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知识点题库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西郭先生传

(明)冯从吾

    ①先生姓姚氏,讳显,字微之,咸阳人。正统九年乡举在大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景泰五年四月,上疏言王振修大兴隆寺,车驾不时临幸,佛本夷狄,信佛得祸。若梁武帝足鉴。时上欲幸隆福寺,太学生济宁杨浩与先生相继言,上遂罢行,名震天下。

    ⑨后寓居长安西郭,藩臬诸公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令齐东、武城二县祀名宦,循政详山东志中。当时民之曰:“先有子游,后有姚公,学道爱人,同一古风,”而先生自赞其像曰:“六尺长躯,尺五长发,学古人官,读孔孟书,躯兮发兮,五十三年而知五十二年之非。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官至太仆寺丞。

    ③冯从吾曰:师友之益大矣。先生之寓居长安也,以与李介庵先生讲学,故介庵以理学关中,而先生与之为友,交砥互砺,俱成名儒,是先生之气节盖从学问涵养中来也。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选自《冯从吾文集》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藩臬诸公

    ②当时民之曰

  2. (2) 为下列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循政详山东志中

    A . 全、整个 B . 沟通 C . 顺畅 D . 精通
  3. (3) 对第①段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B .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C .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D . 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4. (4) 把第③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虛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5. (5) 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迹、内容

    性格、形象

    大公无私、忠诚报国

    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

    谦虚反省

  6. (6) 分析第③段内容对于表现西郭先生形象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王知夫苗□?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 (1) 文中的“对曰:天下莫不与□。王知夫苗□?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三个空框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也    乎    矣 B . 矣    哉    也 C . 矣    乎    也 D . 哉    矣    乎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3. (3) 文中多处用到比喻论证方法,请任举一例并结合文意简析使用这种方法说理的好处。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2. (2)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 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①之诏其君,亦曰:“学于古训,乃有获。”而况余人乎?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②;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取材于苏辙《藏书室记》)

注释:①傅说:商朝政治家。②绞:言语伤人。

  1. (1)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校之 缉: 收集整理 B . 然后之以弦歌 申: 反复说明 C . 人之才            兼:超过 D . 其蔽也              贼:偷窃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吾世庶矣乎         甘辛咸苦,皆性也 B . 广之读书           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 C . 傅说诏其君         非此谓也 D . 况余人乎?         凡学不读书者,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 孔子教育人的方法,是从家务劳动、礼节、行为举止开始的 B . 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成 像孔子那样的人,尚且需要培养学习习惯,然后才能有所成就 C .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喜好勇敢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端是恣意妄为 D . 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 那么子路不读书,就可以不受到责怪了吗
  4.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 . 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 . 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 . 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方法。
  5. (5)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B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C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D .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6. (6) 文中“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等方面的实践就是学习,为什么一定是读书才算学习呢?请概括孔子不同意子路这种说法的理由。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注释:①师,孙师,字子张,孔子的学生,②商:卜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两则语录都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请结合其中一则简要说明。

下列对通假字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亡” 涂有饿莩                   “涂”通“途” B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通“纵”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C . 虽有槁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 D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 .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B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 .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D .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领观其政。夫寒者利裋(shù)褐,而饥者甘糟糠。天下嚣嚣新主之资也。此言劳民之易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贤,臣主一心而忧海内之患,缟素而正先帝之过;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后,建国立君以礼天下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秽之罪,使各反其乡里;发仓廪,散财币,以振孤独穷困之士;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约法省刑,持其后,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节修行,各慎其身;塞万民之望,而以盛德与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内皆欢然各自安乐其处,惟恐有变。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注】①嚣嚣:百姓苦苦哀叫。②收孥(nú):古时,一人犯法,妻子连坐,没为官奴婢。

  1. (1) 下列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囹圄而免刑戮     虚:使……空 B . 节修行,各慎其身  更:改变 C . 而主不收         恤:顾虑 D . 是以民之道       牧:统治
  2.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天下莫不引领观其政     吾尝终日思矣 B . 约法省刑,持其后       宁伪睡觇之 C . 刑戮望于道            儿童见不相识 D . 有逆行之臣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建国立君以礼天下 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将皇帝的位置礼让给天下贤士。 B . 而暴乱之奸弭矣 因而,暴乱的阴谋就可以被阻止了。 C . 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 于是奸险欺诈之事纷起,上下互相推诿。 D . 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 到处都不得安静,所以容易动乱。
  4. (4)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寒者利裋褐,而饥者甘糟糠。

    ②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

  5. (5)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集中指出秦二世为政之失,旨在总结秦速亡的教训,作为汉王朝巩固政权借鉴。 B . 贾谊直接指出秦二世是平庸的君王,未能及时修正始皇的错误,导致败亡。 C . 选文既有为政之道的宏观对比,又有陈涉与秦朝实力的对比,从而凸显作者的政见。 D . 本文以赋的笔法写政论文,行文多骈偶、排比、铺陈,文气丰沛,一气呵成。
  6. (6)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秦二世治国理政的错误表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 ,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 .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 . 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 . 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 . 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 . 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②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 公车特征拜郎中 B .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 . 时国王骄奢 , 不遵典宪 D .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2)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 (3)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4. (4)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②相如广成传 ③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左右欲相如 ⑤而相如叱之 ⑥秦王恐其璧 ⑦且庸人尚之 ⑧宁许以秦曲

