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线悬挂于O点,O点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将球1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此外,还需要测量的量是、和.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

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

  1. (1) 需要的测量仪器或工具有       (多选)

    A . 秒表 B . 天平 C . 刻度尺 D . 圆规
  2. (2) 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多选)

    A . 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少误差 B . 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 . 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且大小相同 D . 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3. (3)

    某次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

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和B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

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C、D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 (1) 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2. (2) 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至少写出两点)

  3. (3) 利用上述实验数据是否可以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填“可以”或“不可以”)

如图所示为弹簧弹射装置,在内壁光滑、水平固定的金属管中放有轻弹簧,在其两端各放置一个金属小球1和2(两球直径略小于管径且与弹簧不固连),压缩弹簧并锁定.现解除锁定,则两个小球同时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弹射.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球质量分别m1、m2

②用刻度尺测出两管口离地面的高度均为h;

③解除弹簧锁定弹出两球,记录两球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P、Q.

回答下列问题:

  1. (1) 要测定弹射装置在弹射时所具有的弹性势能,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有     . (已知重力加速度g)

    A . 弹簧的压缩量△x; B . 两球落点P、Q到对应管口M、N的水平距离x1、x2 C . 小球直径; D . 两球从管口弹出到落地的时间t1、t2
  2. (2) 根据测量结果,可得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为EP=

  3. (3) 由上述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如果满足关系式,那么说明弹射过程中两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不变量,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在G、R、O所在的平面内,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 (1) 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cm.

  2. (2) 在以下选项中,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是      

    A . 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 . 测量A球与B球碰撞后,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 . 测量A球与B球的质量 D . 测量G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 (3) 某同学用一把有50个小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由于遮挡,只能看见游标尺的后半部分,如图1所示,小球的直径D=mm.

  4. (4) 常用的测量仪器还有螺旋测微器,若某次测量示数如图2,则待测长度为mm.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大小相同的A、B两小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

  1. (1) 安装器材时要注意:固定在桌边上的斜槽末端的切线要沿方向;
  2. (2) 小球A的质量m1与小球B的质量m2应满足的关系是m1m2(填“>”“<”或“=”).
  3. (3) 某次实验中,得出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乙所示(单位:cm),P′、M、N分别是入射小球在碰前、碰后和被碰小球再碰后落点的平均为止(把落点圈在内的最小圆的圆心).若本次实验的数据很好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则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之比m1:m2=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完成“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图中A、B是带有碰撞装置和遮光片的滑块,可在气垫导轨上无摩擦地滑动。光电门C、D固定,通过光电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可测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用天平分别测出A、B两滑块的质量并记录。

(ⅱ)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A、B两滑块上遮光片的宽度并记录。

(ⅲ)调整气垫导轨使之水平。   

(ⅳ)将滑块A、B静止放在气垫导轨的图示位置上。

(ⅴ)给A一个水平冲量,使之水平向右运动,观察A、B碰撞的情况,记录A、B上的遮光片经过光电门C、D的时间。

(ⅵ)重复步骤ⅳ、ⅴ三至五次。

(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若某次实验步骤(ⅴ) 中滑块A两次经过光电门C,实验记录如下

mA(g)

mB(g)

dA(cm)

dB(cm)

滑块A第一次经过C的时间(ms)

滑块A第二次经过C的时间(ms)

滑块B经过D的时间(ms)

150

1.00

1.00

5.00

25.00

6.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两滑块碰后滑块B的速度大小m/s;
  2. (2) 实验记录过程中滑块A的质量忘记记录了,根据你的分析,滑块A的质量mA=g;
  3. (3) 步骤(ⅲ)的目的是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A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B相碰并黏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图片_x0020_1782837410

  1. (1) 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则应选图中段来计算A碰前的速度,应选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速度.

    图片_x0020_1708223581

  2. (2) 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A=0.40 kg,小车B的质量mB=0.20 kg,则由以上结果可得碰前mAvA+mBvBkg·m/s,碰后mAv′A+mBv′Bkg·m/s.
  3. (3) 从实验数据的处理结果来看,A、B碰撞的过程中,可能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 .
如图所示是验证小球A、B正碰时动量守恒的实验示意图,实验中,P点是小球A单独以水平速度平抛落地的着地点,N点和M点是A球正碰B球后,B球和A球的着地点:

图片_x0020_100007

  1. (1) 在该实验中,如果用小球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则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数值上就等于它的水平速度的大小;
  2. (2) 实验中为保证A球与B球碰撞时,不会被弹回,两球的质量关系应是mAmB(填“ ”、“ ”或“=”);
  3. (3) 验证A、B两小球在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的关系式为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11

A.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C.斜槽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D.小球1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②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B.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C.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D.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③当所测物理量满足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遵守动量守恒定律.如果还满足表达式(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时,即说明两球碰撞时无机械能损失;

④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图片_x0020_100012

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图片_x0020_100015

  1. (1) 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可以仅通过测量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 小球开始释放时的高度h B .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 .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
  2. (2) 在实验中,入射小球、被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 关于m1和m2的大小,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
    A . m1=m2 B . m1>m2 C . m1<m2 D . 以上都可以
  3. (3) 若两球在碰撞前后动量守恒,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
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轨道末端在水平地面上的投影为 点,实验中可供选择的碰撞小球均为直径相同的硬质小球,碰撞时都可认为是弹性碰撞。设入射小球的质量为 ,被碰小球的质量为

