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红楼梦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对月寓怀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注① :这是《红楼梦》中一个穷书生寄居葫芦庙时,在中秋月夜酒后吟出的抒怀之诗。

  1. (1) 本诗非思乡之作,请根据诗作内容及穷书生的处境,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旨。

  2. (2)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名著导读   
  1. (1) 阅读《红楼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两个婆子见没人了,一行走,一行谈论。这一个笑道:“怪道有人说他家宝玉是外像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的,果然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这可不是个呆子?”那一个又笑道:“我前一回来,听见他家里许多人抱怨,千真万真的有些呆气。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你说可笑不可笑?……”

    请简述两个婆子所说的反映宝玉呆气的事。

  2. (2) 鲁迅在《阿Q正传》中,写阿Q被绑赴刑场时,他“无师自通”地说出半句从未说过的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这时从周围人丛里发豺狼嗥叫一般的叫好声来。请简要分析当时阿Q和周围那些看客的不同心理。
《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的回名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请简要写出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内容。
名著导读
  1. (1) 《红楼梦》中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诗中的“慕雅女”指的是谁?请简述其学诗过程。
  2. (2) 《三国演义》中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谋臣,请列举其为曹操谋划的两件大事,并简析其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曹雪芹

无奈宝玉发热事犹小可,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众人见了这样,一时忙乱起来,又不敢造次去回贾母,先要差人去请李嬷嬷来。

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天,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上摸了摸,嘴唇人中上着力掐了两下,掐得指印如许来深,竟也不觉疼。李嬷嬷只说了一声:“可了不得了!”“呀”的一声,便搂头放声大哭起来。袭人因他年老多知,所以请他来看。如今见他这般一说,都信以为实,也哭起来了。晴雯便告诉袭人方才如此这般。袭人听了,便忙到潇湘馆来。

见紫鹃正伏侍黛玉吃药,也顾不得什么,便走上来问紫鹃道:“你才和我们宝玉说了些什么话?你瞧瞧他去!你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说着,便坐在椅上,黛玉忽见袭人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更不免也着了忙,因问:“怎么了?”袭人定了一回,哭道:“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嬷嬷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嬷嬷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黛玉听此言,李嬷嬷乃久经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所服之药,一口呕出,抖肠搜肺,炙胃扇肝的,哑声大嗽了几阵。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紫鹃忙上来挞背。黛玉伏枕喘息了半晌,推紫鹃道:“你不用槌,你竟然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紫鹃说道:“我并没说什么!不过是说了几句玩话,他就认真了。”袭人道:“你还不知道他那傻子,每每玩话认了真?”黛玉道:“你说了什么话;趁早儿去解说,他只怕就醒过来了。”紫鹃听说,忙下床,同袭人到怡红院。谁知贾母王夫人等已都在那里了。

贾母一见了紫鹃,便眼内出火,骂道:“你这小蹄子和他说了什么?”紫鹃忙道:“并没敢说什么,不过说几句玩话。”谁知宝玉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众人一见,都放下心来。贾母便拉住紫鹃,只当他得罪了宝玉,所以拉紫鹃,命他赔罪。谁知宝玉一把拉住紫鹃,死也不放,说:“要去连我带了去!”众人不解,细问起来,方知紫鹃说要回苏州去一句玩话,引出来的。贾母流泪道:“我当有什么要紧大事,原来是这句玩话!”又向紫鹃道:“你这孩子,素日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的哄他做什么?”薛姨妈劝道:“宝玉本来心实,可巧林姑娘又是从小儿来的,他姊妹两个,一处长得这么大,比别的姊妹更不同。这会子热刺刺的说一个去,别说他是个实心的傻孩子,便是冷心肠的大人,也要伤心。这并不是什么大病,老太太和姨太太只管万安,吃一两剂药就好了。”

