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 . 悼词 卓越 肤浅 估量 烦芜丛杂 B . 给予 嫉恨 诬陷 诬蔑 浅尝则止 C . 趋逐 菲谤 诅咒 沮丧 坚韧不跋 D . 建树 衷心 淹没 掩盖 豁然开郎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__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 . 提出 产生 适合 B . 提出 引发 合适 C . 提醒 产生 合适 D . 提醒 引发 适合
下列加横线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浅(fū) 竞相谤(fěi) 恨(jì) 繁丛杂(wú) B . (zhòu) 然开朗(huò) 领(yù) 得应手(yīng) C . (miè) 有成效(zhuó) 心(zhōng) 非同常(xūn) D . 素(yào) 永垂不(xiǔ) 爱(dài) 不可估(lian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在这部文集中,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倡“礼治”。《季氏将伐颛臾》记述孔子坚守大义,说明季氏不可伐颛臾的道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礼治”的主张。 B . 《寡人之于国也》在说理中采用了“欲擒故纵”的论辩手法,孟子使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使梁惠王说出“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引他上套,从而向他说明了他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质的差别,打消了梁惠王的矜傲情绪,为下面孟子提出的治国之策能够为梁惠王所接受作了铺垫。 C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由于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二人一生的友谊为基础,所以文中对马克思的称谓使用了“思想家”“巨人”“科学巨匠”“革命家”等,表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超越客观评价的敬仰与悼念。 D . 《我有一个梦想》中作者将《宪法》、《独立宣言》和《解放黑奴宣言》作为自己的依据,抨击了美国社会对待黑人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投入到争取平等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中去,为黑人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作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B . 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卓有成效、坚忍不拔地进行斗争。 C .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多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 D . 我们与成语结下不解之缘,成语是我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
下列作品、作者、出处及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药》 鲁迅 《鲁迅全集》 中国 B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英国 C . 《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黑塞说书》 瑞士 D . 《化装舞会》 亨利希·曼 《世界文学》 德国
读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

A . 文中先提“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后提“对于历史科学”的原因是,欧洲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源地。 B . 文章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发现,后写他对革命实践的贡献,原因是,他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C . “一生中能有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两个发现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其成就和贡献是非常巨大的。 D .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句中“这样”指上段中“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的研究。”_“这”指“他作为科学家”。
读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己突然面对马克思逝世这一残酷事实而无法接受的悲痛心境。 B . 形象地表现了马克思的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评价和颂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C . 形象地总结了马克思伟大的一生和战斗的一生,增强了演讲词的表现力。 D . 形象地预言了马克思的逝世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造成的损失,显示了作者对革命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细﹙qiān﹚   婀﹙nuó﹚   见﹙piē﹚     廿四﹙niàn﹚ B . ﹙ruǐ﹚    鸽﹙xùn﹚    期﹙qiān﹚    垝﹙yuán﹚ C . 窕﹙yáo﹚   杂﹙róu﹚    泰﹙pǐ﹚         笼﹙fán﹚ D . ﹙bō﹚     掌﹙fǔ﹚      须﹙yú﹚        形﹙hái﹚
,凝绝不通声渐歇。,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雪域青稞

次旦多吉

①久在江南读书,一日独坐阳台,竟忽而想起家乡的青稞地来。那苍茫的图景,连带着一些许心绪,竟一股脑儿地填满胸壑,不能得解。

②也许你会觉得奇怪,青藏高原上的青稞地,不就和北方的麦子地是一模一样的吗?不就是如此平淡吗?看上去不如南国的稻田秀丽,不如西北的胡杨壮观,我只能这样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登上过巍峨的青藏高原,在如此恶劣的环境看它们是如何坚强地生长。

③在我老家的东面,就有一块不大的土地,每到播种季节,母亲都会找人把青稞播种到地里。这块土地的土质很差,而且已经让先前的作物生长了一季,营养早已被上季的作物用光,再种青稞不是白白地浪费种子吗?有时,我会禁不住向母亲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母亲每次都是微微一笑。说:“青稞可不像你想的那样,只管种下去,不论怎么着,到了明年也能收,这样咱们就可以做青稞饼,也可以做青稞酒了!”原来如此!就像母亲对我说的,青稞真像她小时候一样,养孩子和养牲口一样,只要有能吃的东西,哪怕是糟糠窝窝头,只要有能穿的衣服,哪怕是几片破布头,他们一样可以长大成人。现在想起来,可不是吗,青稞不就是庄稼中的牲口吗!

④于是,渐渐地喜欢上了青稞,这种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闲暇时候,我仿佛是受到了某种诅咒似的,总是会在不经意的漫步中,走进齐腿深的青稞田之中。那些青稞刀切似的整齐,看上去异常壮观,偶尔地会有几株从整齐的队伍中冒将出来,饱满的果穗倔强地想要触摸天空。也许是因为贪婪生长,所以它们才会这么突出,而我更愿意将它们看成是田中的佼佼者。

⑤严冬过后,正是青稞返青、继续生长的时候,然而这个时候却是高原多风的季节。强劲的北风一旦吹起,就连杨树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植物都要断条手臂下来,可是青稞呢,它们凭借根须,紧紧地抓住脚下的土壤,在猎猎北风中集体舞蹈!我似乎正在慢慢参透这其中的玄机,飞翔并不单单那么一种,鸟儿张开翅膀,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的,叫做飞翔;然而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只有一个完全的自由者,才会拥有这种飞翔。怪不得,会有那么多诗人热衷于描写青稞,这其貌不扬的青稞,真倒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圣地亚哥,活脱脱的一个硬汉,活脱脱的一个精神象征。

