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知识点题库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 . 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 . 深沟陷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 . 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下列选项中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抒情长诗,如镜子般直接反映心灵对现实的     

②中国新诗的一百年,是在新旧文化      冲撞中除旧布新的一百年。

③他是个有心人,又肯钻研,天天苦练,很快      了“断魂枪”。

A . 关照  急剧  熟悉 B . 关照  急剧  熟习 C . 观照  剧烈  熟习 D . 观照  剧烈  熟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

①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②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③我已经说过: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④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⑤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⑥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1. (1) 文中划线词语“无恶意的闲人”和“有恶意的闲人”分别作何理解?

  2. (2) 你认为第①段“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分别比喻什么?

  3. (3) 第③段开头强调指出“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的分析。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 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 B . 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 , 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 C . 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D . 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听见包弟尖声吠叫 , 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______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这些“新发现”______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______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细细的,叶子像   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叶子和花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学生的借书证,______可以借十函线装书。

A . 称道   涵盖   有害   竟然 B . 称奇   囊括   有毒   居然 C . 称奇   涵盖   有害   居然 D . 称道   囊括   有毒   竟然
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______长袍,步履______,风神潇洒,______顾盼,______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A . 肥大的  稳健  左右  光芒 B . 瘦窄的  稳健  前后  神采 C . 瘦窄的   沉着  前后  光芒 D . 肥大的  沉着 左右  神采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 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B . 本文题为记一次演讲,是梁实秋的一篇演讲稿。本文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C .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D .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五四时期,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携来百侣曾游,。恰同学少年,。(《沁园春·长沙》)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再别康桥》)

③她飘过,像梦一般的,。《雨巷》

④在雨的哀曲里,,散了她的芬芳。《雨巷》

⑤又前而为歌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⑥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②《记念刘和珍君》第四节中“。”表明了军人凶残,文人嚣张,这种中国式的专制统治,让鲁迅先生悲愤地喊出了“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③在《荆轲刺秦王》中“”描写了前来为荆轲送行的人听到高渐离和荆轲慷慨悲歌后的反映。

在下面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①1978年起,巴金在香港《大公报》开始连载散文,后编辑成《》一书,这个集子被认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②《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例)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依孔子修订的鲁史《》的顺序所作。

③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高中文本《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其杂文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 (1) 第一段写怀疑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2. (2)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徐志摩《再别康桥》中描写金柳的诗句是

②《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既写景又明志的句子

③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歌颂爱国青年的临危不惧的句子是:真的猛士,

下面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待(kuǎn)   解(pāo)    大喊大(rǎnɡ) B . 唤(shēn)   作(yì)     坛坛罐罐(ɡuàn) C . 笆(lí)     煎(áo)     来顺受(nì) D . (fú)     租(lìn)    拳打踢(jiǎo)
根据课文《纪念刘和珍君》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惨淡的人生,敢于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人物中任选两位,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

《论语》中的孔子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祝福》中的祥林嫂

《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    《哈姆莱特》中的哈姆莱特    《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

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散文是一个现代建构,不是自古就有的。中国的文学,本来是一个“文”的传统,到了现代,小说和诗充分完成了现代转型,但是散文的现代性转型还没有完成。

    ②要我看,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散文家只有一人,就是鲁迅。在鲁迅的手里,散文真正变成了一个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比如他的杂文、他的《野草》。可惜,鲁迅之后几乎是后无来者。

    ③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每当提笔之前对自己有个建议,要写现代的散文,要让散文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我们还不习惯在散文中表达这些。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是,是假的。

    ④散文作为一种认识自我和表达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形式,它的前途就在于完成现代性转型,真正地面对书写的难度。当你有苏东坡等古人附体的时候,书写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当你要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在这个感受中确定生活的意义,把它的复杂性写得清澈,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但是就要做。

    ⑤说到底,“文”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广大无边的“文”;另一个是这个小小的文学的散文,文学的散文实际上也是广大无边的“文”的一部分。所以文学的散文承担着责任,就是要能够真实地穿透陈陈相因的东西,真实地书写自身、书写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在我们的散文中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我们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文章,可能同有此病。

    ⑥散文的真理也就是那么两句。第一句,孔子说的“辞达”;第二句叫“惟陈言之务去”。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要害在于我们要做个“新锐作家”。以前别人没有感受到的、没有说过的,“新锐作家”现在要想办法把它说出来,给它形式,给它逻辑,最后把它形成一篇文章。如果能够克服这个难度,你得到的一定是一篇值得写的文章。你不仅得到了一篇文章,你也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更有力、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或者认识了事物。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事物,它的真相其实都是隐藏在你那个说不出来、表达困难的地方,你把它说出来,那你的道行、眼光和本事就都长了一层。

    ⑦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辞达”,努力做到直接地、有力地、清晰地、有逻辑地把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这就是现代的散文。