正说着,人回:“林之孝家的赖大家的都来瞧哥儿来了。”贾母道:“难为他们想着,叫他们来瞧瞧。”宝玉听了一个“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贾母听了,也忙说:“打出去罢!”又忙安慰说:“那不是林家的人,林家的人都死绝了。再没人来接他,你只管放心罢!”宝玉道:“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了!”贾母道:“没姓林的来,凡姓林的都打出去了。”一面吩咐众人:“以后别叫林之孝家的进园来,你们也别说‘林’字儿。——孩子们,你们听了我这句话罢?”众人忙答应,又不敢笑。一时。宝玉又一眼看见了十锦槅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指着乱说:“那不是接他们来的船来了?湾在那里呢!”贾母忙命拿下来。袭人忙拿下来,宝玉伸手要,袭人递过去,宝玉便掖在被中,笑道:“这可去不成了!”一面说,一面死拉着紫鹃不放。

一时,人回:“大夫来了。”按方煎药。药来服下,果觉比先安静。无奈宝玉只不肯放紫鹃,只说:“他去了就是要回苏州去了!”贾母王夫人无法,只得命紫鹃守着他,另将琥珀去服侍黛玉,黛玉不时遣雪雁来探消息。这晚间宝玉稍安,贾母王夫人等方回去了,一夜还遣人来问几次信,李奶母带领宋嬷嬷等几个年老人用心看守,紫鹃、袭人、晴雯等日夜相伴。有时宝玉睡去,必从梦中惊醒,不是哭了说黛玉已去,便是说有人来接,每一惊时,必得紫鹃安慰一番方罢。彼时贾母又命将祛邪守灵丹及开窍通神散、各样上方秘制诸药,按方饮服,次日又服了王太医药,渐次好了起来

(有删改)

【注释】袭人、晴雯都是贾宝玉的丫鬟,紫鹃、雪雁都是林黛玉的丫鬟,薛姨娘是薛宝钗之母。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黛玉听完袭人说宝玉的病情,将所服之药呕出后的情状与《林黛玉进贾府》中“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的描述相似,说明黛玉体弱多病。 B . 袭人叫紫鹃“姑奶奶”,是因为二人同是丫环,袭人便故意抬高对方身份表达不满;贾母叫紫鹃“小蹄子”,是主人对奴仆直接表达的强烈不满。 C . 是为了保护宝玉,贾母不让众人说“林”字儿,可见她对宝玉的溺爱之心。众人“又不敢笑”属心理描写,侧面衬托了贾母爱孙心切的愚痴之处。 D . 薛姨妈的一番话将宝玉和黛玉的感情定位在兄妹亲情上,虽没有说透宝玉的真正病因,但她这番话也是发自内心,并深得贾母和众人的赞同。
  2. (2) 文中的贾宝玉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 (3) 本文虽是节选,但情节具有完整性和巧妙性的特点。请加以说明。
书籍的封面除了刊印书名、著者等基本信息外,还要能起到增强图书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有时出版者会选用能反映书籍主要内容、体现作品思想内涵的书中典型场景作为书籍封面图片。作为封面设计者,请你从《三国演义》《红楼梦》《论语》中任选一本书,选择书中典型场景作为封面图片,你会选择哪一个场景呢?请描述你选择的场景并说明设计理由。100字左右。
结合《红楼梦》相关内容,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人物

