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名可名,非常 B . 绝学无忧 C .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D .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 可谓好学也已 B .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 C .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 . 血气方刚 , 戒之在斗
下列有关这则文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文中以感叹开端,直揭主题,提出论点,融入强烈的情感,很有嘲讽意味。 B . 引用韩愈的诗是为了强调“经训”是学问之根本,博古通今为治学之基石。 C . 引宋人刘挚训示子孙的话,作进一步申述,强调崇尚经术,重视器量见识。 D . 作者又引述西汉扬雄和宋代黄庭坚的话,继续说明要务实不要只追求华丽。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事物之累,无优游之乐 B . 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其躬也 C . 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 D . 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 (   )

A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C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D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对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采菊东篱下,悠然南山”中“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B . “红杏枝头春意”中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是“有我之境”。 C . “云破月来花影”中的“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对春色阑珊的惋惜,是“无我之境”。 D .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煦春风吹拂,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一律。 B . 小人闲居为不善          闲居:平时居住。 C .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哀矜:怜悯,同情。 D . 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练习题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长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1. (1) 本文大体按“议论→描绘→生发”三大部分展开。描绘部分又可细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2. (2)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四句主要描写什么情景?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其夜法,人尽不知   受:给予。 B . 有人害汝,汝即须速     去:离开。 C . 法即一 , 人有南北        宗:派别。 D . 见迟即渐,见即顿        疾:快速。
下列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①便传顿法衣②其壮也,血气方刚 B . ①法心传心②为之斗斛量之 C . ①世人传南能北秀②使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D . 名渐顿,②君子必慎其独也
下列语句中分句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B . 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 C . 见迟即渐,见疾即顿。 D .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
如何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 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2. (2) 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此便是无己工夫  克:克制。 B . 略晓其义即之          厌:厌恶。 C . 自然天理而行          存:保存。 D . 君子于义                 喻:懂得。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

中华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  

问:金老师(指北大教授金开诚),请问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与当前正在升温的“国学”是什么关系?

答:我想二者可以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研究与论述的对象,但“国学”研究偏重学术性,主要着眼于长远的成果积累与学术发展;古为今用则偏重于功利性,主要是想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实中发挥有益的作用。

问:为了有效地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您是不是认为学术研究与古为今用这两项工作都应该有人来做?

答:

问:这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毕竟还是为了使它在后世有用;假如不再有用,那就只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在我的印象中,“古为今用”这句话已流行很久了,然而专家学者所做的大致 上还是学术研究,主要是评估和考证两项工作。但评估的结论往往因时势的变化而变化,考证又往往流于烦琐而得不到公认的结论。但有一 个问题却被长期忽略了,那就是学术研究只有专家学者在做,广大群众难以参与,渐渐地就 对学术争议与评估“行情”不感兴趣;又因时代与风气的快速变化,更使群众与传统文化越来越疏远。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影响到学术研究,使“学术著作出版难”,也使专家队伍后继乏人。

问:古为今用的事例肯定很多,但这如何能缩短广大群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呢?

答:我始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体现在“经、史、子、集”等大量的古代典籍之中,但现在能读懂文言文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广大群众由于语言文字障碍而难以阅读古籍,这是传统文化越来越远离群众的一个突出表现。对传统文 化进行学术研究,必须阅读较多的古书,这个要求是不可能对群众提出的。古为今用的情况就不同了。古书中有大量警句格言,读懂并不太难,背熟也有可能,其中却蕴涵着精深的民族智慧和各种有价值的思维经验,完全可以拿来作为现实中人的思想营养和行为指导,以利于进德修业,成才成功。问:这种做法难免断章取义,难道只取片言只语就算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答:对这个问 题我要作两点回答:

第一,摘取片言只语是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在做的,只要它能够独立而简明地表述某个启人心智的思维成果,就可以拿来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出于《孙子兵法》,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用过,却从未有人指责这是“断章取义”。许多警句格言乃至大量的成语也都是从古书中提炼出来的,也从来都被灵活运用。

第二,把精警的“片言只语”拿来古为今用,对学习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可以起到“突破一点”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尝到了甜头”,就可能滋长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兴趣而产生学习的要求。我曾接触过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学者,发现他们大多对优秀传统文化很有兴趣。有一位院士每次同 我见面都谈传统文化,或解释一段古文,或交流对某些警句格言的感想。他说他只是在小时候读过一些古文,近年来感到学点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的确有益于做人与做事,所以就越来越有兴趣了。

问:既然古为今用那样便于实行又很有好处,为何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是“国学热”而非“古为今用热”呢?

答:当前出现了“国学热”,这不是偶然的。主要因为国内国外都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并认为其中有丰富的思维成果可以在现实中发挥作用。在此以前,已经出现过“《孙子兵法》热”“《三国演义》热”“《菜根谭》热”“老子热”“孔子热”等等,这些“热”都热在古为今用上。有一篇报道题为“《孙子兵法》在世界流行”,其眉题为“美国兵打仗时带在身边,在日本成俗语常挂口头”,文中还说到美国人将《孙子兵法》用于商业领域的情况。还有一篇报道题为“日本人重新亲近《论语》”,眉题为“网站开设专栏,商界提倡学习”;其中有一节的小标题是“IT时代需要《论语》”,文中说到被称为日本近代“实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商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眼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又将这一理念引入道德日益沦丧的现代商场,俨然成了日本新儒商的代表。而凭借着他的号召力,日本商界也掀起了一股将《论语》和为商之道相结合的热潮”。

至于国内的情况,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说当前社会上有多种人想更多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精华。他们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非常明确, 就是要求古为今用,而客观上很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所以,我们用“国学”来回应国内外的学习要求是不完全对口的。但这并没有多大关系,一则“国学”研究的确有必要而且要有新发展;二则“国学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45字左右)

与“最迟者后于清明”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

A .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B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 . 其炎更烈于煤 D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下面的两个句子该如何正确翻译?

  1. (1) 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2. (2) 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童心者,真心也

A . 乃为人欲引去 B . 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 C . 君子喻于义 D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