(选自李敬泽《面对散文书写的难度》,有删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实地书写自身复杂经验、书写这个世界的散文不是自古就有的,它需要进行漫长的现代性转型。 B . 如果散文是一种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那么鲁迅是现代以来唯一最伟大的散文家。 C . 作者认为,借鉴古代散文传统的散文就不难写作,独抒性灵、“我手写我心”的现代散文就难写。 D . 散文的难度在于逻辑清晰地把作者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直接而有力地写清楚。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重新定义了现代散文,强调散文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应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 B . 开头摆出散文尚未完成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间依次分析其原因和病症,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C . ②至⑤段主要运用了例证、对比论证分析当下散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呼吁写真实自然的现代散文。 D . 最后两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号召每个写作者都应努力做到“辞达”和“务去陈言”。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不扬弃古代散文中“文”的传统,不表达现代人的真切体验,就难以完成散文的现代性转型。 B . 因为散文背负着最深厚的“文”的传统,一些散文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所以散文转型任重道远。 C . 只要散文创作汲取传统中的腔调、笔法和文人气,写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那就是伪散文。 D . 作家只有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才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同时也能提升他自己的眼光和修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李文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农村我家冰冷的土屋里,一个摆放在炕中间的火盆,徐徐地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温暖着家人。

    灰头土脸的火盆,经年磨损已辨不清它的色泽,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是我和母亲挖来房前土坑的黄土,掺拌碎麻绳头仿造泥盆打制而成,盆壁粗糙凹凸不平。但它厚实,耐用,稳重,有如沉静在时光里的老者,静穆地抵御四面八方入侵而来的寒冷。它散发着秋阳晒干的柴草和牛马粪燃烧后的味道,偶尔窜出一丝瘦弱的青烟,嘘寒问暖呵护着家人。

    年迈的祖母整日厮守着火盆,有如它的保护神。祖母著一袭黑色长袍,黑色网兜罩住稀疏的花发,瘦弱的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和老年斑,半眯着凹涩的双眼,青筋裸露枯枝般的双手总是轻轻放在火盆上吸收热量,双膝上下叠加端坐在褥子上,一如默默念经打坐修行的僧尼。祖母喜爱抽烟,一杆尺余长的烟袋伸进火盆,深深一吸,火星闪烁,烟雾缭绕中的祖母如同仙人般养精纳神。左邻右舍难耐寂寞的老姐妹爱串门凑热闹,三三两两围拢着火盆,陪同祖母长枪短炮吞云吐雾,有一搭无一搭地东拉西扯,一坐就是小半天,真应了“老太太,小媳妇儿,一个一个有福人儿,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儿”的民谣,寒冷寂寞的时光随着袅娜升腾的烟雾悄悄溜走。

    数九寒冬的夜晚,闲暇的女孩子也爱扎堆凑热闹,二姐的闺蜜们常挤在我们家。几位穿着花棉袄梳着大辫子透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围坐在火盆旁学织毛衣。胖乎乎的二丫是初学,二姐先是平针起好头,再手把手教,食指怎样上线,怎样旋转回针,不厌其烦;黑黝黝的领弟是一知半解,二姐悉心点拨,恰到好处;闪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芹拿着半成品,是来学花样技巧的,两人比比画画,各抒己见。她们唧唧嘎嘎地说着话,说毛线,说款式,说图案,说织法,也说女孩子的悄悄话,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不止。不小心,织针掉到火盆里,线头被点燃,女孩子惊叫拍打着。

    一张张甜美秀娟的脸散发出胭脂之气,女孩子的心事梦想和憧憬蕴藏在簇拥的火盆里。

    火盆里也有孩子的乐趣。我和四姐五妹在火盆旁写作业,看画本,玩嘎拉哈,翻绳,下五道。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在抓心挠肝的急切等待中,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豆,让枯寂的冬夜充满甜蜜温馨。抓一把玉米、黄豆,散落到火盆里,噗噗噗,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掺杂着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惊醒了寂寞的长冬,成为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

    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家庭中有许多重要事情,都是围坐在火盆旁酝酿成熟的。姐姐们长大了,有媒婆来提亲,父母与客人围坐在火炉旁,喝着茶吸着烟谈论着,媒婆眉飞色舞先是夸赞一番姐姐聪明能干,再口若悬河表扬小伙子吃苦耐劳。父亲时不时拿起小铲子弄一弄火盆,烟灭了,撮点火点燃,几经反复,姐姐的终身大事就敲定了。年关将近,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购买年货的琐事,火盆映照着家人的脸庞,在寒冷中散发着其乐融融的温情。

    一盆余火,散发着热量,凝聚着人心,温润着一个家庭。在那些苦寒的岁月里,在破旧的老屋里,燃烧着祖孙三代的希望、梦想和未来……

(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02期,有改动)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极力描绘火盆的灰头土脸,粗糙邋遢,随后转折,就是这样的火盆以它的温暖呵护着家人。 B . 第三段中的民谣,说明了当时农村妇女把围在炕上烤火视为一种感觉很爽的生活享受,由“我”家延伸开来,对内容做了很好的拓展。 C . 作者虽然描绘的是淳朴的农村生活,却很少使用带有地方色彩的话语,用的是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性语言,引发了读者诸多遐想。 D . 作者对年迈的祖母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意在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
  2.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3. (3) 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苦寒日子里的火盆”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琴  歌

李 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写友人饯别宴,“欢”字写出了宾主推杯换盏、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B . 诗中写琴歌效果和白居易《琵琶行》写琵琶女演奏琵琶效果有异曲同工之妙。 C . 第五句写铜炉熏染,华烛闪烁生辉,扣合首句,表明酒宴已入高潮。 D . 诗人离京还乡,别宴上缕缕琴音使他想到千里外的清淮,暗自潸然泪下。
  2. (2) 这首诗采用衬托的手法写琴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