性格特征

相关描写

朴实憨拙、幽默风趣

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风流灵巧、口齿伶俐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桀骜不驯、蔑视世俗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 (1) 依次填入表格序号处的人物是     
  2. (2)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塑造了众多女子,这些女子各具特色,并不是简单的脸谱化、统一化,请你从“十二钗”中选取一位,赏析其形象。要求:概括其形象;结合具体情节加以分析;不超过80字。
下面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⑴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⑵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⑶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A .   (1)是侧面描写,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B . (2)是肖像描写,用的是赞赏的笔调,突出宝玉的美貌多情。 C . (3)是模拟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叛逆性格。 D . 这三段都运用了寓褒于贬、似贬实褒的手法。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四句判词概括了一生的遭遇和命运,其中“两地生孤木”是指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回写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的介绍,正可使读者在“进入”这个贾府之前,对它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B . 林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C . 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的感觉。宝玉因为看到黛玉“眉尖若蹙”,便送他“颦颦”二字。宝玉又问黛玉是否有玉,当黛玉回答没有时,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 D .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是王熙凤的判词。
《红楼梦》“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回,曹雪芹用一个“毒”字把对王熙凤的评价和情感充分表达了出来。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王熙凤除外),在其名字前加上一个字,对其进行评价,如“毒”熙凤、“呆”迎春、“俏”平儿……并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这样评价的原因。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50—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比如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体格风骚”,玲珑洒脱,机智权变,心狠手辣。她对家族的腐朽和衰败看得比谁都透彻,但她姑不肯牺牲自己来维护家族的命运;她不但不相信传统的伦理信条,连鬼神报应都不当一回事。作为一个智者和强者,她在支撑贾府勉强运转的同时,尽量地为个人攫取利益,放纵而又不露声色地享受人生。

薛宝扱具有封建“妇道”伦理所要求的温良贤淑,所以她的言行举止就显得委婉内敛。她有很现实的处世原则,能够处处考虑自己的利益。她同样有少女的情怀,有对于宝玉的真实感情,但她和宝玉的婚姻最终成为空洞的结合,作为一个典型的“淑女”,她并没有获得幸福。而林黛玉的现实性格表现为聪慧伶俐,由于寄人篱下而极度敏感,有时显得尖刻;诗化的她,聪慧和才能也突出地表现在文艺方面。在诗意的生涯中,和宝玉彼此以纯净的“情”来浇灌对方的生命,便是她的人生理想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特色的还有许多,可以排列成一条很长的五光十色的人物画廊。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

文中第三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下列对回目中“鸳鸯”一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绣鸳鸯梦兆绛云轩”,“鸳鸯”是指鸳鸯图案 B .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前一个“鸳鸯”是丫鬟名字 C .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后一个“鸳鸯”是比喻夫妻 D .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后一个“鸳鸯”是一种珍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凤姐儿听说,便回身和李纨、探春、鸳鸯、琥珀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个女清客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②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塵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④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⑤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文本二:

刘姥姥是丑角吗?

王昆仑

①一提起这位刘姥姥:眼前就会看到一个“村气”十足的老妈妈头上插了满头的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层出不穷地闲笑话。“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人们常常引用的语言。

②那么刘姥姥是不是个大傻瓜呢?作者一入手就说她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看她初次见到贾母,会立刻想出一个奇特的称呼,她说:“请老寿星安!”多么巧妙而恰当。此后,和贾母的许多对话又多么得体。鸳鸯与凤姐设计取笑她,她果然在筵席上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引起全场狂笑。但事后她对凤姐说明:“你们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

③原来她有意与凤姐鸳鸯配合着“哄老太太开心”,心里是雪亮的,不过是装傻罢了。她为贾母和众姐妹讲乡村故事,什么下雪天一个红衣女孩抽柴草,什么九十多岁的老奶奶抱孙子等,她完全为了迎合宝玉和贾母诸人的好奇心。像这样见风转舵,信口开河,投其所好,真叫人怀疑她是不是纯粹的农民老妇人所能擅长!