⑥犹能记起初见稻子时的情景。因为读书的缘故,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西藏。火车一路驶向江南的土地,当我还沉浸在长江的壮观时,一抹重重的绿色映着敞开的车窗扑进来。我心想,这就是稻苗吧。它们整整齐齐地拥簇在一起,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如果说家乡的青稞地是一尊富有内涵的雕像,那么初见江南的稻田,真觉得它们像极了由色彩取胜的泼墨画。雕像凝重,饱含着思想的力量,而泼墨画则精致,细腻,让人想起“草长莺飞二月天”,让人想起那争抢暖树的几只早莺。

⑦如今,久在南国,我已切身感受到江南文化的典雅和细腻,然而不论它是多么迷人,即便是每天都在看那一片片的稻田,我却总也忘却不掉西藏的青裸。虽然没有那么精致、典雅,却也别有一番率性而为的美。

⑧某一个暑假,我专程赶回老家,想去看看久违的青稞。这个时期青稞和油菜花一样长得茂盛而碧绿。回到家后,母亲先为我打点好餐饭,我心里就一直默默念叨:我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有吃上青稞。我一口气吃了四个热乎乎的青稞饼。紧接着就独自一人跑向青稞田。当我爬上一座山头,一边啃着母亲做的青稞饼,一边放眼辽阔的青稞田时,我的情绪变得有些难以控制,仿似一下子扑进了母亲的怀里。

⑨到这里,我觉得,我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不但孝顺生我养我教诲我的母亲,而且更加孝顺生我母亲养我母亲教诲我母亲的青藏高原。

  1. (1) 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说青稞是“低调却又顽强的草本植物”?

  2. (2) 结合文本,说说“像青稞这样,乘着劲风,在地面上恣肆舞蹈的,也是一种飞翔”的含意。

  3. (3) 赏析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和作用。

  4. (4) 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抒情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试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 念/船  业/污  估/体裁衣 B . 杂/然  咒/击  予/自自足 C . 谤/闻  坚/发  闲/填补 D . 谣/偏  临/繁  赘/果实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为迎接奥运,广州把岭南园林特色融入了城市绿化美化,这一特色在广州大道、临江大道的改造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广州大道、临江大道原来都是“有绿无景”,树木生长茂盛,却谈不上什么景观。改造后,把树木抽疏,使景观豁然开朗;用小土坡营造“微地形”,使视觉变化更丰富;植物高低错落,营造出丰富的层次;花卉四季搭配,一年中“花开不败”。广州现在的道路绿化美化水平甚至赶得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绿化带非常宽阔,植物搭配也很参差不齐 , 让人赏心悦目

A . 淋漓尽致 B . 豁然开朗 C . 参差不齐 D . 赏心悦目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 历史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从民族的进步中得到补偿。正是深重的灾难,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B . 造成高房价的原因主要是土地财政的病灶、腐败枉法的危害、房地产商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和炒房者“搅混水”的混乱等因素引起的。 C . 上海世博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类世博会,也是历史上国际参展方最多的一届。 D . 在第41个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之际,国土资源部确定我国今年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句是(    )

失去理性的人是盲目的,失去情感的人是没有了心肺的,前者很危险,后者很可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然而,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打着历史理性旗号的偏见煽动起狂热的情感,使人民甘愿献祭,使生命横遭荼毒。

②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对此我有点怀疑:在奥斯维辛事件以后,我们还能如此乐观么?

③情感则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失去它,任何个人和时代都无力前进。

④理性是构筑合理现实的基石,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尤其需要理性力量的引导与仲裁。

A . ③④②① B . ②④③①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②
在横线上仿照所给的两个句子,再写两句话,表现马克思的美丽。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理论思想,他开启了一个时代;

马克思的美丽,在于他的革命实践,他的斗争卓有成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

②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

③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④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⑤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⑥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 ①④②③⑤⑥ B . ①③②⑥④⑤ C . ⑥①③②④⑤ D . ①③⑥②④⑤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世界35个国家首脑进行窃听活动,其手段无出其右 , 招致越来越多

国家的声讨和批评。

②相当一部分人对“药驾”的危害性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药驾”不以为意 , 根本不知道服药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③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 , 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政治家。

④将“谣言并非止于智者,而是止于下一个谣言”奉为圭臬的“秦火火”等因涉嫌利用网络制造传播谣言被依法刑事拘留。

⑤李白杜甫缘悭一面 , 天宝四年,李白在任城,杜甫来访,后二人同游任城,次年秋天又会于曲阜。

⑥考前一个月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终点前的冲刺,许多同学余勇可贾 , 应抓住这段时间,奋力拼搏。

A . ①④⑤ B . ②③⑥ C . ①③⑥ D . ②③⑤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下面小题。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①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②倚杖看牛斗③,银汉遥应接凤城④。

【注】①双杵:古人捣衣,二女子相对而立,各执一杵以捣之,故云“双杵”。②步檐:走廊。③“牛斗”即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二星都在银河的旁边。④凤城:指长安。

  1. (1) 这首诗的开头“露下天高秋水清”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2. (2) 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试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