天下”是怎么一回事?这次统一与以往的大一统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3. (3) 请你写出在这次统一以前,曾经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三个朝代。

  4. (4) 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重视什么的思想?

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 . 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 . 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 . 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    )

A . 长安 B . 临安 C . 建康 D . 汴京
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 . 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 . 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 . 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穿越时空,你对西晋后期大量人口南迁的原因做一次现场采访。在采访的四个人中,回答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 . 王某:北方社会动荡不安 B . 李某:南方比较安定 C . 张某:为了躲避战乱 D . 赵某:经济重心在南方
三国时,吴国造船业发达,230年卫温率万人大船队到达台湾。(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汉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状况

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 (1) 面对材料一叙述的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 (2) 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举一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
  4. (4) 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 (1) 材料一所示的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图中所示的中原汉族为什么迁往江南?
  2. (2) 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
  3. (3) 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一,三,说说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是(    )
A . 少数民族内迁 B . 南北人民二百余年的共同开发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
在汉朝,南京只不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县城,而在东晋南朝时,却发展成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这种变化表明(    )
A . 古代经济重心在南方 B . 北方人口都迁到南京 C . 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
  1. (1) 西周是被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所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民族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请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何时大规模内迁?
  4. (4) 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写出两点即可)
下图是某单元结构的示意图,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产生 B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下列诗句,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 “苏湖熟,天下足”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史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火耕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宋书》(南朝·梁)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表明(   )
A . 西汉经济非常落后 B . 南方得到开发发展 C . 江淮经济超过北方 D . 政治重心已经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