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 知识点题库

如图所示,正中O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

是挡板,B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

A . 整个区域 B . 阴影Ⅰ以外区域 C . 阴影Ⅱ以外区域 D . 上述答案均不对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现有周期为 和频率为1×104Hz的两种声波,当它们传播时若遇到宽度约为13m的障碍物,哪种声波发生的衍射现象较明显?

如图,P为桥墩,A为靠近桥墩浮出水面的叶片,波源S连续振动,形成水波,此时叶片A静止不动。为使水波能带动叶片振动,可用的方法是()


A . 提高波源频率                          B . 降低波源频率 C . 增加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D . 减小波源距桥墩的距离
在水波槽里放两块挡板,当中留一窄缝,已知窄缝的宽度为0.5cm,所用水波的波长为5cm,则如图所示的衍射图样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对声波的各种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在空房子里讲话,声音特别响,这是声音的共振现象 B . 绕正在发音的音叉走一圈,可以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这是声波的干涉现象 C . 一位在楼道里走动的人虽看不见在教室里的学生,却听到了读书声,这是声波的反射现象 D . 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声,属于多普勒效应
如图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 增大波源的频率 B . 减小波源的频率 C . 将N板上移一些 D . 将N板下移一些
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因为(   )
A . 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 B . 声波振幅大,光波振幅小 C . 声波波长较长,光波波长很短 D . 声波波速较小,光波波速很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波长太短 B . 由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以估测原子核半径的大小 C . 电子束穿过铝箔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的粒子性 D . 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能级越高越稳定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在介质中形成的波相叠加而发生的干涉的示意图,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则(   )

A . A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减弱 B . B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C . C点为振动加强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仍加强 D . D点为振动减弱点,经过半个周期,这一点振动加强
如图所示,S1、S2为水波槽中的两个波源,它们分别激起两列水波,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波长分别为λ1、λ2 , 且λ1<λ2 , 图示时刻a点为两列波的波峰与波峰相遇,则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5

A . a点的振动始终加强 B . a点的振动始终减弱 C . 因为λ1<λ2 , 所以a点的振动不遵守波的叠加原理 D . a 点的振动遵守波的叠加原理
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源 (图中未画出)形成的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发生干涉,如图所示为在某个时刻的干涉图样,图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2

A . 处为振动减弱点, 处为振动加强点 B . 处为振动加强点,所以 处质点的位移始终大于 处质点的位移 C . 再过半个周期,原来位于 处的质点运动到 D . 处质点到两波源 的路程差可能为半个波长
发波水槽中产生一列水波,用一支圆珠笔插入水中,如图所示,笔对波的传播(   )

A . 有影响,水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B . 有影响,水波不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C . 无影响,水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D . 无影响,水波不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两列频率相同的简谐横波振幅分别为A1=4cm、A2=3cm,它们在某时刻的干涉图样如图所示,以波源S1、S2为圆心的两组同心圆弧分别表示同一时刻两列波的波峰(实线)和波谷(虚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质点A的振幅是1cm B . 质点C是振动减弱点 C . 质点B此刻振动的速度最小 D . 再过半个周期,质点D是振动加强点
如图所示,是水平面上两列频率相同简谐波在某时刻的叠加情况。两列波振幅均为 ,波的传播方向如箭头方向所示,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波峰和波谷。此刻,M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13

A . N、P两处质点此刻位移为0 B . P、Q两处质点在该时刻的竖直高度差为 C . M、Q连线中点处的质点是振动减弱点 D . 从该时刻起,经过四分之一周期,位于M点的质点到达平衡位置,此时位移为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弹簧振子运动半个周期的路程一定等于两倍振幅 B . 通过超声波被血流反射回来其频率发生变化可测血流速度,是利用了波的干涉 C . 将摆钟从成都龙泉山的山脚移动到山峰,摆钟的周期将变大 D . “闻其声不见其人”是波的衍射现象
如图所示,为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其波速为200m/s,P是平衡位置为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m处的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示时刻质点Q向下运动 B . 从图示时刻开始,经过0.01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一定为0.1m C .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一定为50Hz,振幅一定为10cm D . 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4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某三角形的有机玻璃置于水平有机玻璃上,其截面如图所示,一束竖直方向的平行光射向三角形有机玻璃的水平底面。当底面受到图示竖直向下的压力时,三角形有机玻璃中的花纹将发生改变。则(   )

A . 花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衍射 B . 花纹的改变是因为入射平行光强度的变化 C . 增大压力,花纹的形状和位置不会发生变化 D . 通过研究受压后花纹的变化,可以推测物体各部位的受力情况
某时刻两列水波相遇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设两列波的振幅均为5 cm,且在图示的范围内振幅不变,波速为1 m/s,波长为0.5 m,C点是BD连线的中点。则(   )

A . A点是振动加强点,它始终位于波峰位置 B . 图示时刻B,D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20 cm C . 图示时刻C点正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运动 D . 从图示时刻起经1 s,E点通过的路程为80 cm
在水槽中,波源是固定在同一个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当振动片振动时,细杆周期性的击打水面,形成两列水面波,这两列波相遇后,在它们的重叠区域会形成如图甲所示的稳定干涉图样。如图乙所示,振动片做周期T的简谐运动,两细杆同步周期性地击打水面上的A、B两点,以线段AB为直径在水面上画一个半圆,半径OC与AB垂直。圆周上除C点外还有其他振幅最大的点,D点为距C点最近的振动振幅最大的点。已知半圆的直径为d,∠DBA=37°,sin37°=0.6,cos37°=0.8,则(   )

A . 水波的波长为 B . 水波的传播速度 C . AB圆周上共有10个振动减弱点 D . 若减小振动片振动的周期,C点可能为振幅最小的点
如图所示,是湖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水波的波源,是足够长的湖岸,水波的波长为的连线与湖岸垂直, , 则岸边始终平静的位置共有( )

A . 7处 B . 8处 C . 9处 D . 无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