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知识点题库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国寡民 B . 使民死而不远徙 C . 此两者,同出而异 D . 甘其食,其服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名天地始 ②同谓玄 ③玄又玄 ④天下皆知美为美 ⑤行不言教 ⑥莫能胜 ⑦弱胜强 ⑧使民复结绳而用

A . ①⑤/②⑥/③④⑦/⑧ B . ①②⑤/⑥⑧/③④⑦ C . ①②⑤/⑥⑦/③④/⑧ D . ①⑤/②③⑥⑦/④⑧
“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B . 五十而知天命 C . 可谓好学也已 D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 . 请事斯语矣 B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C .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D . 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一言而可以邦      兴:使……兴盛。 B . 如其而莫之违也       善:善良。 C . 不几乎一言而邦乎   丧:亡。 D . 为君难,臣不易      为:做。
依据课文《〈论语〉十则》填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下列各项中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 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B .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C . 而不为古人所束缚 D .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若后人之书,愈多而愈舛漏,愈速而愈不传。所以然者,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阐述“大学之道”的一项是 (       )          

①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②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③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④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⑤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⑥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A . ①⑤⑥ B . ②③④ C . ①④⑤ D . ②③⑥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1. (1)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译文:

  2. (2)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3. (3)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译文: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 . 不得苟且放过 B . 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 C . 大段著力 D . 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
中国古代经典可以分为:“”“”“”“

我国最早使用磷肥记录是在中。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必须极言规谏                              极言:竭力陈说。 B . 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             忤:冒犯,触犯。 C . 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之                勖:慰问。 D . 但思正人匡谏                                正人:正直的人。
下列各句中的加线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臣亦不能独其家

A . 便即护短不 B . 主若自贤,臣不匡 C . 己纳之 D . 或有人臣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人来奏事者 比:近来。 B . 必当畏犯鳞  逆:倒生的。 C . 自知者明,为难矣  信:确实。 D . 首创奢淫,危亡之  渐:逐渐。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向之论矣    备:完备。 B . 谁欲以言死者      博:换取。 C . 在以势驱之耳      要:关键。 D . 不亦哉                鲜:新鲜。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 (1)        刘邦亲赴鸿门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这几段文字表现了刘邦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话强调了说理教育法的重要性。 B . 《老人与海》中“他合上两只手,摸一摸掌心。两只手没有死,只要把两只手一张一合,他还觉得活活地痛哩。他把脊背靠在船艄上,才知道自己没有死。”用动作刻画了老人内心的沉着和稳重。 C .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主要是记言,有着简练晓畅、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像“发愤忘食”“见义勇为” “五十步笑百步”“道不同不相为谋”等,至今被人们频繁引用。 D . 小说《老人与海》中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大马林鱼的强壮有力、鲨鱼的成群结队和老人的年老体弱、孤军奋战形成对比,更鲜明地突出老人性格的坚强。
  2. (2) 《论语》中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 (3) 《论语》中孔子是如何回答子贡“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这一问题的?(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4. (4) 《老人与海》中有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请分别指出“老人”“大马林鱼”和“狮子”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