A . ①⑤/②④/③/⑥⑧/⑦ B . 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C . 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D . 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奂,字然明,少立志节,游三辅 , 后辟大将军梁冀府,以疾去官。复举贤良,对策第一,擢拜议郎。延熹六年,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赋,率厉散败,常为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产子及与父母同月生者,悉杀之。奂示以义方,严加赏罚,风俗遂改,百姓生为立祠。奂尝与士友言曰:“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及为将帅,果有勋名。永康元年春,东羌、先零五六千骑寇关中,掠云阳。冬,羌岸尾等胁同种复抄三辅,奂遣司马尹端大破之,斩其酋豪,三州清定。建宁元年,振旅而还。大将军窦武与太傅陈蕃谋诛宦官,事泄,中常侍曹节等于中作乱,以奂新征,不知本谋,矫制使奂率五营士围武。武自杀,蕃见害,奂少府,又拜大司农,以功封侯。奂深病为节所卖,上书固让,封还印绶,卒不肯当。明年夏,青蛇见于御坐轩前,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诏使百僚各言灾应。奂上曰:“臣闻风为号令,动物通气。木生于火,相须乃明。蛇能屈中,配龙腾蛰。顺至为休征,逆来为殃咎。故窦武、陈蕃或志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人怀震愤。宜急为改葬,徙还家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天子深纳奂言,以问诸黄门常侍,左右皆恶之,帝不得自从。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 时禁锢者多不能守静,或死或徙。奂闭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余万言。董卓慕之,使其兄遗缣百匹奂,奂恶卓为人,绝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五》,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 B . 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 C . 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 D . 司隶校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唯奂独拒之∕寓怒∕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辅,西汉时治理京都及附近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后也指其管辖的三个政区。 B . 永康元年,古时以帝王即位年次或年号纪年。《琵琶行》中“元和十年”同此。 C . 迁,调动官职,一般分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文中“迁少府”指降职。 D . 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汉代贾谊的《论积贮疏》、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奂治政有方,重视仁德。做武威太守时,他平均徭役和赋税,整顿散乱的败兵,面对陋习他以仁义教化百姓,严格赏罚制度。 B . 张奂心系国家,战功显赫。他心存建功立业的大志向,并立下功勋;在对外战争中率军平定外族,使得三州得以安宁。 C . 张奂慷慨陈词,敢于建言。皇帝下诏让官员们讨论灾情感应时,他借此针砭时弊,说服了皇帝,为冤恨而死的忠良之臣平了反。 D . 张奂不畏权贵,正身洁己。他因得罪曹节、王寓等人被罚,却能守静著书;董卓仰慕他,派人给他送礼,他厌恶董卓的为人没有接受。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奂深病为节所卖,上书固让,封还印绶,卒不肯当。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③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⑤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A . ①②⑥ B . ③④⑤ C . ③④⑥ D . ④⑤⑥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章甫,愿为小相焉 B . 函陵,秦军氾南 C . 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D . 吏民,封府库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常以身蔽沛公。          名作状,像翅膀一样 B . 食诸侯                  名词作状语,像蚕那样 C . 惧满溢则思江海百川      名词作状语,在……之下 D .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名词作动词,办(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③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④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①悟已往之不)    ②或孤舟(

    翳翳以将入()        ④万物之得时(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感吾生行休          胡为乎遑遑欲何 B . 请息交绝遊           聊乘化归尽 C . 复驾言兮求          而人之所罕至 D . 知来之可追          客有吹洞箫
  3. (3) 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4. (4) 有人认为《归去来兮辞》中“乐”的背后掩藏了作者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联系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答司马谏议书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1. (1) 对下列句中画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所操之术多异也           故:原因,缘故 B . 以致天下怨也        谤:诽谤,指责 C . 士大夫多以不国事        恤:顾虑,考虑 D . 义而后动              度:计划
  2. (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王安石用来反驳司马光的一组是(    )

    ①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④为天下理财

    ⑤辟邪说,难壬人

    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 ①②⑥ D . ③④⑤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给司马光的这封回信中,王安石主要辩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五事。 B . 本文对当时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表示了不满。 C . 本文引用了上古时期盘庚迁都而致怨的事例,说明社会改革古已有之。 D . 本文作者批驳司马光的意见,针锋相对但又注意分寸,既表明态度又不失赠答之礼。
  4.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下列语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A .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身体还不行,孤苦伶仃,直到长大。 B .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 C . 我小时候很少生病,但九岁身体还不行,孤苦伶仃,直到长大。 D . 我小时候很少生病,但九岁还不能行走,孤苦伶仃,直到成人自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宗师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粟,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道者也若此。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

古之真人,其状义而不朋,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乎,崔乎其不得已乎!滀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也!謷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节选自《庄子·大宗师》,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B .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C .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D . 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宗师”的“宗”为“万物之宗”的“宗”,即万物的主宰。师”是天地万物所效法的对象。 B . 有所待,有所依凭。庄子认为人们的认识和了解都离不开认识、了解的对象。 C . 狐不偕为尧时贤人,尧让天下于他而不受,投河而死。务光为舜时人,汤要让帝位给他,他不接受,负石沉水而死。 D .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死兄弟相让,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而谏,武王不从,遂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最后饿死。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庄子用浪漫、神妙的笔法向我们直接阐述了真人的特征。庄子的“真”强调的是追求精神上的相对自由。 B . 真人的表现从内在德行的角度来说,不以众欺寡,不居功自傲,不思虑图谋,不为过懊悔,不为赢得意。 C . 真人不在乎生死,无拘无束地面对自然中的一切,从内心上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容颜淡漠安闲。 D . 在论述了真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世界后,庄子把“古之真人”概括为“天与人不相胜也”。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②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

  5. (5) 庄子进行说理时,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把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试结合本文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