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道可道,非常 B .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 . 文章 , 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D . 不远千里而来
默写出下列名句。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依据课文填空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读 《〈朱子语类〉三则》,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则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 B . 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 C . 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 D . 朱熹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 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②有舟舆,无所乘之 B . 万举而不陷,②天下平而无 C . ①赢缩、卷舒,物推移,②寘诸槖以 D . ①此为人而必天下勇武矣,②不乃大盗积者也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是以君子契矩之道也。

下列句子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为天下兴利除害 B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C . 衣将为信禀 D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五祖弘忍大师想把衣钵传授给慧能,又害怕别人加害慧能,所以选在三更时分,把慧能唤到佛堂中,秘密传授《金刚经》。 B . 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慧能后,宣布慧能是自己的传人,为六祖;同时告诫他本门的秘笈是“以心传心”,要引导弟子们自悟。 C . 弘忍传授完《金刚经》后,身体十分虚弱,已经到了气如悬丝的地步,为了保护好本门的法器,他要求慧能赶快离开佛堂。 D . “南能北秀”都属于弘忍一派,因传人有南北分别,所以这样说。神秀大师处北方,故称“北秀”;慧能居南方,故称“南能”。
佛教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学者为己        向内便是入圣贤 B . 用之愈明                 木受绳 C . 事已却悔,如          今当读 D . 也知此天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中国古代四书是指: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早者七十日即收获 B . 农家勤苦 , 为春酒之需也 C . 煤炭居十七 , 木炭居十三 D . 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属于铁器“粘合”方法的一项是(  )

①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

②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

③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

④西洋诸国别有奇药

⑤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⑥大炮西番有锻成者

A . ①④⑤⑥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⑥ D . ③④⑤⑥
《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复杂精巧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盛服将朝

A . 倒戟以御公徒,而 B . 于翳桑 C . 提弥明 D .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唐太宗从前来奏事的大臣们有时神情惊慌、语无伦次的情况推测,臣子们“奏事”尚且惶恐,“进谏”,更应畏惧。 B . 太宗以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工匠如果互相品评比较,就能发现杂乱无章的文辞与低劣的技艺类比,人君也须纳谏。 C . 魏徵在发现太宗的错后,能选择恰当的时机给予规谏,太宗曾在朝臣面前赐酒给如魏徵一样敢谏的房玄龄等以示勉励。 D . 太宗曾问褚遂良有关舜、禹的谏臣对装饰食物器具之事也苦苦规谏的原因,褚遂良说这是禁止奢侈,防微杜渐。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心,②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 B . ①恒恐上不称天心,下百姓所怨,②漆器不已,必金 C . ①自知者明,信难矣,②朕所 D . ①遂答云“已之”,②竟不停改
《贞观政要》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

谏论下

苏 洵

    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

    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选耎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则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

    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

    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则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傥言而不获,吾不信也。

如何准确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 (1)     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

  2. (2)     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