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红楼梦 知识点题库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B . 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C .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D .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曲“青春和爱情”的悲歌,《威尼斯商人》是富有讽刺意味的戏剧,但就其流播之广而言却毫不逊色。
迎接林黛玉进贾府时,王熙凤迟到了。有人评点说,这个情节是“最好的安排”。你是否同意这个说法,请表述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结合原著内容,自圆其说,条理清楚,80字以上。
阅读《红楼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平儿笑道:“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度着,再添些也使得。”

    “奶奶和姑娘”分别指的是谁?为什么请“姑娘”裁度?“姑娘”是怎么处理的?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话比喻大贵族官僚家庭虽已衰败,但表面仍能维持繁荣之假象。在《红楼梦》中探春和冷子兴都说过这句话。二人分别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的?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多情公子”贾宝玉身上最可贵的是“共情”,体贴他人、理解他人,能为他人考虑。请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红楼梦》中的诗词在暗示小说情节发展、人物命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问题。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1. (1) “菱花空对雪澌澌”这一句暗示了主人公怎样的命运遭际?请结合原著加以说明.
  2. (2)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这两句在小说中暗示了什么情节?
以下情节中能够体现贾府表面上穷奢极欲、经济基础实质上却已经动摇的一项是(   )。
A . 贾府一顿普通的螃蟹宴,要花费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感叹道:“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的了。” B . 贾府拥有名目繁多的珍贵器玩,小说里说:“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C . 王熙凤生病,要配调经养荣丸,需用上等人参二两,王夫人遍寻不见,只好来找贾母,贾母赶忙让鸳鸯称二两给王夫人,谁知大夫看了,说贾母的人参年代久远,已经失去药效了。 D . 作品写了两件婚丧喜事,丧事是宁国府的秦可卿出丧,喜事是荣国府的元妃省亲。秦可卿的一口棺材,就花费了千把两银子。元妃省亲时,单单买戏子和彩灯就花了五万多两银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五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与全书第一回中出现的有关“石头”和“灵河岸边”的神话联系起来,并通过贾宝玉看到的“判词”,听到的“仙曲”,预示了《红楼梦》中众多女性的命运,即所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 B . 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宝玉抓了些笔墨纸砚,贾政大喜。 C . 黛玉头夜敲怡红院的门找贾宝玉,晴雯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黛玉错疑在宝玉身上。次日恰逢饯花之期,看见落花满地,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吟出了那篇有名的《葬花词》。 D . 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闺阁兴祭饯花神,众女孩在园中玩耍,宝钗欲寻黛玉,看见宝玉进了潇湘馆,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要回来,路遇蝴蝶,赶至滴翠亭,细听小红和坠儿正说那贾芸拾帕之事。
下列对《红楼梦》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怡红院:贾宝玉在大观园中的住所。贾政初带宝玉游园时,宝玉题为“红香绿玉”,后贾元春将其改为“怡红快绿”,称“怡红院”。 B . 潇湘馆:林黛玉在大观园中的住所。“潇湘”之名是化用舜帝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 C . 蘅芜苑:薛宝钗在大观园中的住所,院中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 D . 稻香村:王熙凤在大观园中的住所。《红楼梦》中有关稻香村的描述为:“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判断题
  1. (1) 《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
  2. (2) 元宵节至,元妃归省,见园内外如此豪华,感叹奢华过费,命换天仙宝境为省亲别墅。又命宝玉及众姐妹以景为题作诗。宝玉作诗忘了典故,宝钗为其“一字师”,黛玉代宝玉作诗一首,被元妃评为最佳。(  )
  3. (3) 《红楼梦》里有句话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贾宝玉,“美玉无瑕”指的是林黛玉。(  )
  4. (4) 元妃下谕让贾府中几个能诗会赋的姊妹入住园中,命宝玉随进读书,他们分别各住一处,薛宝钗住稻香村,林黛玉住潇湘馆,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蓼风轩,李纨住蘅芜苑,宝玉住怡红院。(  )
  5. (5) 贾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他看见宝钗唇若施脂,眉如墨画,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别是一番美丽。宝钗便借机欣赏了宝玉的通灵宝玉。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自己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一对儿。(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______①_____: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去遐想,去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______②______。“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惋,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_______③______。“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

  1. (1) 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 《红楼梦》第五回有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请问该判词涉及了《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暗示了这两个人怎样的命运?请结合判词加以具体解释。
阅读下面节选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里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

