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 知识点题库

下图所示人物是我国元代一位戏剧家,1958年他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位戏剧家是谁?他最有名的悲剧是什么?这部作品广泛流传,深受人民喜爱说明了什么?

  2. (2) 元朝时大量作家创作元曲,并流行于民间,这说明了什么?元曲的盛行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什么特点?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③④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 . 秦隋宋 B . 秦隋元 C . 秦元明 D . 隋元明
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 . 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 . 驿站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 . 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 . 元宵节最受重视,人们相互庆祝
“天子好蹴鞠(宋徽宗喜欢蹴鞠),满城尽高俅(东京城流行踢球)”。这两句诗,除了讽刺的意味外,同时也(    )           
A . 说明了知识分子受社会普遍尊重 B . 体现了宋朝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C . 道出了靖康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 D . 反应了宋朝市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进行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对峙”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下列各民族史料可供选择的有(    )

①鲜卑族    ②党项族    ③契丹族    ④女真族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宋代以前,君臣“对坐议事”。从宋太祖开始,大臣在朝堂上只能“站而论道”。导致北宋时期君臣之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可能是(    )
A . 当时君臣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B . 当时大臣奏请的事务太多 C . 宋太祖人老眼花 D .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015年12月1日,当杭州正式成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承办地时,国家主席习.平发表致词:“杭州2016年峰会将呈现给世界一份别样的精彩。”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就此解读为五句话(见表格第1列),杭州萧山某校808班同学欣闻此事后,准备用历史史实来充实“杭州别样的精彩”。现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表格中历史史实的表述。

杭州别样的精彩

历史史实

杭州恰如一部历史人文的经典藏书,她的底蕴让人迷恋。

文化遗址

(示例)跨湖桥文化遗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距今8000多年。良渚文化遗址位于余杭区,距今5000多年。

著名古都

以杭州为首都的古代政权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两宋中的①政权。

杭州恰如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她的美丽让人惊叹。

西湖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句是宋代著名词人②所写,他在杭州主政时曾在西湖筑有苏堤,其代表作还有《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运河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运河,其最南端点余杭(今杭州),沟通的最南端大水系是③

杭州恰如一座美丽华贵的人间天堂,她的繁荣让人赞美。

丝绸魅力

位于丝绸之路要道上的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城内专门有卖杭州的丝织品,命名为“汉沙维耶”,意为“④的”。

美丽赞誉

“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这是元朝时旅居中国多年的意大利威尼斯人⑤对杭州的赞誉。其回国后和朋友合作写成的《行记》引起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杭州恰如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她的创新活力让人推崇。

经济活力

两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与苏州、湖州同属江南经济,农业发达,当时民间流传着“⑥”的谚语。

文化活力

北宋平民⑦当年在杭州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杭州恰如一道温暖如春的最美风景,她的幸福和谐让人向往。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

杭州古名余杭,相传是⑧经过此地时留下一“方舟(杭)”,因此得名“禹杭”或“余杭”。传说中的主人公曾留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德传说。

精忠报国的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西湖边的岳坟里,埋葬的是抗金名将⑨。关于她的著名故事是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激励其保家卫国。

请写一句表达你对表中内容的感受或感悟的话:⑩

     
  1. (1) 统治阶级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开创新的政治制度。下图所示的制度有什么特点?

  2. (2)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些诗句反映的现象与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3. (3) 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唐朝时出现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生产工具一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4. (4) 下面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所带来的影响,请你综合下面的图表,将其补充完整。(有两个多余)

    A.民族融合  B.人口迁移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国家灭亡  E.民族战争

  5. (5) 阅读词条,完成所缺的信息。

    ★时期:

    ★改进人物:蔡伦

    ★地位:中国古代

    四大发明之一

    ★时期:南朝

    ★其他:圆周率

    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时期:东晋

    ★画家:

    ★地位:被称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时期:宋代

    ★体现:反映出

    宋代高超的

    技能

【读史料·评历史】

观点一:我国传统史学界认为.汉、唐称雄天下.四方皆来朝贡,何等气魄!而宋朝偏安一方,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观点二:美国学者罗兹-圣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来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材料一:    《北宋王朝收支情况表》

时间

收入(贯)

支出(贯)

1021年

15085万

12677万

1049年

12625万

所出无余

1065年

11613万

13186万

宋代官员蔡襄(1012--1067年)向当时皇帝奏道:“臣约一岁总计,天下之八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国何得不穷’民何得不困?”

“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县官之费,数倍于昔。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为了辨析上述观点,小明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你的观点和对宋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隋朝    ②秦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 . ②③①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③①②④
在上海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下列生产工具中,由“黄婆婆”改造而成是(    )
A . 筒车 B . 曲辕犁 C . 秧马 D . 木棉纺纱车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 北宋与辽对峙 B . 北宋与金对峙 C . 南宋与金对峙 D . 北宋与西夏和议
毛.泽东在他的诗词中把成吉思汗称为一代天骄,历史上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 . 统一蒙古 B . 带领蒙古军队灭金 C . 建立元朝 D . 完成对全国的统一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 .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C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苏湖熟,天下足”
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中,没有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
A . 明朝设立厂卫机构——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B . 宋朝与辽议和——辽宋出现和平局面 C . 唐朝文成公主出嫁——新疆社会经济发展 D . 清朝大兴文字狱——人们思想被禁锢
《宋史》中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材料反映了西夏(  )   
A . 效仿唐宋制度   B . 向宋朝臣服   C . 创立了文字   D . 全面汉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北宋和辽双方订立和议,辽朝撤军,宋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双方保持着和平局面;1044年北宋和西夏订立“宋夏和议”,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境贸易兴旺;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三: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

——《韩非子·有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和辽订立的合约指的是什么?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南宋与金“绍兴和议”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2. (2) 据材料二,元朝为实现对广大疆域的管辖实行了怎样的行政区划管理制度?又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专门管理台湾和西北西域地区?
  3. (3) 材料三所说科技发明指什么?请再举一例宋元时期促进世界文化传播的科技发明成就及其影响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南   宋初期对南方的大规模全面深度开发,促成南方地区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从此完全取代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地位。

  1. (1) 从材料可以看出,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变化有哪些原因?(任写 2点即可)
  2. (2) 下面是宋代经济发展表现简表,请将下列表格内容填写完整。

    项目

    表现

    农业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①,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

    海外贸易

    宋代的②、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 (3) 宋代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唐诗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颗璀璨明珠。回答问题。
  1.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彰显“诗史”特色的唐诗,作者是被誉为“诗圣”的(    )
    A . 杜甫 B . 李白 C . 李商隐 D . 白居易
  2. (2) “靖康耻,犹未雪。……杜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反映的是(    )
    A . 辽与北宋的和战 B . 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C . 金与南宋的对峙 D . 南宋末年的抗元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