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触与文明高度发展 知识点题库

下列关于北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重新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②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③宋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造成了北宋“三冗二积”的局面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1) 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

  3. (3) 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宋元时期,中国在科技发明、运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这一时期的成就有(    )

①发明造纸术     ②制成指南针    ③推广棉纺织技术     ④使用铁农具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请回答:

  1. (1) 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此河的地位和作用?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下列节日与习俗对应准确的一项是(    )           
A . 春节——划旱船吃饺子 B . 元宵节——挂彩灯拜年 C . 中秋节——放鞭炮吃粽子 D .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关于宋代衣食住行中的“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宋代交通发达,邸店很多 B . 达官贵人乘轿普遍 C . 宋代人们多用牛车、驴车 D . 宋代人们多骑马
两宋时期城市中的瓦舍是(    )           
A . 夜市 B . 商业区 C . 娱乐场所 D . 居住区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
A . 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 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C . 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创造了条件 D . 火药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庆祝的节日就是今天的(    )
A . 清明节 B . 端午节 C . 中秋节 D . 春节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其中对世界远洋航海技术起促进作用的是(    )
A . 指南针 B . 造纸术 C . 印刷术 D . 火药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是(    )
A . 东京 B . 临安 C . 应天 D . 建康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列举了中国古代科技向西方传播的水力冶炼鼓风机等26项发明。而在列举公元3—18世纪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发明时,李约瑟只找到了4项。以下现象与材料主题相吻合的是(    )
A . 当时东西方交流的道路太艰险,西方人不愿意东来 B . 作者喜欢中国,所以多记了一点 C . 所有的西方科技都完全落后于中国 D . 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影响深远
西夏诸帝十分重视儒学,广建学校,翻译儒家经书。仁宗在位时,下诏尊孔予为“”。 和辽相似.西夏也仿效中原王朝考试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模仿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保留至今的文印刷品,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
那时的商业城币很多,最大的是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农业繁荣 B . 手工业兴旺 C . 海外贸易发达 D . 文化昌盛
一位南宋抗金名将认为“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位名将是(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戚继光 D . 郑成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上述两句话皆摘自于赵恒的《劝学诗》。诗中所描述的现象最早发生于( )           
A . 魏晋南北朝 B . 隋朝 C . 唐朝 D . 宋朝
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 )           
A . 长安 B . 洛阳 C . 临安 D . 元大都
[家国情怀·家]2021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乐清市常住人口已经高达145万。其实,乐清经过历史.上几次人口迁移才有了今天的结果。让我们一起从乐清人口的变化中探寻历史吧!

材料一:建都于临安,此后,大量的人口南迁至乐清,乐清赵姓者大多是宋宗室后裔,为温州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浙南和乐清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许宗斌《昨夜风——乐清历史文化述略》

材料二:

表1乐清人口变化表

朝代

时间

人口数量

宋淳熙年间

1174-1189年

四万一千七百一十六人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年

十三万二千四百六十八人

明成化十八年

1482年

八万余人

清顺治十八年

1661年

约一万人

知识链接

明朝,乐清的外来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那就是由政府派驻的负责海上巡逻的士兵。……清顺治年间,颁布了“迁海令”,勒令沿海居民迁往内地,直到郑氏政权被攻灭,

朝廷才取消该政策。明清之际的战乱和相关政策使乐清经济文化受到严重损害。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乐清历史上这次人口迁移主要发生在什么时期?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乐清人口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人口的变迁对乐清产生的影响。
宋代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缺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出现的根源于(   )
A . 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 . 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 . 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 . 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