图片_x0020_1539701429

  1. (1) (选填“>”“=”或“<”);
  2. (2) 为了保证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离开槽口后均做平抛运动,必须调整轨道末端切线
  3. (3) 在(1) (2)条件的前提下,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沿轨道滑下,实验中将被碰小球放入轨道末端前、后的落点如图中 所示,图中 ,为验证小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实验中(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轨道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 ,若实验中小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应满足的关系式为
如图所示为某小组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在内壁光滑、水平固定的金属管中放有轻弹簧,弹簧压缩并锁定,在金属管两端各放置一个金属小球1和2(两球直径略小于管径且与弹簧不相连),现解除弹簧锁定,两个小球同时沿同一直线向相反方向弹射,射出管时均已脱离弹簧,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用天平测出两球质量

②用刻度尺测出小球1的落点 到管口 的水平距离

③用刻度尺测出两管口离地面的高度

回答下列问题

  1. (1) 验证动量守恒,还需要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写出名称及符号);
  2. (2) 如果满足关系式,则说明弹射过程中轻弹簧和两金属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用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 (3) 利用上述测得的实验数据,解除弹簧锁定前,弹簧的弹性势能是
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AB为斜槽,BC为水平槽.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 该实验要求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B . 该实验要求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必须是金属材质 C . 该实验通过测量入射小球从斜槽上由静止释放的高度h得到小球碰撞前的速度 D . 该实验通过测量小球做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间接得到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
  2. (2) 实验时先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S多次由静止释放,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并留下痕迹,从而确定P点的位置;再把被碰小球放在水平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仍从位置S多次由静止释放,跟被碰小球碰撞后,两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从而确定M、N点的位置.实验中,确定P点位置时多次落点的痕迹如图乙所示,刻度尺的零刻线与O点对齐,则OP=cm.

  3. (3) 该实验若要验证两小球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否守恒,需要分别测量记录纸上M点距O点的距离LOM、P点距O点的距离LOP、N点距O点的距离LON . 除此之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其中涉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请用自己设定的字母表示).
小睿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形状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球A运动到水平槽末端时刚好与B球发生碰撞)。

①除了测量A球的质量m1、B球的质量m2、水平位移sOP、sOM和sON外,还需测量;若系统动量守恒,则应有关系式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写纸铺好后不能再移动

B.轨道有摩擦,但不会对实验造成影响

C.小球落到复写纸上弹起后立即用手接住,防止再次落在复写纸上

D.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目的是为了使两球碰撞时动能无损失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步骤一,先安装好仪器,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录轨道末端正下方的位置为O点。

步骤二,轨道末端先不放置小球B,让小球A多次从轨道上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记录小球A在白纸上的落点。

步骤三,轨道末端放置小球B,仍让小球A多次从轨道上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B发生碰撞后,均落到白纸上,记录两小球在白纸上的落点。

步骤四,用刻度尺测量出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P、N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1.5L、2L、2.5L。

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小球A的半径小球B的半径,小球A的密度小球B的密度。(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 (2) 若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小球A与小球B的质量之比为,两小球发生的是(填“弹性”或“非弹性”)碰撞。
  3. (3) 若仅改变两小球的材质,小球质量不变,小球A释放的初始位置不变,则小球B的落点到O点的距离最大可能为
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两弹性小球碰撞过程的动量守恒。该装置利用小球做平抛运动来测量其碰撞前后的速度,并进而测定其碰撞前后的动量,以研究小球碰撞过程的动量是否守恒。实验步骤如下:

⑴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 , 其中 , 选择质量为的小球为入射小球。

⑵按照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

⑶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

⑷不放被撞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数次,记下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填“”“”或“”)。

⑸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数次。记下碰后入射小球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如图乙所示。

⑹测量出的距离分别为。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关系式成立,小球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

图甲,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1. (1) 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 小球开始释放的高度h B . 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C .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2. (2) 图甲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测量平抛射程。然后,把被碰小球m2静置于轨道上O点正上方,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上S位置由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

    B.测量小球m1 , 开始释放的高度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

    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

    E.测量平抛射程OM、ON

  3. (3)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
北京冬奥会引发了大家玩桌上冰壶的热潮。某学习小组用三只相同的冰壶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将两只壶竖直叠放粘连,记为A,另一只壶记为B。在桌面左端固定一弹射装置,PQ为中轴线,与轴线垂直作为参考线。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甲,将A从P沿PQ弹射,A停止后,测出其右端到的距离

②如图乙,将B静置于轴线上,并使其左端与相切;

③如图丙,将A压缩弹簧至同一位置,射出后在处与B正碰,A、B停止后,测出A右端和B左端到的距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两次从同一位置弹射A,目的是确保A到达线时具有相同的
  2. (2) 碰撞前瞬间A的速度大小与____成正比。
    A . B . C . D .
  3. (3) 多次实验,若测量数据均满足关系式(用题中给定符号表达),则说明冰壶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如图所示,用“碰撞实验器材”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末端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先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B,让小球A从斜槽上G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B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让小球A从G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1. (1) 上述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小球的质量,为了防止碰撞后A球反弹,应保证A球的质量B球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 (2) 请由图乙读出碰撞前A球的水平射程OP为cm。
  3. (3) 若两个小球在轨道末端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则需验证的关系式为。(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4. (4) 实验中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有____。
    A . 用刻度尺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值 B . 轨道不光滑 C . 轨道末端不水平 D . 轨道末端到地面的高度未测量
  5. (5) 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 , OP使用(2)中数据,并知小球的质量比为 , 则系统碰撞前总动量p与碰撞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