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完成统一的国家是(   )

A . 西晋  B . 东晋  C . 前秦   D .
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最活跃的都市是,人口已达到了百万。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 . 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 .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 . 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 . 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迁都洛阳导致游牧血统的统治阶级中汉族影响得到了发展……自从在河南立足起就系统采纳的汉化措施进一步加速了发展。……鲜卑贵族和汉族望族之间的通婚受到了鼓励。——[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1. (1) 根据材料一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

  2. (2) 材料一迁都洛阳的目的是什么?所推行的汉化措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些汉化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4. (4) 从材料二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

②种植水稻用绿肥

③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

④稻麦间种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这种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情况开始于(     )

 

A . 西汉 B . 东汉末年 C . 三国 D . 西晋
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 . 西晋 B . 东晋 C . 南朝 D . 北朝
西晋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 . 230年 B . 263年 C . 266年 D . 280年
下图为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了当时南方制瓷业较高的发展水平。除制瓷业以外,还有哪些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

①缫丝   ②冶铸   ③造纸   ④制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①② C . ③②①④ D . ②①③④
经济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材料四: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五:

材料六:时海内大乱……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八十七·晋纪九》

  1. (1) 材料一的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由此导致了当时思想领域怎样的局面?带来了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秦始皇采取了哪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四,汉武帝把什么权力收归了中央?带来了什么影响?在秦汉之际,24铢为一两,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货币的重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4. (4) 材料六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 (1) 上述两则材料能反映什么问题?
  2. (2) 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 (3) 这种变化最终形成在什么时期?
  4. (4) 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自 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苏湖熟,天下足。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  两幅历史图片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2. (2) 如材料二的图一所示,大运河南至余杭,余杭在今天浙江省的哪个城市?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 (3) 材料二中图二所示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它名称叫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的改革两手抓,一手是抓军事,能打仗、打胜仗;另一手是抓种粮,发展农业生产。“利出于地”、“名出于战”,把一切社会资源都驱使到促进农耕和有利于战争方面去。这个体制坚持了130多年,一直到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取得统一全国的胜利。

——张国刚《商鞅变法及其与西方的比较》

材料二:拓跋宏,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抛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地全部接受。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材料三: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四: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商鞅“抓军事”“抓种粮”的措施指什么?这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拓跋宏”指哪位皇帝?其“接受汉文化”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三、四反映了江南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4. (4) 结合材料反映的史实,概括影响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是()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C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 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迸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 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①南方的工具比北方先进 

②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迁移的时代。关于民族大迁移的影响,以下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 .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 B .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C . 造成了南方人口的压力 D . 加速了南方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