④按照性格,刘姥姥也许是出身于城市居民,她曾有都市生活见闻与磨炼。小市民固然常是身居下层的,但也常会具备庸俗、投机、狡猾、向上爬的品质,否则怎么有胆量到那“天堂”式的贾府去探险?她所谓到城里去“闯运气”“丢老脸”,总是多少有些估计的。当她初闯大观园,必然有些眼花缭乱手足失措的过程,可是略经摸索,就窥见了一些门径。自己目的是明确的,内心是沉重的。人家要她充当一个鼻子上抹着白粉的“女清客”,见机而作的刘姥姥也就自愿接受任务,粉墨登场,见庙烧香,博得大家的欢笑。结果不但大吃大喝,酒足饭饱,还得到许多礼物的恩赐,满载而归。从这方面看来她是具备丑角的条件的。

⑤但是并不在于贾府上对一个乡下老太婆“出洋相”的嘲笑。当时林黛玉就不欣赏刘姥姥那一套粗俗的表演,而且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姥姥来此大吃大喝的本质。曾讽刺她为“母蝗虫”,黛玉又叫惜春画一张“携蝗大嚼图”,嘲笑贾府贵人们兴趣之卑俗。从我们读者看来,刘姥姥既不是一个油嘴滑舌的骗子,也没有像某些贪利受辱的人们在凤姐面前“跪着打磨旋儿”。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要刘姥姥为她的女儿巧姐取名字,靠靠她的福。这是作者预先安排的,将来荣国府溃败,巧姐被卖而去投靠了她的故事。到那时候,只有一个刘姥姥是有义气,敢担当的。那时候,刘姥姥的面貌就一点儿不滑稽了。这是作者既揭出了刘姥姥自觉扮丑角为人帮闲凑趣的一面,也指出刘姥姥平常生活并非丑角的一面。

⑥刘姥姥在《红楼梦》主题中看来不重要。就是不写这个人物,对于整部故事的发展也不产生什么影响。作者用这样一个乡村老妇人和那么多的城市贵妇人相比,刘姥姥就成为贾府的一面镜子。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府饭桌上的一场笑剧是由凤姐和鸳鸯为了讨好贾母而巧妙设计和默契配合共同完成的,笑后或许会感到沉重与苦涩,但也展现了人间百态。 B . 文本一第④段中“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以小见大,体现贾府吃饭用的筷子都如此讲究,凸显了贾府的奢华。 C . 文本一第⑤段中“发怔”细节传神又真实,为后面众人大笑作铺垫;薛姨妈笑喷茶这个细节前文也有铺垫,小说前后照应的地方很多,体现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D . 在刻画众人大笑场面时,作者注重独像刻画,将黛玉、宝钗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同时又注重群像塑造,使主要人物和辅助人物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2. (2) 丑角是戏剧表演中扮演打诨逗乐的滑稽角色。文本二说刘姥姥“是具备丑角的条件的”,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概括作者这么说的理由。
  3. (3) 请结合《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贾府的描写片段,简要分析塑造刘姥姥这一形象的意义。
下面是《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的四首,请判断一下每首判词暗示的是哪个人物。
  1. (1)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2. (2)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3. (3)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4. (4)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的人是(  )
A . 晴雯 B . 袭人 C . 小红 D . 王熙凤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比如第四回就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展现了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B . 元妃送出灯谜让大家猜,宝钗一猜就着,却故作难猜之状。贾母见元春喜欢,也命人制作灯谜让大家猜,还请来了贾政,整个聚会的气氛活泼欢乐。 C . “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D . “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堂金作马”分别是说薛家、贾家。
对《红楼梦》中的情节概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晴雯撕扇 B . 黛玉葬花 C . 元春远嫁 D . 宝钗扑蝶
语言文字运用 I

①家长制家庭,是由家长与家属组成的家庭,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它是生 产和消费的单位,存在着较强的凝聚力。家长对内统辖家政,对外代表家庭,这使父家长 制形成了如下特征:其一, ;其二,;其三,家庭结构以宗法的等级格 局为特征;其四,

