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知识点题库

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


A . 锦衣卫  B . 三司 C . 军机处    D . 六部
我们认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其主要依据包括(    )

①废丞相,权分六部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设立军机处,跪受笔录

④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君主权力的强化
八年级学生张强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    )

A . 焚书坑儒 B . 设置厂卫等特务机构 C . 八股取士 D . 大兴文字狱
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请你从以下对他一生中的四个剪影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
A . 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八股文 B . 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 C . 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 D . 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秦朝设丞相,唐朝增加宰相人数,明朝废丞相,清朝设军机处。这些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丞相制度的改革 D . 地方权力的增大
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此论断评价的是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    )
A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 禁止对外贸易 C . 加强思想控制 D . 拒绝西方殖民
明朝时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和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其主要目的都是(    )
A . 减轻财政压力 B . 清除贪官污吏 C . 强化思想控制 D . 加强君主集权
周恩来同志说:“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做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1. (1) 图一、图二中的人物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请列举史实加以说明?
  2. (2) 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什么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从而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 (3) 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
  4. (4) 上述材料中的人物事迹和历史事件对你有何启示?
泰国帕南车寺内有一副醒目的对联:“七度使邻邦有名盛记传异域,三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都。”当地华人以此为骄傲。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 (1) “七度使邻邦有名盛记传异域,三保驾慈航万国衣冠拜故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 .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 郑和下西洋 C . 玄奘西行 D . 鉴真东渡
  2. (2) 该历史事件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曾经最远到达(   )
    A . 地中海沿岸 B . 欧洲和大洋洲 C .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 欧洲和美洲
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比较表

明清时期的中国

同时期欧美国家

政治

史实

完成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结论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欧美国家落后

经济

史实

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

经历工业革命,

经济迅速发展

结论

思想

文化

史实

文艺复兴、宗教运动、

启蒙运动

结论

文化专制,愚昧无知

倡导自由、民主、科学

对外

政策

史实

嘉庆皇帝宣称:“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英国建立广阔的殖民地

结论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1. (1) 联系上述表格相关内容,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
  2. (2) 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写出一个

    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直接有关(    )
A .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 .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 .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下列能体现明清专制制度加强的是(   )

①文字狱      ②修长城      ③废丞相      ④军机处

⑤满蒙联姻      ⑥锦衣卫      ⑦东厂,西厂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⑥ C . ①③④⑥⑦ D . ②④⑤⑥⑦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
A .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郑和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   )
A . 菲律宾群岛 B . 波斯湾沿岸 C . 印度半岛 D .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近代学者章太炎就《四库全书》的编纂评价说:“乾隆焚书,其阴骘不后于秦也!”现代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由此可见,两人都(    )
A . 否认《四库全书》的文献价值 B . 肯定《四库全书》编纂的意义 C . 看到了封建专制对文化的摧残 D . 主张要彻底批判封建传统文化
下列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权利法案》通过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巴西赢得独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③②①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②④③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旧传统的新变化。在经济领域的新变化表现为(    )
A . 西南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B . 东南沿海实行严厉海禁政策,禁止对外贸易 C . 甘肃、四川等地区出现茶马贸易 D . 江南地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
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
A . 焚书坑儒 B . 罢黜百家 C . 八股取士、文字狱 D . 闭关锁国
下列历史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清朝的厂卫制度使封建专制达到了顶峰 B . 查理一世的统治致使巴黎人民爆发起义 C . 法国大革命在罗伯斯比尔时期达到顶峰 D . 波士顿倾茶事件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