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题库

东晋的建立者是(     )


A . 司马炎 B . 司马睿     C . 司马懿    D . 司马昭
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 . 东吴       B . 西晋    C . 东晋  D . 东汉
阅读下列示意图

  1. (1)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   
  2. (2) 上述示意图体现的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   
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 . 优越的自然条件 B . 人口的大量迁移 C . 统治者的措施 D . 稳定的社会环境
《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材料反映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战乱频繁 B . 没有好的衣服穿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自然条件恶劣
如下图为南朝青瓷莲花尊,反映了当时南方制瓷业较高的发展水平。除制瓷业以外,南方还有哪些方面有显著的发展(    )

①缫丝    ②冶铸    ③造纸    ④制盐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地广野丰”,繁荣昌盛,百姓勤劳,努力耕作……。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主要原因有(    )

①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    ②江南地区战争相对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③当地民众与移民的辛勤劳动     ④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域辽阔,人烟稀少,生产技术较落后,百姓没有什么积蓄。

材料二:《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繁荣昌盛,民户越来越多,土地辽阔,物产丰富,如果一个郡获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问题。

材料三:唐朝《通典》记载,西晋灭亡后,大量文士避难南方。南方的文学、艺术、儒学一下子兴盛起来。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从汉朝到南北朝,江南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
  2. (2) 从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人技术等方面,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结合材料三指出,除人口和生产技术外,北民南迁还给南方带来了什么影响?
东晋初年流传着一句民谣:“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 东晋立国离不开庶族的鼎力支持 B . 东晋立国离不开士族的鼎力支持 C . 东晋庶族势力很大 D . 王氏与马氏轮流执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更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侥,覆衣天下。——《宋书》

  1. (1) 材料一反映的南方经济状况如何?
  2. (2) 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3. (3)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 (4) 南力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匈奴对汉一再侵扰。刘秀为了防御的需要,将幽、并二州边地的居民迁到常山关(今河北正定)和居庸关(今属北京)以东。在长城一带筑亭侯,修烽燧,加强防御。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要》

材料二:鲜卑慕容部原居鲜卑山……289年,慕容瘣率部落迁居徒河(今辽宁义县),不久又迁到大棘城(今辽宁锦州),从事农桑和畜牧。永嘉以后,北方农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来避难的也不少。……在内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汉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习俗影响汉人。……靠近胡族地区的汉人,甚至在生产上也受到了胡人的影响,从事畜牧或兼营畜牧。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1. (1) 中国古代移民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
  2. (2)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移民有什么作用?
  3. (3) 东汉三国以后,北方人民纷纷南迁,这一移民有什么历史意义?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一段“长期动乱时代”是指(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夏商周时期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稳定 B . 技术先进 C . 劳动力充足 D . 自然条件优越
《晋书·食货治》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民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较安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③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兴盛。

④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东晋南朝时期,来自北方的麦、黍、粟以及其它各种杂谷,在种植时间上与水稻交错进行,这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亩产量。由此可知,南方农业经济发展是由于(    )
A . 耕作劳力充足 B . 社会环境安定 C . 自然环境优越 D . 种植技术改进
东晋南北朝时,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

 ②北方人口南迁也给南方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江南自然条件好

 ④南方是汉族统治区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长期破坏,政治动荡不安,政权分裂割据,人心涣散,实是我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应当完全否定。”这种观点否定和违背了该时期( )

①科技文化进步

②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民族融合

④实现了区域间的统一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史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下列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 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B . 北人南迁和民族融合 C . 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D . 南方政治清明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很多,它们是我国军事谋略的体现,也是古代军事人才智慧的结晶。下列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淝水之战

A . ③②①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④① D . ①③④②
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其方式有很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交融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二:如图,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 (1) 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 政治制度有关?
  2. (2) 阅读材料二,分析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这对人口迁入地经济的开发有什么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概括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指出此次改革的影响。
  4. (4) 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促进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