②耐人寻味的是,贾府的男性家长都是不成器的货色,女性代管家政便是现实的需要 和历史的必然。这种状况在贾府的水字辈和代字辈两代人中是否如此,小说文本中没有交 待,也无从考证。但从文字辈、玉字辈开始,确实是阴盛阳衰 , 一代不如一代。荣国府的 两个儿子:贾赦袭了官,贾政当了员外郎;一个是老色棍,一个是家务疏懒,不惯于俗务, 只是下棋赏花,乐得清闲;一个品劣,一个才庸。代管家务的贾琏,是现捐的同知,也不 肯读书,不喜正务。“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竟是 个男人万不及一的。”谁说女子不如男,王熙凤的能力不知比贾琏强多少倍。 ③贾母是诰命夫人,作为宁荣二府惟一健在的老祖宗。她是封建宗法家庭的象征性人 物,享有至高无(shàng)的权威。祖母福寿双全,德高望重。若以古训“夫死从子”来看, 她不该出山的。可是贾家的现实是,男人一个个不成气候,她虽年老,但是不能不管不问, 从幕后走到前台。只有她能承担起宁荣二公的嘱托,支撑起“死而不僵”的封建大厦。因此, 大事都由她决策,王夫人、王熙凤具体执行。她决定了的事,宁府也要贯彻执行。如此一 来,女性代行家长的职权。在荣府,本是贾政为家长,可贾政甩手不管。家政大权由王夫 人、王熙凤掌管,这确实是个不同时俗的现象。荣宁二府在家政大事上出现了乾(kūn) 再造式的转变,女权“颠覆”了男权。……她们都是按照祖宗的规矩行事。贾母作为最高 统治者是代夫代祖宗管好贾氏家族。王夫人、王熙凤等是贯彻贾母的意图,具体执行。归根结底,还是执行着封建父权制的权利 , 他们的角色定位不过是代理人而已。

(改编自张雷远《<红楼梦>家族文化探赜》)

  1. (1) 根据注音填上恰当的汉字。

    至高无 shàng(    )   乾 kūn(   )再造

  2.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阴盛阳衰 B . 称颂 C . 德高望重 D . 权利
  3. (3) 依次填入第①段(甲)(乙)(丙)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父子是家庭的主体、核心,父子关系最为密切

    ②父权占有支配地位,父家长处于至尊地位,在家庭中实行专制

    ③家长制家庭对外是一个排他性的封闭小团体

    A . ①②③ B . ②①③ C . ③②① D . ②③①
  4. (4) 根据上文内容,概括贾府封建父权制的特殊性,不超过 20 字。
  5. (5)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回目),“贤”“俏”, 堪称作者曹雪芹对人物的“一字评”。从“熙凤、宝钗、宝玉”中选择一人,试用一字概括其 特点,并结合相关情节阐述。100 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元妃与王夫人、贾母的对话多用口语,        , 如元妃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答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后来再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答曰:“无谕,外男不敢擅入。”母亲对女儿、祖母对孙女居然说这样的书面化语言,显得刻板又僵化。

但这里的情境是,贾母和王夫人面对的不仅是孙女、女儿,         , 需要用一种非常严肃的书面化语言对答。从表面看,元妃说话情真意切,而王夫人、贾母的书面语言似乎在控制情感,但深一步看,这种语体的差异却暗含着礼仪的差异。贵妃对祖母和母亲用轻松随便的大白话可以交谈,以此表现她的亲切,且祖母和父母却不可以如此,这体现了皇家的尊严。一般而言,         , 这种身份和语体的差异反而表现出贵族阶层的体恤下情,而下层则需要用合乎上层身份的语体来应答,以此显示对上层贵族的尊重。语体的文白差异暗含着礼仪文化的等级制度,其中还进一步蕴含着情与礼、忠与孝的冲突。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下面文段是元妃与父亲的对话,结合上面的文段内容,分析父女二人的对话特征及其原因。

    (元妃)隔帘含泪谓其父曰:“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贾政亦含泪启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惟朝乾夕惕,忠于厥职外,愿我君万寿千秋,乃天下苍生之同幸也。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红楼梦》第十八回)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