语段中的“我”“他”分别指的是谁?简要概括本回“他”的形象特点。

下列结社雅号对应正确的是(     )
A . 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薛宝钗,蕉下客——贾探春 B . 潇湘妃子——薛宝钗,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林黛玉,蕉下客——贾探春 C . 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贾探春,蘅芜君——薛宝钗,蕉下客——李纨 D . 潇湘妃子——林黛玉,稻香老农——李纨,蘅芜君——贾探春,蕉下客——薛宝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楼梦》所描绘的是为封建礼教禁锢下被扭曲了的人的生活,荣宁二府,室息自由,成了死气沉沉的大荒漠。然而,令人为之一振的是,大观园,洋溢青春,成了       

《大观园》是作者为了整部小说精心构思的一座“大观园”。“大观园”是《红楼梦》这部小说整体布局最重要部分,        :元春因为省亲从皇家深院,来到了民间,一叙述天伦;十二小戏子,文官芳官蔷官,也作为元妃的私人戏班出场;黛玉和宝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需要避讳的年龄,他们不可能在贾母住处一同吃住,那么必须要分开住;宝钗已到“将笈之年”,也是待嫁之时,也需要独立居住,不可能在和薛姨妈薛蟠住在一起;李纨作为“守节之女”,必须要有一个清静寡欲的去处,那么“稻香村”的“竹篱茅舍”正好适合她!至于宝玉,作为《红楼梦》主角的他,        。大观园是他们自己的舞台,他们在这里渡过了短暂美好的时光,也是《红楼梦》里面的“世外桃源”!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
名著微写作。

鲁迅评《红楼梦》说:“《红楼梦》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请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小说相关内容,分析其性格的复杂性。要求:人物正确,内容合理,字数100字左右。

以下三处描写分别与《红楼梦》中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甲:“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丙:“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A . 贾探春    林黛玉    贾宝玉 B . 贾探春    林黛玉    薛宝钗 C . 王熙凤    贾迎春    薛宝钗 D . 王熙凤    林黛玉    贾宝玉
下列是对《红楼梦》(1-5回)内容的判断,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其中暗示了迎春的悲惨命运。 B . 林黛玉初进贾府光彩照人,贾宝玉对她的印象是“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股自然的风流态度”。 C . 《红楼梦》中荣国府里的最高统治者是贾母,管理日常事务的是王熙凤。王熙凤在贾母面前百般奉承,背后却干尽了贪赃揽财的勾当,可谓名副其实的“凤辣子”。 D . 林黛玉进贾府时看到王夫人正房中的靠背引枕、坐褥等均是“半旧”的,说明贾府当时已经走向了没落衰败,这个封建家族只是金玉其外,实则暗藏种种危机。
下列关于《红楼梦》相关情节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黛玉初进贾府时,曹雪芹通过林黛玉的视角刻画了贾府一干人等,比如写迎春是“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写探春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令人观之可亲。 B .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一句中,“木石前盟”对应的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还泪”之说,而“金玉良缘”指的是宝玉的通灵宝玉和薛宝钗的金锁。其中,宝玉之玉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之锁錾刻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C . 曹雪芹借门子抄给贾雨村“护官符”一事,为我们展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彼时的兴盛之势。其中,“珍珠如土金如铁”和“白玉为堂金作马”两句分别形容的是宝钗所在的薛家、宝玉所在的贾家。 D . 得知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王熙凤就将尤二姐骗入贾府中,一面唆使指腹为婚的张家告状,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故意刁难。后胡太医用了不当之药致其流产,痛苦绝望的尤二姐最终吞金自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楼梦》的楹联、与一般楹联一样,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观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内容包罗万象,      :或凄婉如悲秋箫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⑴意境上的恬静幽远。“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浆,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去遐想,去幽思,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⑵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惋,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⑶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发人深省的深刻哲理。

  1. (1) “红学”爱好者李明同学买了一套《红楼梦》的对联,结果不小心将其中一些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不同的题写处所”和对联的有关常识,帮他进行整理。

    a.春恨秋悲皆自惹 b.杜若香飘明月洲 c.吟成豆蔻才犹艳 d.琼浆满泛玻璃盏 e.幽窗棋罢指犹凉 f.嫩寒锁梦因春冷

    ①第5回,秦氏房内“海棠春睡”联:,芳气袭人是酒香。

    ②第5回,薄命司的门联:,花容月貌为谁妍。

    ③第17回,贾宝玉拟蘅芜院的景联:,睡足荼蘼梦亦香。

    上面三副对联空缺部分的序号分别为:

  2. (2) 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